死亡疫苗,事件

更新时间:2022-11-13 00:19:47 阅读: 评论:0

疫苗事件

2013年12月初湖南常宁市、衡山县、汉寿县各有1名婴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名婴儿死亡,相关疫苗系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生产。

12月11日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疾控中心、湖南省公安厅成立专家组调查此事。

12月1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暂停两批次疫苗的使用。这些疫苗销往广东、贵州、湖南。

12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的全部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12月21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通报,17日上午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产科一名新生儿死亡,患儿死亡前曾接种过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从深圳市药监局获悉,深圳所用疫苗与湖南疑似“致死疫苗”,分属不同批次。

浙江永嘉县卫生局初步调查确认,永嘉县东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月大宝宝张嘉悦于12月20日接种乙肝疫苗,12月21日死亡。2永嘉卫生、防疫等部门调查确认,接种的东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资质合格,接种人员操作规范。

四川郫县第二人民医院患儿12月8日10点55分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为5μg,生产单位为北京天坛,批号为201105070-1。10月份从郫县疾控中心领取该批次乙肝疫苗后,医院内其他新生儿都接种过,截至12月26日尚未接到有不适反应报告。

截至2013年12月25日湖南、广东、四川等地的婴儿,在接种了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连续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并出现了死亡病例。

事件处置

2013年12月24日,国家食药总局和卫计委通报称,疑似造成婴儿死亡的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在产品有效期内的共198批次44030686支,相关产品销售到27省(区、市)。康泰生物所有批次乙肝疫苗已经控制。但在这份通报中,并未公布“问题疫苗”的具体使用量,一些社会关注的病例详情如何,通报中也未涉及。乙肝疫苗属于国家计划内的免费疫苗,中国的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华北制药、大连汉信生物等都有能力生产,康泰生物则是最大的生产企业。

康泰疫苗市场占有率高达65%

康泰生物官网信息显示,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上市占有率达到65%以上。

12月15日国家药监局要求立即停用康泰生物批号乙肝疫苗。12月24日食药监总局进驻康泰开展病例调查工作。此前,国家食品监督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已联合下发暂停使用康泰疫苗的紧急通知。26日康泰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专家检查组正在调查,20天左右会出检验结果。截至2013年12月28日康泰生物厂区已经处于停工状态。

大连汉信生物亦暂停生产

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9月,是国内起步较早的一家专业从事疫苗生产、研发、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1.6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12月拥有国内最好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2月26日记者了解到在疫苗事件出现之前汉信公司就已经停产。

天坛生物:涉事产品全部合格

天坛生物12月25日还就公司疫苗致婴死亡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公司对相应批号乙肝疫苗的生产和运输过程等方面作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批疫苗产品在生产、检验、批签、储存、运输等环节均符合相关规定。

湖南

湖南省卫生厅于2013年12月12日在衡阳、郴州,13日在省内常德等其他相关5个市州暂停使用深圳康泰批号为C201207090、C201207088这2个批次的疫苗。截至叫停前,湖南已使用108654支相关疫苗,尚有库存202422支。库存20多万支已封存。

广东

2013年12月21日,广东省疾控制中心已向天坛生物紧急采购了145万剂次的同类疫苗。

浙江

浙江永嘉县卫生、防疫部门初步调查获知:宝宝张嘉悦两次接种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为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205037,有效期为2015-05-04。根据接种信息系统上的接种记录,当时注射使用的是2ML的一次性注射器,生产企业为杭州龙德医用器械有限公司,批号为201109018,有效期为2014-08。疫苗和注射器均为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下发。

永嘉县卫生、防疫部门称,东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质合格,操作人员流程规范:东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经由永嘉县卫生局批准认定,负责东瓯街道的预防接种工作。接种人员经培训考核取得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有初级护士资质,在实施预防接种前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了预检登记,告知家长预防接种有关注意事项并签名备案,接种后要求儿童留观30分钟,未见异常后让家长离去。接种程序和流程符合规定要求。

四川

四川郫县第二人民医院表示,经双方达成协议,由双方共同申请尸检,待死因明确后将进一步通过医疗鉴定,查清男婴的死亡是否与医院的诊治行为有关。

2013年12月25日成都市卫生局在微博上官方回应称,郫县卫生局调查结果显示,接生医院疫苗管理和接种操作规范,医院使用同批次疫苗未发现类似情况。患儿病情诊断明确,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疫苗使用

Wind数据显示,2012年乙肝疫苗各规格共批签发6839万瓶,其中康泰2463万瓶,占36%;大连汉信1776万瓶,占26%;华北制药金坦生物842万瓶,占12.3%;天坛生物793万瓶,占11.6%;2013年前10月,共批签发9107万瓶,同比增长101.9%,其中大连汉信2647万瓶,占29%;康泰生物2399万瓶,占26.3%;天坛生物2353万瓶,占25.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预防接种知识热点问题答问材料”中提到,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偶合症的概率越大。中国每年有1600万人出生,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466名新生儿死亡。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相关病例

2013年11月4日12月4日接种第2剂乙肝疫苗12月6日死亡
2013年4月3日12月8日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和1剂流感疫苗12月9日死亡
2013年10月17日11月25日接种第2剂乙肝疫苗,同时注射维生素K1,约2小时后出现嘴唇、脸面发紫等症状经2个多星期抢救,已从普通病房治疗,身体状况是否受影响需进一步观察
2013年12月17日17日10时37分注射乙肝疫苗,10时39分缺氧病危12月17日11时45分死亡
2013年12月8日12月8日10点55分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为5μg,生产单位为北京天坛,批号为201105070-1。12月11日因呼吸循环衰竭去世。患儿病情诊断明确,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是疫苗引起死亡。
2013年10月19日12月20日上午接种过产自大连汉信的乙肝疫苗。12月21日婴儿死亡。
-2013年10月21日出生当天接种1剂10ug乙肝疫苗,11月27日在当地卫生院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11月28日早上家长发现婴儿异常后随即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经中山市病例经专家组调查,诊断结论为重症肺炎,与疫苗接种无关。
2013年8月28日两次注射乙肝疫苗均为深圳康泰公司生产12月26日广东佛山顺德区新增一例女婴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病例。
--2013年3月19日接种过第一针甲肝灭活疫苗,又于2013年12月6日接种了第二针。12月7日该男孩因不明原因发病就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10月23日10月23日出生后打过一次乙肝疫苗,12月16日在12月19日,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12月20日,国家食药监局官网通报,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几个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婴儿接种后,在四川发生死亡病例。

市场影响

受康泰生物负面消息的刺激,A股市场相关生物疫苗股出现集体上涨,华北制药、天坛生物、安科生物齐齐涨停。博雅生物以接近涨停报收,华兰生物涨幅在6%以上。

事件尚未有官方结果,但暂停使用康泰疫苗有利于天坛生物、大连汉信、华北制药等扩大疫苗市场占有率。另外,安科生物和博雅生物也有涉足乙肝疫苗概念。

后续报道

接种乙肝疫苗后婴幼儿死亡事件,最终均被认定与疫苗接种无关。2014年1月9日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发布全市2012-2013年0-3月龄婴儿死因检测数据。这些婴儿理论上均已接种两针乙肝疫苗,分别为0、1月龄。数据显示,导致广州该年龄组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疾病”,该类疾病包括出生低体重、早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窒息等,其中0-7天的新生儿死亡率最高。未见因接种疫苗导致过敏性反应死亡的案例报告。

2012年外地户籍死亡率远高于本地户籍

根据全国死因报告信息系统数据,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3月龄以内死亡婴儿1051人,其中外地户籍686人,本地户籍365人。外地户籍婴儿死亡率几乎是本地户籍的两倍。

按死亡时间分类,出生0-7天死亡470人,为最高危年龄组;出生8-15天死亡111人;出生16-30天死亡285人;出生31-60天死亡119人;出生61-90天死亡66人。也就是说,约45%的3月龄内婴儿死亡,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

以死亡率最高的0-7天新生儿组分析,2012年死因顺位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疾病372人(其中出生低体重和早产151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67人、窒息43人、其他新生儿疾病111人);先天异常77人;呼吸道感染4人;传染病3人;伤害3人;肿瘤3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3人;心血管系统疾病3人;消化系统疾病1人;内分泌系统疾病1人。

死因监测中未见有疫苗接种相关的过敏性原因死亡案例。

2013年3月龄内婴儿死亡减少146例

2013的监测数据显示,广州全年共报告3月龄以内死亡婴儿905人,其中外地户籍612人,本地户籍293人。外地户籍婴儿死亡人数与本地户籍的差异更加明显,达到2倍多。提示围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等社会公共服务,应进一步向非户籍人员延伸,非户籍人员也应予以主动、积极的配合。

按死亡年龄分类,出生0-7天死亡449人,依然是最高危年龄组;出生8-15天死亡111人;出生16-30天死亡198人。随着年龄越大,死亡人数日益下降。

而按根本死因分类,去年3月龄内婴儿死因顺位最高依然是“起源于围生期疾病”。

综合分析,该年龄组依然未见有疫苗接种相关性死亡案例报告。王鸣表示,疫苗接种是目前最为有效、经济的防治传染性疾病的途径。在国家、省、市加强疫苗安全性监管的前提下,无论是国家计划免疫的一类苗,还是自费二类苗,总体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正视事件

疫苗:拒绝传染病的最有力武器

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不断与疾病和自然灾害的斗争史。而曾经造成人类巨大伤亡的疾病,几乎都是传染性疾病,俗称“瘟疫”——这些疾病发病迅速而凶险、难以治疗、传播飞快、致死致残率极高。直到疫苗的出现,人类才终于拥有了对抗传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在爱德华琴纳发明了牛痘疫苗后,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被彻底消灭了。

“强制注射疫苗”:世界政府的共识挽救无数生命

“强制注射疫苗”实际上是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免费疫苗注射。以中国为例,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所有的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其中“第一类疫苗”即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则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是否接种,也需要自费;而所谓的“强制注射”,是指适龄儿童入托或者入学时都需要提供相关疫苗的接种证明(中国特指“儿童预防接种证”);如果缺失国家一类疫苗的接种记录,相关教育机构可以拒绝该儿童的入托或者入学。

误解疫苗:可能就是误解公众健康

实际上,对于疫苗的怀疑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也曾出现过公众大范围质疑疫苗安全的事件,但其所造成的结果却十分触目惊心:1974年,英国媒体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的持续报道使公众丧失了对百白破疫苗的信心,相关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英国百日咳发病率由接近之前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而在同一时期的日本,也是因为媒体夸张大幅报道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导致其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而当年,百日咳疫情在日本开始流行,出现1.3万余病例,41人死亡的后果。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0:1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2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死亡疫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