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乐塔,县重点保护文物

更新时间:2022-11-12 22:50:49 阅读: 评论:0

建设背景

上乐塔系六面五层砖塔,对角距3.16米,每层有一真门,其余五面隐出假门。塔内有螺旋形上升阶梯,可登塔顶,塔顶封盖。塔身每层有两座小神龛置放木雕菩萨,塔身略向东头倾斜。小巧玲珑,造型美观,对古代历史和建筑艺术有一定研究价值,为县重点保护文物。

文化活动

相关故事

上乐塔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项英,陈毅领导的游击队分为三个大队——一队在信丰,一队在山南,项英,陈毅坐镇油山。当年,游击队分区活动,以油山为中心建立了一整套联络制度,设立了秘密交通联络站。上乐塔为秘密联络处之一。交通站分为两条交通干线,一条通山南,一条通梅山,北山。上乐塔则为交通站接头处,当时,大量的情报,特委,游击队的文件以及项英,陈毅编写的《红军战士汉字识字课本》和战争,政治教材,都由上乐塔交通站接头处交接和转发。

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敌人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与李乐天、杨尚奎领导的游击队会师,开始了艰苦卓越的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等手段,进行最残酷的“围剿”。陈毅和战友们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坚决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2:5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2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上乐金刚
下一篇:上乐金刚像
标签:上乐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