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省属公办本科高校

更新时间:2022-11-12 21:50:30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莱阳农业学校创办,设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

1958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设农学、园艺、牧医、植保4个系,开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植保四个专业,分设本科班和专科班,隶属省地两级领导。校址由莱阳城南迁至城东原莱阳地委旧址。

1962年,莱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调出同山东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一起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今山东理工大学)。

1961年,即墨农业学校、即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蓬莱农业学校畜牧班于先后并入莱阳县农业学校。

1962年8月,山东省政府在文登县昌阳农场建立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学制3年,日常行政工作由昌阳农场党委代管。

从65级起,实行社来社去。

1966年末,因“文化大革命”冲击停课。

1968年3月,迁至莱阳。

调整合并

1963年9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会计统计、农机等5个专业,隶属烟台行署领导。

1968年9月,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莱阳农业学校。

1976年5月,经山东省委批准,在莱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改办莱阳农业大学,设农学、园艺、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5个系,在校生1200人,教职工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

1997年5月,学校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获得优秀。

2000年9月9日,学校与青岛市城阳区签署共建青岛校区协议。

2001年1月6日,青岛校区设计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6月13日,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青岛校区建设项目立项。7月18日,青岛校区奠基。

2002年7月17日,首批3000余名学子入住青岛校区。9月19日,青岛校区落成暨2002级开学典礼举行。

青岛农大

2007年3月、4月,经教育部、山东省政府批准,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由山东省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5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2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2014年9月,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8年7月,被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4月26日,青岛农业大学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

2021年5月10日,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大数据研究院成立。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2年1月,全国高校首个涉农碳中和研究院在青岛农大成立。1月,青农大与莒南县人民政府签订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9月13日消息,青岛农业大学再增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

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农学院农学、
植物医学学院植物保护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食用菌方向)、生物科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园艺学院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
园林与林学院园林、林学、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方向)
动物科学、动物科学(马科学方向)
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动物药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养殖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水生动物医学、水族科学与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方向)、农业电气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硬件与产品设计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管理学院会计学、会计学(金融与财务外包)、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网络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外包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经济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村区域发展(合作营销方向、合作经济方向、合作金融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生物工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秘书学、社会工作
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服务与外包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方向、软件外包方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方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英语(跨境电商)、日语、朝鲜语
动漫与传媒学院传播学(影视与网络)、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二维方向、三维方向、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方向)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产品设计(首饰与珠宝设计方向)、绘画(中国画与鉴赏方向、插图方向)
化学与药学院材料化学、药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管理处)----------
国际教育学院(中加商务学院)----------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00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33人,获得博士学位1139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0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7个。

赵振东、陈学庚、陈温福、陈剑平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庆昌、马军、聂品、孙青原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梁文星、张忠华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刘庆昌、马军、聂品、孙青原
全国优秀(模范)教师宋希云、王宝维、潘庆杰、赵晓春、王晶珊
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沈伟、房经贵、马军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郝智慧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丁兆堂、王春德、董春海、周功克、马渐新、梁文星、孙庆杰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褚栋
泰山产业领才杨然兵
山东省优秀教师曲宝涵、尚书旗、史衍玺、赵少俐
山东省教学名师崔文善、王宝维、曲宝涵、潘庆杰、田文儒、吕海涛、刘新、赵晓春、王晶珊、尚书旗、单虎 
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2007)
传播学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
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
园艺植物育种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
动物繁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
植物生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

学科体系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2个。

202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予单位,授权点:园艺学、水产。

山东省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果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等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学科

山东省一流学科: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风景园林学、草学、水产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植物分子育种,天然产物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城市景观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虚拟设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信息技术,果树学,蔬菜学,设施园艺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杂草学,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合作经济管理,农村组织与制度,农村传媒产业管理,农业专门用途英语等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农业、兽医、机械、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

0828农业工程C50%~60%
0906兽医学C50%~60%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C-60%~70%
0834风景园林学C-60%~70%
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C-60%~70%
0904植物保护C-60%~70%
0905畜牧学C-60%~70%

人才培养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获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余项。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山东省精品课程总数增至34门,另外还有山东省试点课程4门、山东省专项资金课程9门、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

国家级研发与培训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园林、水产养殖学、动画、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

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植物保护

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广播电视编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土木工程、英语、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风景园林、种子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动物医学专业群、应用化学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群、风景园林专业群、水产养殖专业群、植物保护专业群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植物保护、动物医学

山东省特色专业: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园林、传播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

山东省品牌专业:动物科学

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

青岛农业大学省级课程建设项目一览表
1遗传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2园艺植物栽培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3植物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4动物饲养学省级试点课程1999年
5普通昆虫学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
6植物营养与肥料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
7动物繁殖学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
8农业植物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9动物营养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10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11植物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
12植物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
13农业气象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14植物病理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15土壤肥料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16兽医微生物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17普通化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18植物生理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19高等数学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20管理学原理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21基础英语省级专项资金课程2007年
22兽医产科学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
23兽医产科学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年
24国际商法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9年
25普通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
26遗传学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
27摄像艺术与技术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
28无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12月
29农业机械学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12月
30无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31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32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33物理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34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35工程制图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36摄影艺术与技术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10月
37管理学原理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38企业管理学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39企业战略概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0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1波谱解析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2化学分析与分离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3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4农药残留分析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5仪器分析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6发酵工程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7普通微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8微生物学(双语)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49微生物学实验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

2005—2018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4项。截至2019年4月,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500余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2005-2018)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中应用机制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一等奖
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5年一等奖
2005年二等奖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2005年二等奖
开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化植物学教学改革2005年二等奖
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2005年二等奖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改革2005年三等奖
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多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05年三等奖
“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探讨2005年三等奖
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2005年三等奖
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和实践2005年三等奖
普通昆虫学课程改革2005年三等奖
农业高校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与应用2009年一等奖
学分制环境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突出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完善植物生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年二等奖
整体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9年三等奖
开展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三等奖
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三等奖
动物营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年三等奖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基础生物学实验体系改革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基于绩效考核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农业工程类专业“三三结合”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3M4S”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平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2014年二等奖
校企合作计算机软件外包应用型人才“121工程”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影视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4年二等奖
“3+1+X”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2014年三等奖
动物科学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4年三等奖
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2014年三等奖
现代农业产业背景下IPM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4年三等奖
多元主体协同开放的“农业传媒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8年特等奖
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全过程、融入式”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2018年一等奖
高等农林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群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2018年一等奖
基于社会需求与个人特长结合的2018年一等奖
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评价研究2018年一等奖
农业工程类专业“三群四融五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2018年一等奖
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的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3S模式研究2018年一等奖
植物保护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与实践2018年一等奖
“三阶递进、五维协同”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2018年二等奖
动科动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123课堂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学科与专业建设2018年二等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与研究2018年二等奖
校企嵌入式合作培养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语料库数据驱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2018年二等奖
资源环境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1+2+3”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2018年二等奖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35个。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农用生物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黑牛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山东省兽药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
山东省耐盐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美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合作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美兽医生物技术合作研究中心
山东省种业生产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农业科技数字媒体传播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水产动物免疫制剂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玉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山东省动物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动物生殖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农业传播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新兽药创制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花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市科技创新平台青岛市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园艺植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动物种质创新及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动漫创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农村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贝类遗传育种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兽医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兽医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现代农业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生物沼气环境微生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油料作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动物疫病控制与绿色养殖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科技创新智库-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科研成就

1978年以来至2021年3月,学校累计获得22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

“十二五”以来至2021年3月,学校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20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4.9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379项。

“十二五”以来至2019年4月,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518项、省部级课题901项,科研经费达99744万元;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0个、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4个、登记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1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63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有7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山东省和青岛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42项科技成果向企业转让,累积成果转让资金达2091多万元。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978—2017)
小麦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
山东苹果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1997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1999
“银果”和“银泰”农用杀菌活性的发现与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3
花生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7
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8
猪主要繁殖障碍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11
高产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2013
花生品质生理生态与标准化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2014
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2017
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2018)
1029玉米自交系山东省科技大会奖1978
莱阳梨新品种——中香梨的育成山东省科技大会奖1978
生物组织粘合剂的研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91
黄淮海平原玉米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94
山东省100万亩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995
长毛兔优良品种选育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96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98
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研制及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1
克隆牛技术的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2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3
五龙鹅(豁眼鹅)品种选育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3
体细胞克隆牛繁殖机能检测及胚胎移植试验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4
中国丛枝菌根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奖2005
猪蓝耳病病原分子遗传变异与诊断和系统防治技术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8
华东北部半湿润偏旱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09
黄淮东部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11
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研究与应用中华农业科技奖201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和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12
苹果主要品质形成机理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13
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14
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与应用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奖2015
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创新研发团队(优秀创新团队成果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奖2015
肉鹅营养需要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利用技术研究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奖2017
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17
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18
2012-2017年艺术作品获奖情况一览表
宋代制度视阈中的书法史研究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2012
二十世纪考古新出土文字遗迹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一等奖2012
崂山传奇—王七学艺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微电影作品一等奖2012
林业新兵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美术类二等奖2012
二十世纪考古新出土文字遗迹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理论研究类三等奖2012
崂山传奇系列—花仙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微电影作品一等奖2013
崂山传奇之神泉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动画片单项作品奖二等奖2014
崂山传奇山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2014
江永才仁的小梦想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电影类微电影二等奖2015
赶海早市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美术类三等奖2015
尚意之外:宋代政治制度与书法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理论与评论类一等奖2017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57.28万册、电子图书144.81万种,订购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WebofScienc数据平台、ScienceDirect、Scopus、ACS、SciFind、EI、ProQuest、Springer、Ovid、EBSCO、PNAS、ASM等中外文数据库89个,订购中外文期刊2224份。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有关作物、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土壤与植物营养、园艺、农业气象、食品工程、林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机电工程与建筑工程、农牧业经济和农业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与文献综述等;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万方数据(Chinainfo)、《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农业文摘》主要文献来源和核心期刊、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索引》(Agrindex)文摘数据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有区域经济论坛、“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管理、合作社理论与实践、政治·法律、哲学·史学、文学·语言等栏目;主要刊登有关地、市(县)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合作社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哲学与史学研究,语言文字与文学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政策研究等;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由青岛农业大学主管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设有管理与制度创新,教学研究与改革,人才培养,学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栏目。

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截至2021年5月,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

学校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合作院校开展本升硕项目,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构建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以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青岛农业大学中文名称的标准字体选自毛体;英文采用英文印刷体Arial,字型为Bold。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校标整体呈圆形,有三部分构成,其中,主图形由“AU”组合而成,是一只昂首展翅的雄鹰,“A”为英文“农业”的缩写,如雄鹰,又似“人”字,代表了农科特色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U”为英文“大学”的缩写,以三条平行线组成,如伸展的翅膀,又似一本书,代表了多层次办学和多学科发展的大学形象;“Q”为英文“青岛”的缩写,与建校时间“1951”组合的背景图形,如大海、陆地和太阳,代表了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及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以圆形环绕主图形周围的是中英文“青岛农业大学”,代表了学校团结和谐的氛围及广阔的发展空间。青岛农业大学校标

校标表达内涵:青岛农业大学如昂首展翅的雄鹰,依托青岛优良的地域环境,传承和弘扬学校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保持农业及生物科学的优势特色,努力促进多层次办学、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以昂扬的斗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服务经济社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徽章和圆形徽章,供教职工和学生佩戴。在长方形校徽中,教职工校徽为红底白字,本科生校徽为绿底白字,研究生校徽为蓝底白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夹印黄色、标准字体的青岛农业大学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会受到人们的拥戴,能承担重大使命。“厚德”指广厚之德,大德。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崇尚道德、知荣明耻、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为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创新学习、追求真理、博采众长、丰富自我。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意思。意在倡导师生员工知行统一、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致远:语出《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致远”意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奋斗的目标。意在倡导师生员工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勤奋:就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它要求师生员工具有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思想境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度,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实干精神。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畏劳苦,勇于拼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以自己不懈的奋斗攀登光辉的顶点。

严谨: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它要求师生员工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扎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的精神;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急功近利的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它要求师生员工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弘扬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坚持真理,勇于实践,求真务实,努力探索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不断追求学习知识、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更高境界。

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它要求师生员工时刻保持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敢于探索的境界和胆识,自觉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创业、敢于创业的勇气和才干。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贡献聪明才智。

校歌

《播种希望》

作词:夏胜仁

作曲:印青

演唱:戴娆

一张张青春的面孔

一片片灿烂的笑容

我们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心里藏着五彩的梦

一个个春夏与秋冬

一遍遍耕耘伴收成

我们点击那花样的年华

理想连着绿色的风

在静静的课堂上

千万个希望在这里播种

当我们走进大学校门

千万个收获让我们奋斗人生

再过多少年我们再相逢

喊一声老师好同学们好

桃李芬芳唱春风

永远都年轻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姓名职务任期
青岛农业大学(2007.3-)莱阳农学院(1978.4-2007.3)
刘新民校长2021。02
宋希云校长2014.7-2021.02 
程玉海党委书记2011.11-2014.7
周学宝党委书记2004.5-2011.10
李宝笃校长2004.5-2014.7
于玄德党委书记1994.9-2004.5
周学宝校长1998.9-2004.5
周世浩院长1996.11-1998.9
王敏院长1993.12-1996.6
王新波党委书记1991.10-1994.9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90.5-1991.10
李品愈院长1990.5-1993.12
许方院长1984.7-1990.5
翁国立党委书记1987.1-1990.5
周世浩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84.7-1987.6
王绍武党委书记、院长1980.8-1983.12
李世峰主持党委工作1978.4-1980.7
莱阳农业大学(1976.5-1978.4)李世峰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6.5-1978.4
莱阳农校(1963.9-1976.5)李世峰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1971.1-1976.5
徐学善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1970.3-1970.12
刘恒顺革委会主任1967.12-1970.3
徐学善总支书记、校长1963.12-1967.12
莱阳农学院(1958.9-1963.9)倪江党委书记1959.9-1963.8
牟玉田院长1958.9-1963.8
徐宝永党委书记1958.9-1959.9
莱阳农校(1951.6-1958.9)杜庆支部书记、校长1954.1-1958.9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社团文化

学校打造了青岛农业大学虹韵合唱团、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齐民书院、女子国旗护卫队等一批校园文化名片;凝造“一精神三文化”(莱农精神、农文化、花文化和虹文化)校园文化内涵;打造网络文化传播媒体融合平台、网络文化教育平台、新媒体矩阵平台。学校多次在全国和全省各类科技、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奖,2017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第一届山东省文明校园提名学校”。

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获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青岛市文明校园,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青岛农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92位,全球第2683位。

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5年发布的中国大学农学30强排行榜上,青岛农业大学在设有农学学科的128所大学中排名第29名。

青岛农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是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高校。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名称为园艺学、水产。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1:5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1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