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故事横跨光绪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11年清朝覆灭、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官场恩怨、情场爱恨、商场输赢。谱写了一曲“宅门”史,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动荡社会生活画卷,父母子孙、妻妾丫妓、至爱亲朋;“宅门”人,谱一曲世态炎凉悲欢离合的命运之歌。
参考资料
歌曲名称 | 作词 | 作曲 | 演唱 |
《大宅门》 |
首播日期 | 播出频道 |
2001年4月15日 | 中央电视台一套 |
大宅门照片《大宅门》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剧中百草厅的原型就是大清末年的同仁堂。该剧的导演和编剧郭宝昌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里生活了整整26年。出于各种考虑,同时也为了保护这部作品,郭宝昌不仅将同仁堂改成了剧中的百草厅,还把同仁堂原本的4个房头改成了3个房头,在创作人物的时候也都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
《大宅门》中男一号白景琦的生活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养父乐镜宇。现实生活中的乐镜宇自幼顽劣,个性张扬,靠刻苦学习自学成才。他不仅是一位医生,还是一个发明了很多中成药的中药学家,阿胶、乌鸡白凤丸等配方都是乐镜宇研制、发明的。《大宅门》中的女一号白文氏的生活原型是郭宝昌综合了乐家三代女人:曾祖母、祖母和养母的许多事迹而成。《大宅门》中有位痴迷名伶的小姐白玉婷,其生活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十二姑。她迷恋的名优就是梅兰芳先生。
《大宅门》剧照央视投资拍摄《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在名单上唯一圈定的演员就是陈宝国。剧中的白玉婷一角由蒋雯丽饰演,这个角色是她反复争取才得到的。蒋雯丽比较喜欢白玉婷这个角色,她接到剧本时就想演这个角色,可是郭宝昌不同意,让蒋雯丽演别的角色,后来经过蒋雯丽的再三请求,郭宝昌终于同意她来演白玉婷。刘佩琦在剧中饰演三爷,然而《大宅门》选定刘佩琦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刘佩琦由于在拍摄电视剧《离开雷锋的日子》,因此档期不凑巧没赶上第一次开机。等《大宅门》再度酝酿开机时,郭宝昌又将他纳入了首选的范畴,不过有人对刘佩琦是否能演好三爷表示怀疑,后来经过反复斟酌,郭宝昌力排众议决定还是选用刘佩琦。
《大宅门》于2000年开机,它是中国第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开创了用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电视剧的先河。为了拍摄这部电视剧,剧组在无锡水浒城内建造了一个约2万平方米的新、老宅院场景。为了保障建筑群的质量与艺术效果,建筑中所需的材料都是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大宅门》拍摄过程很艰苦,演员们在拍摄时也吃尽了苦头,在夏天演员们不仅要忍受酷暑,甚至还要穿着皮袄拍戏。刘佩琦为了拍摄这部电视剧,连父亲临终时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而导演郭宝昌则是在每天注射4支胰岛素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所有的拍摄工作。
1.为了演好白文氏这个年龄跨度近60年的角色,斯琴高娃在戏还没有开拍前就开始了减肥的工作。
2.拍摄耍花枪一场戏时,郭宝昌先跟戏班的人打了个招呼说这是个棒槌(演戏生手之意),多照顾着点;可是蒋雯丽不理解棒槌的含义,于是问导演谁是棒槌,惹得大家笑成一团。
3.《大宅门》剧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所有的演员不管大小,都要亲自给对方搭戏。
4.剧中陈宝国的角色,是从清末18岁一直演到老年。起初陈宝国还心存顾虑,不过看了化妆师把斯琴高娃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变成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妇,也就放心了。
5.何赛飞的出现,对于导演郭宝昌来说很有点救场的味道。当时蒋雯丽罢演,找不到合适的人来顶这个角色,后来于胜利给郭宝昌推荐了何赛飞。
6.《大宅门》中有众多导演、演员跑龙套。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12位明星与剧组签了合同,顾长卫和侯咏还主动提出要客串一个不用张嘴的角色。
7.《大宅门》的开机饭和关机饭都吃得很热闹,剧组成员聚在一起,大家高举啤酒杯、饮料杯,像极了一家人。
8.张艺谋在剧中饰演太监李莲英,从换上服装的那一刻起,张艺谋就进入了角色,跟导演说话也像请示慈禧太后一样。
9.拍摄时,陈凯歌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郭宝昌在现场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陈凯歌连气都没来得及喘就化好装上场了。
10.平时从不沾酒的田壮壮为了更好地进入角色,为了演出老田木喝完白府药酒后醉酒的感觉,破例先喝了几口白酒。
2001年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 | 《大宅门》 | 获奖 |
2021年 | 第一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 | 建党百年全国优秀电视剧 | 《大宅门》 | 获奖 |
具有艺术价值
大宅门剧照《大宅门》是一部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电视剧,郭宝昌写了他最熟悉的、最拿手的纯京味的生活。(王为评)
该剧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版的《红楼梦》.郭宝昌通过在大宅门中成长的26年的经历,把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央视网评)
故事标新立异
《大宅门》的故事从清光绪年间讲起,以北京一个卖药兼行医的大宅门的历史变迁为主干,讲述了一群人的恩怨沧桑。这类故事在中外影视作品中很多见,要有自己的特色,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宅门》却能标新立异,把故事说得精彩纷呈,每一集都有悬念。(《北京日报》评)
人物形象生动
《大宅门》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相当成功,每个人都不是简简单单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陈建功评)
该剧人物众多,商人、医生、王爷、贝勒、格格、太监、丫头等等,虽不可能个个鲜活,但一些主要人物是栩栩如生,非常有特点的。特别是白文氏、颖宇、景琪、杨九红,因重场戏多,性格更如浮雕一般清晰,其他次要一点的人物也很生动。(《北京日报》评)
具有历史眼光
《大宅门》的可贵,不仅在于写了宅门的变迁、人物的命运,还在于透过大宅门写了历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庚子事变、辛亥革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革命军北伐、卢沟桥事变等等,这些近现代的历史事件都在戏里或隐或显的有反映,而且这些历史事件也对大宅门的生活构成影响。国家兴亡和家庭、个人是这么直接地发生着关系,剧中人物的生活、思想不得不跟着时世的变化而调整,显示了作者郭宝昌的历史眼光。(《北京日报》评)
演员表演出色
从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到杜雨露、黄宗洛,这些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没有丝毫做秀的痕迹,他们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把人物刻画的个性鲜明。(《长江日报》评)
在《大宅门》里七爷白景琦是核心人物;在塑造白景琦的人物境遇、性格、生理等方面的戏时,陈宝国演得很到位。(《江淮晨报》评)
斯琴高娃把剧中的二奶奶白文氏演得惟妙惟肖,而且她与刘佩琦之间的对手戏也很精彩。剧中刘佩琦老是给嫂子白文氏下绊子,而白文氏则与之斗智斗勇,两位演技精湛的演员之间碰撞出了许多火花。(搜狐网评)
高清晰度名不符实
《大宅门》被称为中国第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首开用高清晰度摄像机拍电视剧的先河。所谓的高清晰度电视剧就是视听效果极佳,但从播出的效果看,《大宅门》与其他电视剧并没什么不同。原来,这“高清晰度”是针对外国观众的,在国内则由于技术问题,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南方日报》评)
南方观众难以接受
《大宅门》是一部纯粹的京味电视剧,剧中人物对白用的是北京话,连主题曲也用上传统京韵大鼓和京剧唱腔。北方观众自然容易接受,但南方观众则不一定会买账。(《南方日报》评)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8:0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0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