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生于平山县南滚龙沟铧子尖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头,父亲阎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在这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母亲阎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1940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先后因病去世了。1940年无依无靠的王二小开始了逃荒的生涯。1940年5月的一天,经过长途流浪的王二小因饥饿昏倒在了路边,被狼牙口村委会王主任搭救并将其收养并改名王朴,安排给刘姓大户放牛谋生。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当年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王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一年四季总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骑兵连的吴连长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常常给他讲打仗的故事,到了开饭的时间就留份饭给他吃。第二年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当时王二小还活着,还有两名八路军战士也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终因伤势过重,三人先后与世长辞,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李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的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涞源县王二小纪念馆中保留着原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将军的题词:“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60年后仍然被人们传颂王二小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王二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词作家方冰、曲作家李劫夫
书籍:《少年英雄王二小》
文章:《秋访平山滚龙沟怀念英雄王二小》
年份 | 电影、电视剧 | 饰演者 |
1992年 | 《 | 丁俨 |
2003年 | 《少年英雄》 | 陈松 |
动画 | ||
1941年 | 《 |
在河北平山、涞源都有王二小纪念地,阎富华1929年5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滚龙沟。王二小出生在涞源县上庄村。
“王二小”是留给世人的一笔精神财富,各地的“王二小”都是勇敢的小英雄,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有人曾怀疑,二小一个放牛娃,为啥就能那么清楚的知道八路军的伏击圈在哪里?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到现场看看地形就知道了。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8:0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0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