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助阵黄永玉研讨会

更新时间:2022-11-12 17:02:58 阅读: 评论:0

基本介绍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黄维)5月17日,北京798圣之空间艺术中心,一个月前这里刚迎来大师“黄永玉文学行当”的大展,一个月后,这个不足100平米的展厅,再次沸腾。韩少功、李敬泽、格非、杨庆祥、梁鸿鹰、止庵、解玺璋等一批作家畅谈黄老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的阅读感悟,黄老的歌唱家“老乡”宋祖英在现场虽未发言,但坐在第一排听得格外认真。

英达讲述眼中的“黄伯伯”

主持人英达首先讲述了一段与黄老的特殊交情。“黄永玉先生跟我已经认识超过40年了,他跟我已经过世的父亲是特别好的朋友。我从小也爱画画,黄永玉先生曾告诉我哪儿画得对,哪儿不对。原来最早我不叫他黄先生,管他叫黄伯伯。黄伯伯原来一直就写东西,我还记得他原来在香港的时候做过编剧。”

格非:难忘小说里的诗意与色彩

提起黄老的小说,作家格非坦言,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文字的诗意美。“黄先生的文字特别好,你要是没有耐心,随便看的话,可能会觉得句子都那么普通,可是你看着看着,突然跳出来一小段,像里面描写春天,‘春天来了,来得很认真。一场雨,一场情,眼看着河水满了,绿了,雨一停,太阳出来了,花全开了……’非常短的句子,这种描述没有任何吃力,非常简单、直接。我对这个作品的印象,就是他的色彩,里面写那么多的花花草草,那么多的人,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的东西都非常亲切。”

韩少功:他内心非常温情、柔软

“这个小说读完以后,特别惊讶的是他写作的姿态完全是天马行空,完全不管任何文学的定规,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是他和他所有照片上顽皮、天真的笑容相适应的那种个性的充分的释放。”同为湖南籍的作家韩少功说起这位老乡前辈的作品显得很激动:“前不久,我们在祭奠《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黄先生的书也可以叫《百年悲悯》,他不是随随便便开玩笑的人,开玩笑是表面的姿态,内心是非常有同情心,非常温情的、非常柔软的。他对各种东西充满了悲悯,他在树叶上写着一个爱,我觉得他这本书让我特别印象深刻是百年的一个悲苦。”

黄永玉看起来有些消瘦。(人民网记者黄维摄)

黄永玉自述:写用故乡思维 碰到人多依然会紧张

“大家都讲得很好,就是我不大听得见。”黄老刚一开口,就让现场观众哈哈一笑。谈起自己的作品,黄老坦言是用故乡的思维来写,“写文章一般都有‘但是’、‘于是’、‘然而’这些词,但是在我的头脑里,和家乡的人说话没有这些词。没有这个能不能成为一篇文章?这个是不是不能衔接了?我努力衔接他,就是家乡的思维。”

90岁高龄的黄老,至今在人多的场合还会紧张。黄老现场讲述了自己的一件“糗事”。“有一次我在香港开画展,半截电视台有很多朋友在,让我画一张画,于是我就认真画出来了,完全没有想到,我裤子拉链没有拉,电视台要我转过头告诉我裤子拉练没有拉,我紧张地在那儿画,差一点画不完。一碰到人多就紧张。我没有正式上台讲过话,要讲都是有很长的稿子照着念,这是很差劲的一个人。”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7:02: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0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