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万安桥,位于宁波的二孔石拱木廊桥

更新时间:2022-11-12 16:11:27 阅读: 评论:0

简介

该桥为双孔石拱廊桥,南北向横跨于浣花溪中上游。桥全长9.7米,宽4米,南北两桥堍各设踏跺13级。桥上建有瓦屋数楹,中间通道,两边有廊,其建筑结构明间为抬梁式,两次间穿斗式。木栏板高0.67米,桥墩用长方形块石迭砌而成,结构严谨,制作精良。该桥自清重建后,一直来未见其有改建或添建现象,是我区境内迄今保存较完整的古桥梁之一。

万安桥始建于北宋,是一座以石拱为基础的双孔廊桥。妙就妙在两个直径各为5米的石砌圆拱,映入水中,如满月般,带有几分清雅和俏皮,因此,林村的村民还给它起了个小名叫“洞桥”。两洞中间的石砌桥墩,迎水一方有分水尖,形似破冰船的船头,有锐角迎击激流,保护着桥墩和桥身。廊桥长9米,由16根木柱支撑着硬山顶屋面。

1

传说

关于万安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林村地处四明山东口,大雷山之水经林村桃源溪入广德湖,又注入城内的月湖。有一年正赶上大雷山洪峰期,洪水排山倒海而来,桃源溪上所有的桥都被吞噬了,惟有万安桥威猛稳健,独自抵抗着狂潮。眼看洪水快要淹到桥顶了,七位仙女飘然现世,她们仙拂一挥,洪水马上退避三舍,从此万安桥保住了。虽是传说,但千年洪峰始终未能冲垮桥墩,必然有因可究。经专家们实地测量,发现这与桥梁构造不无关系,万安桥的分水尖长达4米,厚1米,两桥洞的跨距达5米,而且桥孔高度大于桃源溪最大洪峰的高程,如此一来,万安桥就有了足够的泄洪空间,哪怕洪水再肆虐,淹没了桥面木廊,双孔石拱依旧无恙。村民们说, “万安”二字并非单为讨个彩头,它确确实实是万安福地。

2

历史

据记载,宋代以来,林村有万余人口,当时桃源溪两畔的向明街和紫泥街店面林立,市面繁荣,建桥恐怕就是为贸易和生活需要。明代诗人杜复言赞道: “桃源鄞西首乡,林村域中巨镇,喜山川之毓秀,羡人物之钟灵。”据 《桃源乡志》记载,传说东汉时有刘、阮两异姓兄弟,上武陵山采药迷了路,幸得仙女指木为桃,赐食,才得以走出山。为感谢仙女的救命之恩,两人定居下来,栽种桃木。晋朝时,林村初成村落,现在村中的大溪,原称浣溪或桃溪,那时两岸都是桃林、竹园。每到阳春三月,红绿相映,真是“深竹桃源万树青,竹林桃林林隔林”。当时读书人就以“林”为景,把村庄取名为林村,号称桃源。那时的林村,有周、杜、汪、臧四大姓,有杜家天官、汪家神童、周家同知、臧家博士之称。汪家子孙汪洙9岁即善赋诗,他的 《神童诗》为我国旧时著名儿童启蒙读物。如此宝地也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当年的林村有桃源书院、华源草堂等知名学府,桃李遍布天下。前段时间,林村还发现一块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书的碑碣。据记载,贺知章、王安石、史浩、张孝祥等,均到过这里或在这里生活过。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6:1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02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闽东北廊桥
下一篇:宜兴万安桥
标签:林村万安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