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蝴蝶谷,自然风景区

更新时间:2022-11-12 14:43:22 阅读: 评论:0

地理环境

“中国·红河蝴蝶谷”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境内。随着专家的深入研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媒体的报道,马鞍底“中国·红河蝴蝶谷”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揭开,名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马鞍底位于金平县城东部,东、南、西三面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老街省坝洒县迤底乡和莱州省封土县瑶山乡接壤,国境线长达156公里,国土面积284.7平方千米,距红河州州府蒙自123公里,距金平县城148公里,距国家级口岸河口仅98公里。马鞍底境内最高海拔五台山主峰3012米,为滇南第二高峰,最低海拔仅130米。全乡森林覆盖率高达70%,有自然保护区11.6万亩,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由于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森林资源丰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尤其是丰富的蝴蝶资源,吸引着自然科学界的专家学者,被人们称为“中国·红河蝴蝶谷”。

资源景观分类

动植物资源

马鞍底乡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西北部是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红豆衫、桫椤、福建柏、鸡毛松、鹅掌楸、红花木莲等珍贵植物,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各种名贵兰花、药材、草果、香菌、木耳、白生、竹笋、蕨类等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保存极为完整;有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巨蜥、蟒蛇、眼镜蛇、蜂猴、穿山甲、凹甲绿龟、岩羊、麂子、白鹇等野生动物以及各种蝴蝶,形成了以箭环碟为主,凤眼碟、枯叶蛱碟、白带锯蛱碟、褐钩凤碟、喙凤碟、紫斑环碟、美凤碟等为辅的蝴蝶资源,珍禽异兽种类繁多,被誉为“大自然基因库”。

河流资源

马鞍底乡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美誉,瓦窑河、拉灯河、太平河、界河等众多河流穿梭儿过,形成了气势磅礴的五台山瀑布群,其中,拉灯一、二级瀑布、滮水岩瀑布、太平河瀑布、天生桥瀑布尤其壮观民族文化资源

马鞍底乡世居着瑶族、哈尼族、苗族、彝族、汉族等五个民族,多彩、纯朴的民风民俗是马鞍底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边境资源

马鞍底地处中越边境,东、南、西三面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老街省坝洒县迤底乡和莱州省封土县瑶山乡接壤,国境线长达156公里。长期以来,两地边民就有通商、通婚的习俗,特别是地处中越两国分界线的天生桥,能体验“裂缝峡谷,一步两国”的感觉。

蝴蝶景观

马鞍底生态十分良好,蝴蝶资源丰富,乡上筹建了“中国红河蝴蝶展览馆”,整理和收集了当地众多的蝴蝶标本,向人们科普生态和蝴蝶知识,是一个必须参观的地方。2005年,经过西南林学院刘家柱、周雪松两位专家10余年的研究和观察,已经确定马鞍底乡境内蝴蝶种类多达11科220种,据推算,马鞍底乡境内的蝴蝶种类可达400余种。马鞍底乡境内蝴蝶种类主要有:箭环碟、凤眼碟、枯叶蛱碟、白带锯蛱碟、褐钩凤碟、喙凤碟、紫斑环碟、美凤碟等。从品种上看,箭环碟的数量最为庞大;从颁布上看,箭环碟主要集中在拉灯河片区、马拐塘片区、滮水岩片区和天生桥片区。每年夏季的5至6月份,箭环蝶大量集中爆发,山谷中、竹林里、溪流边甚至公路旁、酒席上,到处可见翩翩飞舞的蝴蝶,形成一道亮丽的自然奇观。

2021年5月,云南十年罕见的奇观——蝴蝶爆发,进入五月份来,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密林里,上亿只蝴蝶宝宝即将化羽成蝶。

2021年5月20日,约1.5亿只蝴蝶在中国·红河蝴蝶谷爆发,这也是10年来此处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爆发。

2022年6月消息,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的中国·红河蝴蝶谷,迎来一年一度的蝴蝶爆发期,逾1.5亿只蝴蝶幼虫将在1个月内羽化成蝶,场面蔚为壮观。

五台山瀑布群

红河蝴蝶谷马鞍底五台山瀑布群景观包括五台河一、二、三、四、五共五级瀑布,滮水岩瀑布,太平河瀑布,天生桥瀑布景观。一是五台河一、二级瀑布,隐藏在五台山原始森林中,在参天古树的笼罩下从高高的绝壁断崖飞泻而下,让人十分震撼。二是滮水岩瀑布。滮水岩瀑布就在滮水岩村的旁边,仅仅一步之遥。远远看去,滮水岩瀑布从郁郁葱葱的林海中冲出来,转眼又消失在滮水岩村;走到近处,滮水岩瀑布抚摸着坚硬的青石板飞泻而下,溅起的水珠和飘散在空中的水雾扑面而来,拥抱着、滋润着哈尼蘑菇房。三是太平河瀑布。太平河瀑布地处地西北村公路边,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四是天生桥瀑布。来到天生桥,体验“一步两国”的感受,倾听来自大山深处咆哮如雷的水声,观看险峻幽深、雾气环绕的界河,必将让来到这里的宾客留连忘返。

民族风情景观

马鞍底乡的民族风情是纯朴的,其中瑶族风情、哈尼族风情最具神秘传奇色彩,并且处在蝴蝶景观、瀑布景观、梯田景观核心区,保护和开发好瑶族、哈尼族风情,是“中国·红河蝴蝶谷”景区的核心文化。

瑶族风情。一是瑶族大红布包头服饰文化。马鞍底“丈布瑶”的头饰、服饰,一定是马鞍底最亮丽的风景线。二是瑶族婚礼习俗。马鞍底“丈布瑶”婚礼,是金平各少数民族婚礼中仪式最隆重、程序最复杂的婚礼,庞大的送亲、迎亲队伍、光彩夺目的服饰、腼腆的新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是以“巴掌肉”为代表的瑶族饮食文化。瑶族“巴掌肉”是瑶族群众的一道家常菜,也是瑶族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如同巴掌般大小的肉片,食之难忘。

哈尼族风情。主要有哈尼蘑菇房、哈尼梯田、哈尼族背竹筒水等习俗。

研究发现

误闯蝴蝶谷

早在1998年5月,西南林业大学为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引起竹子,刘家柱一行三人开着车顺红河而下,在红河边曼耗镇听说毗邻越南边界的马鞍底乡竹林面积大,竹子种类多,决定前往马鞍底考察一番。

此时云南已进入雨季,热带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把崎岖的山区简易公路浸泡得泥泞不堪。越野车慢腾腾地扭着秧歌,艰难地向前爬行,车上的人被抛来抛去。全神贯注驾驶汽车的刘家柱不时听到同伴脑袋撞到汽车顶篷发出的响声和他们的唏嘘声。4个小时过去了,车子才行进了30多公里。翻过山顶,公路两侧的植被越来越茂密了。随着海拔继续降低,举目四望,满目苍翠欲滴。一条小溪从密林中流出穿过公路,清澈的溪水让刘家柱和同伴们停下车来,决定好好洗洗旅途风尘。

刘家柱溯溪而上,蓦然发现一帘瀑布从密林上空倾泻而下,飞珠溅玉,森林里弥漫着阵阵雾气。刘家柱端起相机对着瀑布拍摄,突然镜头里出现一个小黄点。对蝴蝶异常敏感的刘家柱知道那是一只蝴蝶。

箭环蝶在中国只有4个种,是一类大型蝴蝶。它们棕黄色的翅膀上镶嵌着华丽的箭环形图案,蝴蝶分类学家依据这一特点将它们命名为箭环蝶。刘家柱捕捉的这只箭环蝶,学名叫白袖箭环蝶(Stichophthalmalouisa)。这种蝴蝶在云南很多地区都有分布,是森林里常见的普通蝶种。刘家柱没有在意,将蝴蝶放掉后继续向前走,却发现周围的箭环碟越来越多。它们穿行于林间,上下翻飞,姿态优美而飘逸。

阳光穿过竹林的空隙投射到小路边的草地上,一大群金黄色的白袖箭环蝶聚在那里,居然有数百只。它们一只紧挨一只站在地面上,一动不动。不断有新的成员从远处飞来,加入它们的聚会,聚集的群落越来越大。刘家柱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只大鸟带着风声俯冲而下,展开的双翼从这群蝴蝶上空划过,在离蝶群不远的小溪边抓起一条绿色小蛇,转眼消失在林海之中。大鸟的出现,不仅惊动了草地上聚会的白袖箭环蝶,也惊扰了藏在林中各处的白袖箭环蝶。地上的蝶群轰地一下四散飞开,林中也有数不清的蝴蝶翩翩飞舞。铺天盖地的白袖箭环蝶在林间穿行飞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突然出现的壮观景象让刘家柱看得目瞪口呆,居然忘记举起相机拍照。眼前这漫天蝴蝶飞舞的景象与美洲和台湾地区报道过的蝴蝶谷十分相似,想不到云南边陲也有大量的蝴蝶栖息聚集的蝴蝶谷!

研究影响

如此繁多的同种蝴蝶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蝴蝶聚会”,它是某种蝴蝶种群数量大爆发后常见的景象。动物数量大爆发是指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在特定的时间内突然急剧增多,呈爆炸性增长。至于为什么会出现爆炸性增长的原因,则是科研人员最有兴趣研究的。这次巧遇,让刘家柱对马鞍底的白袖箭环蝶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和同事周雪松决定成立一个研究和拍摄小组,观察记录马鞍底白袖箭环蝶的生态习性,找白袖箭环蝶大爆发的答案。

庞大的箭环蝶群体到底吃什么

要探索白袖箭环蝶在马鞍底出现种群大爆发的原因,应该从它的寄生植物入手。在自然界中,一种蝴蝶幼虫只食一种植物,要寻找箭环蝶的寄生植物,就必须弄清它们的幼虫吃哪种植物。但各种有关蝴蝶的学术著作中并没有关于箭环蝶寄主植物的记载,就连被称为中国蝴蝶巨著的《中国蝶类志》,也只有寥寥几行关于4种箭环蝶的形态描述和分布地点的文字。看来要搞清白袖箭环蝶幼虫吃什么,还得下一番功夫。

第二年春天,刘家柱和周雪松带着一大堆摄影器材和捕碟工具赶赴马鞍底。到马鞍底后,先去乡政府说明来意,受到乡党委书记普振乡长黑丽英的热情欢迎,帮助他们联系向导,详细介绍当地自然情况,并联系到金平分水岭国家级保护区马鞍底管理站的寻护员杨绍科给他们帮忙。他们了解到,马鞍底白袖箭环蝶自1992年发生第一次大爆发以来,几乎年年都准时发生,大爆发时期,到处都是白袖箭环蝶,多得让人讨厌甚至发憷。刚开始时,大家不知道如何应对,根据常识判断认为这些蝴蝶都是害虫,曾经大面积使用农药毒杀过一次。后来发现这些黄色的蝴蝶除了漫天飞舞外,对庄稼和人畜并无危害,也就听之任之了。

曾书记和黑乡长建议他们先去马苦寨村附近的竹林观察。马苦寨是个哈尼族人居住的村寨,周围森林植被被保护得很好。哈尼族居住的村寨通常喜欢建在半山腰,山顶茂密的森林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水经过村子后流入村子下边的梯田。哈尼族对森林、水源、梯田和人的关系有着朴素的认识,他们常说“人靠饭菜养,稻子靠水长,山上林木广,山下无米粮”。马苦寨村的民房坐落在一条小溪两边。为了充分利用水能,村民在溪流上建了很多水景房,形成十分别致的景观,小溪流出寨子后便注入了层层叠叠的万亩梯田。

傍晚,马苦寨的村民每户做好一桌饭菜,在寨子的一个山头上摆起了长街宴,招待刘家柱他们这些来自昆明的客人。大家席地而坐,喝着哈尼米酒,吃着山中采来的野菜和当地农家食品,山寨里一片欢声笑语。兴致正浓时,刘家柱发现自己的酒杯上站着一只白袖箭环蝶,正在用它发条般的虹吸式口器埋头饮酒。刘家柱对周围的人打趣说:“你们看,蝴蝶也会吃酒!”不料他身边的村长不屑地撇撇嘴:“刘老师,你是少见多怪。我们这里的蝴蝶太多了!它们经常飞到我们身上,飞到家里,甚至我们去赶街时,背篓边上都站满了蝴蝶。寨子周围的竹林里,遍地都是蝴蝶。”

这让刘家柱惊讶不已。第二天一早,刘家柱和周雪松在杨绍科的带领下上了马苦寨的后山。后山上有很大一片竹林,郁郁葱葱。竹种主要为中华大节竹(Indosasasinica)。这是一种散生竹,由于散生,人在竹林里比较容易行走和观察。中华大节竹在云南南部的麻栗坡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等地均有成片分布,生长于海拔900米-1400米的低山地带,在当地是野生竹种,生命力旺盛,竹子高度能达到20米左右。由于竹笋味道很苦,当地人叫它苦竹。

无数的白袖箭环蝶在竹林中穿梭曼舞。刘家柱和周雪松盯着停留在竹叶上的几只雌性白袖箭环蝶,站在稍远处观察。几个小时过去了,它们停在竹叶上几乎一动不动。其他蝴蝶产卵时,总是翩翩飞舞,这个叶片上产下几粒卵,然后飞到另一个叶片上再产几粒卵。难道白袖箭环蝶的产卵行为不同于其他蝴蝶?他们蹑手蹑脚地走近停留在竹叶背面的白袖箭环蝶,仔细一看,果然在产卵。翠绿色竹叶背面已经整整齐齐地留下了很多乳白色的卵粒。他们数了十几枚产有卵粒的叶片,每只白袖箭环蝶产出的卵粒数都在120粒左右。刘家柱和周雪松十分兴奋,终于弄清楚白袖箭环蝶的寄主植物了。

为了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他们开始寻找并观察在竹叶上饕餮大餐的幼虫——几乎清一色都是白袖箭环蝶各种日龄的幼虫。一些竹叶下面挂着箭环蝶绿色的蛹。原来白袖箭环蝶的寄主植物就是中华大节竹。马鞍底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白袖箭环蝶,总算找到原因之一。满山遍野的中华大节竹,为白袖箭环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保证了众多幼虫的食物需求。

蝴蝶多到朝蝴蝶群挥舞一竹条,就能打中十几只

2005年6月,刘家柱、周雪松和西南林业大学的外籍教师GarryShook,再次前往马鞍底观察拍摄白袖箭环蝶的生态照片和纪录片。GarryShook是美国加州大学的退休教授,长期研究昆虫,听说马鞍底箭环蝶大爆发的奇观后,决定加入研究小组前往考察。这次他们计划按海拔高度观察白袖箭环蝶的繁殖行为。

刚到拉灯村附近,他们就被漫天飞舞的白袖箭环蝶镇住了。公路上、村寨里到处都是白袖箭环蝶,村民养的鸡在公路旁边不慌不忙地啄食着白袖箭环蝶,就连行动笨拙的家鸭,也在捕食白袖箭环蝶,集群聚集在路上的白袖箭环蝶,被过往的汽车碾压得尸横遍地。一些顽皮的孩子,用竹条朝碟群挥舞一下,就有十几只蝴蝶歪歪斜斜地坠落掉地。拉灯村海拔900米,是中华大节竹自然分布的海拔下限,气温比马鞍底高很多。这里羽化的白袖箭环蝶要比其他地方早十余天。白袖箭环蝶的卵几乎全部产在竹子叶片背面,非常隐蔽。离开拉灯村,研究小组转到马拐塘村,村子附近有很大一片竹林,面积足有1000多亩。刘家柱、周雪松和GarryShook走近竹林,开始了持续数天的观察和拍摄箭环蝶的化蛹、交配等行为。据研究小组的观察统计,能获得交配机会的雄蝶只占雄蝶总数的10%,只有幸运的竞争者才能将自己的基因顺利地遗传给下一代。但就是这幸运的10%雄蝶,却让马鞍底成为了白袖箭环蝶的天下。

如此众多的白袖箭环蝶和它们的幼虫,会不会对中华大节竹造成危害?一株竹子上白袖箭环蝶的幼虫数量有多少?研究小组对中华大节竹的蝴蝶成虫和幼虫的密度作了抽样统计,每棵竹子除了有2-3只蝴蝶产卵外,还有200-300只幼虫,而竹子并没有出现叶片被全部吃光的现象,生长基本正常。

白袖箭环蝶幼虫的死亡率非常高。刘家柱标记确定了一群25条刚孵化两天的幼虫。3天后去查看计数,只剩下最小的一条。这条幼虫还是躲在叶柄的裂缝里,才幸免于难存活下来。研究小组粗略地统计他们所观察到的箭环蝶幼虫期的天敌,从卵开始有蚂蚁猎食,寄生蜂寄生。稍微长大一些的幼虫,又成了黄蜂、螳螂蜥蜴、蛙和蟾蜍以及鸟的捕食对象。如果没有这些天敌的制约,马鞍底的白袖箭环蝶数量肯定会更加惊人。

白袖箭环蝶爆发探秘

据当地干部和村民的回忆,马鞍底第一次发生白袖箭环蝶大爆发是在1992年5月,以后几乎每年春夏之间的几个月里都会发生,持续至今已有十多年了。依据生态学原理,某种动物数量突然爆炸性增长,一定是环境中制约它的因素发生了重大改变,或者它的栖息生境大量增加。而这种爆发发生之后,通常会在一定的时间里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为什么马鞍底白袖箭环蝶种群数量每年都如此巨大,并持续多年?经过十多年的野外观察和走访调查,到2008年6月,研究小组的成员对当地的地形、气候、寄主植物和箭环蝶的生活习性做了综合分析,理出了基本脉络。马鞍底乡地处哀牢山南延余脉,属于热带低山地区,长夏无冬,为各种蝶类顺利完成世代交替和安全越冬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白袖箭环蝶的寄主植物中华大节竹是自然扩散能力很强的野生竹种,生命力旺盛,分布面积广。包产到户后,当地粮食产量提高,村民逐渐放弃了距离较远的山坡耕地,弃耕的荒山坡地中华大节竹大量生长,杂木丛生,当地人对中华大节竹有休养生息的机会。经连续多年的观察并没有发现当地因白袖箭环蝶数量众多把竹子危害致死的情况,这也间接证实了这种分析。

刘家柱和周雪松等人经过十多年的观察,发现与白袖箭环蝶一同飞舞的还有白带锯蛱蝶、波纹带眼蝶、睇幕眼蝶等种类,但数量都远远不及白袖箭环蝶。马鞍底的蝴蝶种类也异常丰富,课题组成员先后发现喙凤蝶、棒纹喙蝶、燕凤蝶、斜带环蝶、紫斑环蝶、金裳凤蝶、美凤蝶、枯叶蛱蝶、楸叶蛱蝶、凤尾蛱蝶……等种类。刘家柱曾在瀑布成群的清水河河谷一天之内拍到异性紫斑蝶、优越斑粉蝶、隐条斑粉蝶、文蛱蝶、龙女踞眼蝶、珠覆带蛱蝶等蝶类。粗略统计,在面积大约仅300平方公里的马鞍底乡范围内,蝴蝶种类超过400种。

英国蝴蝶学者BrigadierEvans在《印度蝴蝶鉴定》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印度帝国是全世界研究蝴蝶最理想的地方,它有极度酷热和寒冷、潮湿和干旱、荒漠和茂林、低洼的平原和很高的山岳,以及多变的植物群落和分明的季节。”这段话的大部分文字也适用于马鞍底,可以用于分析马鞍底蝴蝶种类十分丰富的原因。马鞍底乡龙脖河海拔仅200余米,最高峰五台山却超过3000米,高差明显的垂直地带变化,复杂多样的小区域生境,低纬度热带气候,干湿分明的季节变化,为蝴蝶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近20多年来,南方很多地方都在捕捉蝴蝶,制作蝶画和蝴蝶标本,海南岛、西双版纳等地的蝴蝶被大量捕捉。而马鞍底地处边陲,交通不便,蝴蝶没有遭此浩劫。虽曾有蝶贩到此处收购蝴蝶标本,白袖箭环蝶最贵时曾卖到5角钱一只,村民们觉得不划算,逐渐无人捕捉销售。这在无意中也保护了当地蝴蝶。

马鞍底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在注意保护的前提下,开展观蝶和自然旅游,或许可成为马鞍底乡将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录自《中国国家地理》,文/韩联宪)

研究影响

蝴蝶体态窈窕,艳丽多姿,人们为它赞赏被它迷恋,古往今来的诗文、绘画、装饰,蝴蝶都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北宋诗人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称谢蝴蝶。唐代诗人徐夤的《七律·蝴蝶》脍炙人口:“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说是非。”可见,蝴蝶早已被人们誉为“虫国的佳丽”,“会飞的花朵”,“有生命的灿烂图画”。

1961年,我国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20种中国蝴蝶的邮票,根据蝶类专家的意见,其中必须有一枚金斑喙凤蝶邮票。可是,国内一时找不到这种蝴蝶标本,图案设计者不得不借助外国的资料。当时,在英国大不列颠自然博物馆的昆虫标本珍藏室里,讲解员骄傲地介绍说:“这漂亮名贵的蝴蝶,名叫‘金斑喙凤蝶’,它的产地在中国武夷山,全世界只有我们博物馆里才有这种蝴蝶标本。”经过昆虫专家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在云南金平马鞍底采集到了喙凤蝶的图片和标本,据专家考证马鞍底蝴蝶谷就是“金斑喙凤蝶”产地。

自2009年以来,各大媒体、电视台、报刊、杂志相继对“中国·红河蝴蝶谷”进行了摄制和报道。2009年8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芝麻开门”栏目播出了“蝴蝶谷探秘”节目;2010年5月—6月中央电视台节目组正在“中国·红河蝴蝶谷”紧张拍摄,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十套播出;2009年3月,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刊登题为“云南马鞍底·中国的蝴蝶谷”的文章;2009年9月,在《影响力》一书特稿中刊登“云南发现蝴蝶伊甸园”;2009年12月,《中国蝴蝶》杂志第十二期刊登“云南金平马鞍底蝴蝶资源与生存景观的开发利用”;2010年1月,《红河》杂志刊登“对金平马鞍底蝴蝶谷生态旅游的构想”,随着各媒体电视台、报刊、杂志的相继播出和报道,人们开始对神秘而美丽的“中国·红河蝴蝶谷”有所了解。

境内西北部是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红豆衫、桫椤、福建柏、鸡毛松、鹅掌楸、红花木莲等;有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巨蜥、蟒蛇、眼镜蛇、蜂猴、穿山甲、凹甲绿龟、岩羊、麂子、白鹇等以及各种蝴蝶。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各种名贵兰花、药材、草果、香菌、木耳、白生、竹笋、青蕨等野生植物,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存极为完整,珍禽异兽种类繁多,被誉为“大自然基因库”。境内水资源丰富,瀑布飞泻,河流奔腾,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景点有以裂缝为国界的跨国奇观——天生桥、五台山瀑布群、古茶树群落、平河大草地,五台山探秘、还有别具一格的哈尼蘑菇房、梯田风光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是集自然景观、科考探险、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秘境。(金平县旅游局)

相关资讯

云南金平现大型蝴蝶谷

记者张丹(2009年9月)9日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获悉,该州金平县马鞍底乡发现拥有四百余种蝴蝶的大型蝴蝶谷,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一大奇观。

西南林学院教授周雪松介绍,蝴蝶谷位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三面与越南接壤,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蝴蝶生存在这里已有几千年。从二00三年起,西南林学院就开始对马鞍底的蝴蝶进行科考研究,截至目前统计共有十一科四百余种。但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多年来当地竹林、植被破坏严重,蝴蝶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如不加以保护,许多蝴蝶种类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红河州人大调研组到蝴蝶谷考察后,要求当地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和保护蝴蝶谷的乡规民约,并建立活蝴蝶养殖场以供科学研究。据悉,金平县多次召开蝴蝶谷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会议,研讨蝴蝶谷开发保护的具体措施。

云南是中国西南部显著高原地貌省份之一,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自西北至东南具有寒、温、热各带的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多种蝴蝶生存和繁衍。据统计,已经研究的蝴蝶有六百余种,居全国之首,构成云南的一大生物资源,其中包括褐凤蝶、喙凤蝶、无尾黑凤蝶、猫斑绢粉蝶、距粉蝶等珍惜及特产种类。

周雪松表示,经过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开发,马鞍底蝴蝶谷有望成为世界级的科学考察基地。(中新社昆明)

《中国·红河蝴蝶谷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通过省级评审

自2009年以来,各大媒体、电视台、报刊、杂志相继对“中国·红河蝴蝶谷”进行了摄制和报道,蝴蝶谷的神秘色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随后,省、州各级领导和专家及新闻媒体记者纷至沓来,马鞍底乡蝴蝶资源的奥秘被不断揭开,对蝴蝶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已成为省、州、县各级共同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金平县委、政府于2009年11月委托云南省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编制了《中国·红河蝴蝶谷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经过多次修改论证,于2010年9月2日由云南省住建厅组织省级专家通过了评审。

蝴蝶资源在马鞍底乡己有悠久的历史,据目前考究,已发现蝴蝶11科220余种,据专家预测境内蝴蝶可达400种以上,每年夏季上千万只箭环蝶大量爆发,溪水旁、山谷中群蝶飞舞形成一道罕见的自然景观。

马鞍底境内除蝴蝶资源外,还有拉灯瀑布群、太平河瀑布、地西北古茶树自然景观,以及哈尼梯田、蘑菇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在注意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可将马鞍底乡打造成为国内蝶类科考和生态旅游的知名品牌。《中国·红河蝴蝶谷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评审,对蝴蝶谷的立法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4:4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9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红河蝴蝶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