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1-12 14:07:07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跋”,初见于秦朝小篆中,形声字。足表意,篆书形体像膝和脚,表示失足跌倒;犮(bá)表声,其形像用绳绊着犬腿,表示跋是跌倒。本义是跌倒。常用义是翻山越岭。“跋”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跋”的字源演变图如下:跋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动词草中行走,越山过岭climb over mountains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载驰》
扭转turn round跋马
踏,踩stamp跋浪、跋足
名词火炬,火把torch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通“茇”。泛指东西的底下部root;ba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postscript跋尾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蒲拨切,音魃。《说文》蹎跋也。《玉篇》跋,行貌。《诗·鄘风》大夫跋涉。《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释文》韩诗云:不由蹊遂而涉曰跋。

又《诗·豳风》狼跋其胡。《传》跋,躐也。

又《类篇》本也。《礼·曲礼》烛不见跋。《注》跋,本也。《疏》本,把处也。

又《前汉·扬雄传》跋犀犛。《注》张晏曰:跋,蹑也。师古曰:反戾也。

又《後汉·崔駰传》黎共奋以跋扈兮。《注》跋扈,强梁也。

又《篇海》足後为跋。故书文字後曰跋。

又姓。《五代名画补遗》跋异,汧阳人。

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义同。

又《集韵》博盖切,音贝。与䟺同。详䟺字注。

又《韵补》叶蒲麦切。《蘇轼·赵康靖公铭》遂授以政,历佐三叶。济于艰难,不疐不跋。

说文解字

蹎跋也。从足犮声。北末切。

说文解字注

(跋)蹎也。依豳风正义订。跋、经传多叚借沛字爲之。大雅、论语顚沛皆卽蹎跋也。毛传。顚、仆也。沛、拔也。拔同跋。豳风狼跋亦或作拔。马融论语注曰。顚沛、僵仆也。按豳风狼跋其胡谓也。则仆矣。引伸爲近人题跋字。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邶风传。艹行曰跋。别一义。从足。犮声。北末切。广韵蒲拨切。十五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母韵母
uat
uat
隋唐拟音/高本汉系统uɑt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buɑt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uɑt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buɑt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buât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uɑt
参考资料: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索引
广韵全浊蒲拨切bʰuɑt487.25
集韵全清博盖切pɑi518.8.6
全清疵 (北)末切puɑt692.3.2
全浊蒲拨切buɑt692.11.6
韵略蒲拨切9.1
卜末切16.1
增韵北末切7.8
蒲拨切9.1
蒲八切7.2
中原入平歌戈全清puɔ2.1
入上歌戈全清puɔ2.3
中州入作平声歌戈叶巴4.2
全清北末切pot12.8
全浊蒲拨切b‘ot14.1
参考资料:

用法搭配

相关组词

跋涉、跋扈、题跋、跋语、跋文、颠跋、跋援、边跋、跋踬、跋马

相关成语

飞扬跋扈、专横跋扈、跋前疐后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4:0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9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