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相公发益昌,唐代岑参写的一首诗

更新时间:2022-11-12 11:27:04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本诗开篇点题,首联直写杜相公率军远征。唐代宗任命杜鸿渐为元帅,率军从长安出发,入蜀平崔旰的叛乱,此乃军国之事,所以将军拥麾持节,很是庄严肃穆。从长安入四川,一路风尘,山路崎岖,蜀道多难,故用“远”、“横”二字,“横”又暗示大军纵横驰骋,无往不胜的气势和平叛必胜的信心。“王之事在祀与戎”古代帝王除了祭祀祖宗、神灵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战争,以战来守疆护土,征城略地。由相公亲自挂帅,点明此次军事行动的不寻常;别帝京,就是辞别皇帝,受命于天子更显事关重大。“发益昌”只是这次远征路途的一段,诗人却把这一段放入整个行军跋涉过程中来写,造成一种长驱直入势不可挡的气势。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涉巴江雨洗兵”。颔联紧承上句,写军情紧急和行途的困难。“朝”“夜”二字点明昼夜兼程;“登”“涉”二字正是跋山涉水的写照。剑阁,又名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是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地势险要难行。李白在《蜀道难》中曾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栈入云,云随马转,正是人在山间走,云在脚下飘,路途艰险可见一斑。“巴江”是嘉陵江一段,因有巴山,故名巴江。雨夜涉江更添几分凄清冷峻。“雨洗兵”看似白描,实为用典。据传周武王伐纣时,天降大雨,武王借题发挥说:“天洗兵也。”兵,武器也。洗兵的目的是使之锋利以利于杀敌,言外之意是正义之师得到天助,以此振奋士气,坚定必胜信心。这里借用武王原话喻天朝之师,行正义之道,讨伐叛逆,必定会夺取胜利。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中国古代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四法,律诗也是如此。本诗中颔联写行军艰难情势已到极点。颈联已没有再写的必要,因而作者完峰陡转。以一种欢快向上的气氛,烘托出将士远征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山花万朵”、“川柳千条”。均是途中所见景物,在紧张艰难的行军途中,诗人有情致观赏花草树木,一方面寓含大唐江山美丽多姿、引人注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远征将士乐观向上、豪情奔放的情怀。“迎”“拂”以拟人化手法入笔,使花、柳似解人意,助大军远征平叛。颈联和领联在名物类别、动感形象、虚实运笔、平仄韵律等方面均构成了极其精美的工对效果,可见诗人在语词推敲上不同一般。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全诗经过前三联的铺写后,尾联一收。天衣无缝。从行文来看,既是在写理想,又是在写现实。大军很快地收复失地,到达成都,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要知道圣明的君主,还在等待相公完成平叛后还朝主持朝政呢!宰相是朝中重臣,正因是重臣,所以,入蜀平叛的重大事情才交与宰相去完成;也正因为是重臣朝中才不可缺少,待平叛后,即须返回朝廷,同皇帝一起主持朝政。此句反映了诗人希望早日平定叛乱。安定时局的强烈愿望。

毛泽东曾多次圈阅此诗,对诗中“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二句,曾留有两幅手书墨迹,可见其喜爱的程度。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四川爆发军阀混战。次年,朝廷派杜鸿渐领兵到四川平乱。大军四月到益昌,六月入剑门,八月到成都。从益昌继续进发时,杜写了一首《发益昌》的诗,岑参当时在杜幕中任职,遵照杜的意思写了这首诗。

作品评价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起结俱佳,颔联亦壮。删去三联,便成完璧。

《唐音癸签》:诗有古人所不忌而今人以为病者,摘瑕者因而酷诋之,将并古人无所容,非也。······岑嘉州“云随马”、“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言一法。摩诘“独坐悲双鬓,白发终难变”,语异意重。······在彼正自不觉,今用之能无受人揶揄?至于失严之句,摩诘、嘉州特多,殊不妨其美。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此送杜鸿渐镇蜀之诗。始言相国临行,仪卫之盛如此,朝登夜渡预拟到蜀之日,云雨亦助其威灵。迎盖拂旌,泛言发益州之后花柳皆壮其行色也。末则以成功之速,恩披之荣重期之。风流冠冕,千古送行之作,无能出其范围矣。

《唐体馀编》:此历下之鼻祖。然岑诗高壮中有意味,历下则铺排形似而已(“朝登剑阁”句下)。 与起句相应(末句下)。

《唐诗笺要》:冀望意,又觉得体。“待”字本寻常话,承“暂到”字来,便凛凛生色。

《网师园唐诗笺》:雄壮得体(“朝登剑阁”一联下)。

《诗法易简录》:中二联“朝登”、“夜渡”从发帝京向益州,是顺叙。五、六句“山花”“川柳”从益州说起,“迎征盖”“拂去旌”回抱发帝京,是逆挽。用笔变化有法。”此法以首句拈题,实起次句,虚引以领三、四句为合法。此诗三、四句紧承“远横行”来,剑阁”“巴江”点明赴益州之路。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岑嘉州,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1:2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8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