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Wall.的带钩茎枝。
采制:秋、冬季采收,去叶切断,晒干。
性味: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2~5mm;表面黄褐色至紫红色,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黄褐色,扁平或稍扁圆,多少被黄褐色毛,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性凉,味甘。
藤本,老枝四棱柱形。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cm宽6~12cm,顶端急尖或圆,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脉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球形,总花梗被黄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花萼筒状,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纺锤形,被毛,顶端冠以长4mm的萼檐裂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化学成份:含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的钩及相连的茎枝。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镇痉。
1.用于肝火头胀、头痛,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
钩藤清肝泄热而平肝阳,故常用于肝火头胀及肝阳上亢的实症。配夏枯草、黄芩,能清泄肝火;配石决明、菊花,能平降肝阳。
2.用于热病高热、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及妇女子痫等症。
钩藤的清热作用并不显著,但因它有息风镇痉的作用,故遇有惊痫抽搐之症,,则往往取以应用,临床多与天麻、石决明、全蝎等配伍;如属高热动风,可与羚羊角、菊花、龙胆草等同用。
3.近年钩藤在临床上应用得更加广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于治疗高血压。经药理实验证实,钩藤既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又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但却不产生嗜睡的副作用。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钩藤煎剂后2~7日,血压开始下降,10日后渐达最佳效果。随血压下降,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失眠等症状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早期高血压疗效更好。然而,钩藤不宜久煎,后下为妥。因钩藤煮沸20分钟后,其降压成分即被破坏。一般每日用量10~15克。若疗效不显著,可增至每日100~150克,便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处方用名】钩藤、嫩钩藤、嫩双钩、嫩钩钩(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煎时须后下。
【按语】1.钩藤清疳热而平肝息风,在临床上常常用以平降肝阳。它的清热之功不如羚羊角,息风镇痉的作用亦较羚羊角、全蝎、蜈蚣为弱。故在高热惊风抽搐时,宜加羚羊角(山羊角);如抽搐严重,须配全蝎、蜈蚣。
2.现知本品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这说明前人的宝贵经验,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
【方剂举例】钩藤饮《本事方》:钩藤、菊花、防风、人参、茯神、半夏、陈皮、麦冬、石膏、甘草。治肝厥头痛。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22:5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5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