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齐景公,春秋记述晏婴的著作

更新时间:2022-11-11 17:38:29 阅读: 评论:0

作品原文

景公(1)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2)。公披狐白之裘(3),坐于堂(4)陛(5)侧(6)阶。晏子(7)入见,立有间(8),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9)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10)而知人之劳(11),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12)矣。”乃(13)令出裘发粟(14)与(15)饥寒(16)者。令所睹于涂(17)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18)者,无问其家;循(19)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20)兼月(21),疾者兼岁(22)。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23)其所欲(24),景公能行(25)其所善(26)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27)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出处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晏子春秋》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编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11课,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编入苏教版与长春版教材中,《橘逾淮为枳》编入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29课。

注释译文

词句注解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被(pi)同“披”。

(4)堂:朝堂

(5)陛:殿堂的台阶。

(6)侧:边上。

(7)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8)有间:一会儿。

(9)对:对答,回答。

(10)逸:安逸,舒适。

(11)劳:劳苦。

(12)闻命 受到教诲。闻:听命;辞命。

(13)乃:于是。

(14)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5)与:给。

(16)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7)涂:通假为“途”,路上。

(18)里:指里巷。

(19)循:巡,巡视。

(20)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1)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22)兼岁:两年。

(23)明:阐明。

(24)所欲:愿望。欲:欲念,愿望。

(25)行:实行。

(26)善:好的

(27)谏:进谏。

白话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创作背景

晏子(前500年—前578年),名婴,字仲,习惯上多称平仲,春秋时齐国莱地夷维人(今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镇)。齐国大夫,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人物介绍

性格特征

齐景公

虚心纳谏,知错能改。通情达理。

晏子

关心百姓,体恤民情,足智多谋,敢于间接教诲齐景公,善于进谏,拥有超高语言艺术,有口才,聪明。

本文充分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面对景公拥狐白之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含寒”为怪,晏子没有与之正面交锋,而是树立“古之贤君”为榜样,对照是非立断,正误鲜明。

人物描写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这句话是描写了齐景公的衣着,另一方面也为下文作铺垫。更暗喻了齐景公的无法体恤民情的一面。)晏子入见,立有间。(写出了晏子的恭敬以及体察民情。)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语言描写)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写出了晏子的针锋相对,以及齐景公的不解。)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饥,温而知人寒,逸而知人劳。今君不如也。”(语言描写,巧妙的运用委婉的言辞,以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语言描写,写出了齐景公对晏子的看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齐景公是一个贤君。)

晏子谏齐景公的小故事

齐景公是个非常残暴的君主,他滥施酷刑,砍掉了许多人的脚。晏子(晏婴)对此非常不满,总想劝劝他。

晏子的家住在闹市附近,人声嘈杂,生活环境很不好。齐景公想另外给他盖个住宅,晏子没有同意,说:“我的先人久居此处,如果我因为不满意而更换新宅,不是太奢侈了吗?再说离市场近,买东西方便,还能直接了解到许多情况,不也是挺好吗?”

齐景公问:“那么,你可知道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贱吗?”

晏子乘机说道:“假脚最贵,鞋子最贱。”

景公知道这是说他用酷刑之后,没脚的人要安假脚,鞋子便滞销而跌价了。从此,齐景公不再滥用这种刑罚了。

作品鉴赏

1、本文通过晏子与景公的对话宣扬了爱民济民的民本思想。

2、本文充分体现了晏子的说理能力。面对景公拥狐白之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为怪,晏子没有与之正面交锋,而是竖立“古之贤君”为榜样,两相对应是非立断。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17:3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4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