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的故事可以说中国人都知道,无须赘述。但伯乐何以能跑了好几个国家,但始终难以发现中意的良马。而就在他无功而返的路上,一眼就看上一匹马拉着盐车的“驽马”为千里马?盖因伯乐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识马术,不然怎么也不可能识得良马。据说,他的儿子也想将这项技术继承下来,于是他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背得烂熟,并按照《相马经》上写的千里马的外形“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子好像垒起的酒药饼”,去挑选良马。结果找到了一只大蛤蟆。
我认为,伯乐的儿子相马相到一只大蛤蟆,一定是有人调侃,伯乐儿子再笨也不可能连马和蛤蟆不分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把好人当坏人,把坏人当好人的情况还是多得很。比如2007年山西通过全国公开招聘领导干部,从武汉引进的太原市水务局原博士局长都洁,就是经过“伯乐们”严格考试、周密考察、严肃考核、精心筛选选定的。但结果怎么样?当局长未到三年,就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刑15年。这也真是应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韩愈《马说》,但又是对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一个讽刺。在这里,不是主人不能给其“食不饱”,或“才美不外见”,而是主人“策之不以其道”,或者当初相马者根本就是一群伯乐的儿子们,相中的马根本不是良马,更非千里马。所以千里马之所以能被世人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伯乐的发现、才使得千里马的本领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地、
有趣的是,最近几年不少地方就曝出了很多“新编伯乐相马”的故事,最典型的就是当今曝出的湖北省江陵县县委常委、26岁的副处级干部领导干部范洁。26岁,我不是说就胜任不了一个县的统战工作。要在红军时期这个年龄当军团长的都有。即使新中国成立时,这样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到处都见。不过那时候和当今可不一样,别看他们年纪轻,都是经过战争和实际工作考验的。而当今呢?26岁,也就是大学刚刚毕业3年或4年,即使再能干也不可能逾越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几个台阶。令人惊奇地是,范洁2008年本科毕业后就直接担任了江陵县滩桥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团委书记,并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升迁4次,现任江陵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任滩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在网友们提出质疑后,江陵县党委组织部迅速作出回应,表示范洁“所有升迁都是公开透明地进行,经得起推敲和质疑,与后台和背景之类的没有关系”。并称范洁是通过参加选调生考试进入江陵县滩桥镇工作的,并“得益于湖北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
干部者,就是一个组织或团队中的带头人。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从来都没有基层经验的学生娃,就因为“选调生”,就能委以重任,成为一级党委或政府的带头人,我真的很佩服这些选才的伯乐们了。
笔者对范洁的升迁组织程序并没有过多猜想。但是,就因为“选调”考试就能证明是一个人是良马还是驽马,我还真有点怀疑。良马者,固然有优良基因成分,但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摔打、长期驯良、千里磨练,谁又能证明它就是好马呢?比如一个人能说会道,就能证明这人有良好的品行?比如一个人理论考试不错,就能证明这个人有组织领导能力?再比如一个人很会来事,就能证明这个人能与百姓搞好关系?如此等等,必须经过时间考验、实践检验、实际磨练、现实历练才可能真正形成和看出。即使真的伯乐也不可能只听一下马嘶声就能判定该马是千里马还是劣马。
范洁我不知道“选调”考试得了多少分,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特殊背景的话,她一定有很多让伯乐们心动的地方,或者很多超群的地方。不然怎么她就能被伯乐们从无数人中相中呢,而且一到岗就“驾辕”?这真的符合“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吗?
“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是一个突击工程。我不反对大胆提拔和使用年轻干部,但也反对盲目提拔和使用未经任何实践检验和实际考验的干部,更反对就凭嘴皮子、花架子、虚路子就得到提拔和使用的做法。我真的很怀疑,慧眼发现那些“良马”的“伯乐们”具有当年孙阳的眼光和功力,更别闹出像山西那样经过全国公开选拔,最后还从外省引进了一个贪官!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17:2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4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