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唐代杜甫创作的诗

更新时间:2022-11-11 16:25:34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此诗先写途中所见自然之时、地、气候、景色、日光与大江,触景生情,既感叹峡门山水的气势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感慨人生无常、时事之艰。由“我今远游子”转入表达作者自己目前的生活境况与随遇而安的本性,“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这两句尤显诗人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见到了难得从他的诗中见到的豁达胸襟。

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开元十九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五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再漫游齐赵。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又西南漂泊,一生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此诗不但见出其对大山大河的精雕细刻如画之功,也见到其受自然山水陶冶的性情之美。诗中诗人又以“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将自然与人事联系起来,“风烟渺吴蜀”,“风烟”既可以看作是吴蜀之地特殊的自然山水状况,又可以理解为社会动荡,“渺吴蜀”是吴蜀之地,山高路陡,人地邈远,交往不便、隐含诗人对人事世事困于险山恶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无奈和同情。下句“舟楫通盐麻”又隐含着人定胜天的执著与坚强,这充分体现了杜甫的特殊儒家精神,不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大历二年(767)夏杜甫出游江峡乘船回瀼西后所作。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16:2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4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柴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