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园,北京海淀区的景点

更新时间:2022-11-10 02:21:52 阅读: 评论:0

基本状况

达园北京达园,是民国初年军阀王怀庆所筑的私家花园。此园利用圆明园外前湖的大片水面,形成辽阔的水景,并构筑绿荫长堤和湖中小岛;园中溪流蜿蜒,小桥玲珑,且拥有若干圆明园遗物,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私家园林。

造园特色

在现场测绘和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达园的历史沿革和造园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分析。

达园总面积约7.2hm2(合180亩),这样的规模算得上是一座大型的私家花园。

园门座席响动,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中启一门,门内南北两侧各设3间回事房。门外小河环绕,宛如玉带,河上架设施桥一座,这种布局形势与圆明园出入贤良门外的金水河非常相似。

园林景观

全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以水面为主,北部主要布置建筑物、假山和草坪。

入门即可见假山一座,起障景的作用。假山主要用湖石叠成,内掩东学习侧种有一株龙爪槐,高大茂密,形如伞盖。山后有大片草品,为传统私家园林所无,体现了民国时期造园队西洋守法的记取。草坪中竖立着乾隆帝御笔的《前湖》诗碑,字迹依然相当清晰。另有石笋数支,散布在草坪周围,均为圆明园旧物,细长如剑,相当珍贵。

达园草坪南北部有小溪环绕,池水很浅。沿长长的溪道西行,草坪尽端有一座小山,山顶湖石堆处,一座八角亭翼然独立。

草坪北面有4座厅堂建筑,其布局并未组成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而是分为两组,左右两两相对。这些厅堂是当年王家日常起居和宴会的主要场所,建筑形式各异。东面一组,前厅为3见前后廊建筑,前出平顶抱夏,左右各接3间耳房;后厅为前后两卷,左右带有平顶贴山廊。两面一组各座在“工”字形的台基上,四周砌有栏杆,栏杆用砖砌成,并非传统式样,显得简洁而有现代气息。其前厅为5间前后廊建筑,左右各接2间耳房;后厅为5间前后两卷建筑,前出3间平顶抱厦,左右各带3间两卷耳房。

整个达园的建筑面积比同等规模的花园要小的多,而且屋顶只采用了硬山、攒尖或平顶3种形式,没有园林中常见的歇山、悬山等屋顶类型。

4座建筑的中间地带有一个圆形小水池,池中有叠石数块。草坪之北的溪流分为两支,一支从山脚下弯向西北,另一支中途即折向这汪水池,然后一直流到最西面的土山之下,山下叠石略具穴形,令人依稀有源头之感。

土山形状颇长,山径曲折,草木茂盛,富有一定的野趣,山上建有一座圆亭,非常小巧,可以临瞰全园。

园子的南部有大片湖面,即为从前圆明园前湖的东半部。湖面辽阔,水波荡漾,四岸植有柳树,清爽宜人。湖北岸建有一座水榭,5间硬山顶建筑,前出3间抱厦,窗下墙壁上有很精致的以花草为主题的砖雕。水榭两边均伸出游廊,共有34间,长度超过80m,形态曲折,成为湖面与北岸景色的分界线,让人联想起颐和园的长廊来。廊质两端,各建了一座六角亭。

湖的东北岸原有一座小船坞,系有数只小船,用以泛舟水上。

湖上自西北向东南斜筑了一道长堤,长达230m,堤上绿意盎然,另有曲桥通向湖心的小岛。岛上有一座石柱六角亭,据说移自西山温泉明秀山庄。从岛上向北看,廊榭凌波,绿树成荫,并隐约可见西山峰影。

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达园依靠圆明园宫门外的东扇面湖修筑成园,水面辽阔,溪流曲折,虽有局限,却也具有自己的若干特色;同时园中拥有不少圆明园旧物,是民国时期军阀盗运圆明园文物的重要历史见证。目前达园是北京西北郊民国私家园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鉴于此园与圆明园深厚的渊源,建议把它作为圆明园的一个外围附属部分进行开放展览,更好地凸显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2-11-10 02:2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28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达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