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话木偶戏主要流传于雷州半岛地区,距今巳有500多年历史。雷州半岛木偶戏(又称雷州杖头傀儡戏)一般是多人棚,由多名艺人操纵生、旦、末、丑4个傀儡仔,同时演奏1锣1鼓1支笛。后来,增加净和妈角两个傀儡仔,称为双人棚或三人棚。大的傀儡班巳发展到7-11人棚。演出时,武戏(科白戏)用中音,念大字牌子;文戏逐渐改用土音,使用帮腔。
经长期的发展,雷话木偶戏的演出剧目除历来巳有的历史公案、神话传奇之外,逐渐增加雷州半岛民间传说故事戏和神鬼戏,还受改良新戏影响而上演文明戏。
清代以来,雷话木偶戏从表演技艺到唱腔音乐、舞台装置都进行了改革。傀儡由31厘米增大到40厘米左右,造型面貌一新,大受观众欢迎。其音乐曲调由早期的曲牌连缀逐步向板式变化,包括中板、程途、叹板、高腔和专曲专腔5类,除旦角唱假嗓外,其余脚色一律用本嗓,伴奏音乐也比较丰富。
雷话木偶戏在制作傀儡(木偶)时,头部用木雕,上半身用藤竹编织成肩膀,下半身以袍裙遮掩,再以靴鞋替脚,两手用木刻,傀身插以木棍或藤条以便操纵,中躯主棒插人头部于体内。操纵手举主棒时手与曲肘并举,傀儡头部同操纵者处于同一水平线。傀儡表演以花生(丑角)最具特色,这类脚色多于鼻抹白粉,白扇插于颈间,有时连帽也不戴。若扮农民老汉,常赤脚蹲在椅子上;如扮糊涂知县,则一定把双脚挂上公案以示睡懒觉;婆脚扮媒婆一类,其表演动作更胜街头泼妇三分。
木偶艺人更是一专多能的表演大师,他们集唱做念打于一身,一把口既唱男腔又唱女声,还能模仿狗吠马嘶;一双手既要不停地敲锣打鼓渲染气氛,又要持续地摆弄傀头做出行、坐、跳、打各种动作,还得腾出手来给傀头更换衣冠。这些聪明的艺人为了解决一人在同一场面操纵众多人物所产生的矛盾,便把木偶装上身竹、手竹插在演区边沿的木架上,需用某个木偶便能立即取出表演。
雷话木偶的面谱和服饰以及灯光、布景体现了雷州半岛文化艺术特色。难怪看过雷话木偶戏表演的人都说这是“美妙的诗意和古代神话的幻想、是洋溢的幽默和人民的智慧天衣无缝结合在一起。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6:5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60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