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但中国大陆的民间舞狮实际已经日渐减少。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起源
舞狮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格毙狮子,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因此南狮中常有“大头佛」引领狮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紥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
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中国本身没有狮子,在中华文化中,“狮」本来是和“龙」、“麒麟」一样都只是神话中的动物。到了汉朝时,才首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传入,当时的人模仿其外貎、动作作戏,至三国时发展成舞狮;南北朝时随佛教兴起而开始盛行。史书中,《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象人」,据三国时的解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艺人。到了唐朝,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出于天竺与狮子国等国(唐)杜佑通典卷第一百四十六:“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挚兽,出于西南夷天竺狮子(国)等国」。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已十分相似。
今天的舞狮主要分南狮、北狮两种。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图)刘备狮北狮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緑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勐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磙、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南狮
Image:Lion dance in Foshang.jpg
南狮:佛山桩狮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勐,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勐的狮子型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艷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早年甚至以铁制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
南狮狮头
南狮的狮头一般上可分为鹤山装狮和佛山装狮。
佛山装狮的狮头较大而圆,额位宽而有势,嘴较平阔;
而鹤山装狮的狮头较扁而长,嘴突出如鸭嘴状,因此内行人又称之为“鸭嘴狮」。
传统上,南狮狮头造型上有“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之分。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
舞法亦根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南狮
南狮舞法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故此南狮讲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採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当中“採青」最为常见。相传“採青」原来是有“反清復明」之意,现时一般是取其意头,有“生勐」,生意兴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为了增加娱乐性,採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舞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或者过梅花椿(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椿)等等。
舞南狮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狮的舞动要配合音乐的节奏。传统上,在舞南狮有时还会有一人扮作“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
舞狮之前通常还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硃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刘备狮
“刘备狮”又名“成文狮”其名取源自三国时期中的刘备,因其狮之特点乃为黄面、白眉、白长须,脑后绘有三枚金钱。表示资格老、慈祥、和善,武中寓文,不擅打斗。
File:Liu Bei C.jpg
参考:张飞狮 .关羽狮
非原创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4:33: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95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