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回避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

更新时间:2022-11-09 11:53:35 阅读: 评论:0

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 M.Ainsworth) 创设的“陌生情境”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安全型依恋,二是回避型依恋,三是反抗型依恋。Main等人在以后的研究中又发现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后三种都是不安全依恋型。

起源及发展

依恋理论自20 世纪60 年代由鲍尔比( J.Bowlby)提出之后,已成为当前研究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主导理论之一。依恋是指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倾向。它起源于婴儿的生理性需求与初级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儿童依恋的主要对象是母亲、其他抚养者或与儿童联系密切的人。研究表明,婴儿在6~18 个月时,普遍能和母亲形成依恋,但依恋的性质有所不同: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通常把所依恋人当作探索外部世界的基点,对依恋人有较强的信任感;而不安全型由于对依恋人没有足够的信心,外在表现较为偏激、复杂、混乱、不合时宜。一些研究发现,不安全依恋者多在学前期、学龄期出现退缩、敌意、攻击行为及成人期的婚姻质量低、药物滥用等。所以不安全依恋儿童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改变依恋模式,从而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1:5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8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