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学者

更新时间:2022-11-09 11:00:32 阅读: 评论:0

人物经历

考学史

高中生“直升”研究生

讲座照1965年,王立群参加高考,感觉考得很好,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审的原因,他没等发榜就到开封市一家小学当起了代课教师。在小学教书的7年时光中,他教过语文、数学、书法、美术,甚至还教过音乐。为了教音乐,他用一星期时间学会了脚踏风琴。此后,他又在中学教了7年书。

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立群已经32岁。按当时的规定,超过30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三届的高中生,因为这三届没有参加过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毕业的高中生,参加过高考,不符合报考条件,错失了高考机会。1978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当即下了考研的决心,并决定就近报考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高中生直考研究生困难很多,一是没有教材,二是没学过大学课程,三是工作繁忙。“当时最头疼的是外语,我高中时代学的是俄语,丢了14年,重新捡起来非常不易。”王立群说,他向单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俄语》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过关了。提起当年的政治考试,王立群有点兴奋:“当时没有政治经济学教材,刚好开封市委组织部发了3本政治经济学宣传小册子,很薄,我一天啃一本。第四天,我看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课一共复习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数最高的一门课。”

顺利考上研究生和后来进入《百家讲坛》一样,都是王立群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治学史

《史记》成就他的人生

王立群照片激发起王立群对古代文学狂热的是《史记》,留校任教后他讲授的汉魏六朝文学中有《史记》,在《百家讲坛》他面向全国观众讲述的仍是《史记》——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够像《史记》一样,对王立群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1966年,在一所小学做代课教师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史记》。那时“文革”刚开始,学生砸了小学的图书室,学校仅存的一部《史记》被学生当作“四旧”扔到了院子里。住在学校的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被丢弃的《史记》捡回了家,此后就开始读《史记》,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

从那时算起,《史记》伴随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文革’,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常常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

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毕业留校,在河南大学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就包括《史记》。

随后的24年,他由讲师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但《史记》始终是他最喜爱讲的典籍。

2005年年底,央视《百家讲坛》到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时,王立群凭着对项羽的独到解读而胜出。

继《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吕后系列获得成功之后,从2006年6月开始,王立群开始为《百家讲坛》录制一部规模更为庞大的节目——《王立群读史记》。这部系列节目播出时间要远超项羽、吕后系列,从2007年1月6日开始,每周六、周日播出,将贯穿2007年全年。该节目从汉武帝开始,讲述西汉中叶的人物群像,用现代视角来解读历史人物,用现代视角为观众描绘出了具有旷世才能而又狂妄自大的项羽、凶残暴虐而又具有政治家风度的吕后、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刁蛮任性的陈阿娇、褒贬不一的秦始皇等一个个鲜明的形象。

王立群照片《王立群读史记》开篇讲的是汉武帝。王立群解读汉武帝的视角与电视剧《汉武大帝》有什么区别?王立群说,《汉武大帝》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但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比如李广之死,《汉武大帝》说李广是战死疆场,而《史记》的记载是李广自刎而死。我讲李广,只能讲他悲愤自杀,而且要重点分析李广自杀的原因,因为这是历史事实。《百家讲坛》只能尊重历史记载,不能有任何虚构。”已经播出的还有秦始皇、刘邦、宋太祖、宋太宗。

扎实的史学知识加上浅显易懂的语言,王立群将《百家讲坛》倡导的学术品位和大众口味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百家讲坛》讲吕后、项羽时,他讲了匈奴单于给吕后的言辞粗鲁的“求爱信”,还打趣说吕禄、吕产因缺少手机而联系不畅,又用公安部长、国防军等词语把观众逗得乐不可支。“其实《史记》中的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下来,但我不能那么讲,必须转化成现代汉语。”王立群说。

个人作品

电视主讲

节目时间
千古中医之华佗2008年5月2日
《王立群读史记》系列(《项羽》、《吕后》原为《汉代风云人物》系列)《秦始皇》2011年
《大风歌》2011年2月25日——4月12日
《文景之治》2016年3月14日——4月2日
《汉武帝》2007年
《项羽》2006年
《吕后》2006年
《王立群读宋史》系列《宋太祖》2012年8月24日——10月2日
《宋太宗》2013年10月16日—11月4日(第一部)2014年8月9日—8月29日(第二部)
《王立群读成语》2014年10月4日

(另:2012年11月14至11月25日,国务院侨办主办、河南省外侨办承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活动,赴欧洲演讲)

参加节目

2021年2月13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开播,王立群担任文化嘉宾。2月18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12月3日,参加《喜马拉雅之夜·2021幻音之旅》晚会“玄武“篇章的演出。

2022年2月3日,王立群参加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获得荣誉

时间内容
1.2002、2003年连续二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04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02、2003、2004、2005年连续四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06年1月被评为“2006河南省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5.2006年9月获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
6.2008年1月入选第二届河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7.2008年7月当选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开封段第一棒火炬手。
8.获河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名师
9.2009年获河南省劳动模范
10.2009年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11.2011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2.2019年当选“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

主要成就

课题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文选》研究、《史记》研究三个方面。

项目: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02BZW023)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0329)的研究。

专著论文

学术专著

1996年《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重庆出版集团
2008年《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年《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2年《读史有学问》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追问大历史》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大象出版社
2012年《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大帝》全本大象出版社
2013年《王立群读史记之无冕女皇吕后》大象出版社
2013年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上下册大象出版社
2014年《〈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大象出版社
2014年《现代〈文选〉学史》大象出版社
2014年《王立群智解成语1、2、3》大象出版社
2015年《王立群智解成语4》大象出版社
2015年《〈文选〉成书研究》大象出版社
2015年《中国脊梁—王立群解读华夏历史人物》大象出版社
2016年《为官之道:王立群智解成语5》大象出版社
2016年《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大象出版社
2016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下册大象出版社
2016年《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大象出版社
2016年《历史从未走远—王立群读史札记》大象出版社
2017年《王立群智解成语套装全4册》大象出版社
2018年《赏词如风—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1》大象出版社
2018年《赏词如月—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2》大象出版社
2019年《人间烟火皆是诗—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3》大象出版社
2019年《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刘邦》全二册大象出版社

学术论文

王立群照片1.《文选》次文类作家编序研究《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2.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3.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文学遗产》1990年第1期

4.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5.《文选》成书考辨《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6.《超越旧成说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7.先唐学士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7辑

8.从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选》注的演变《文献》2004年第3期

9.司空曙诗集版本考《文献》1998年第2期

10.“昭明太子十学士与《文选》成书《新国学》2005年

11.历史的建构与文学传播《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社会任职

兼职身份

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

中国山水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会理事

河南省省管专家

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立群照片

相关信息

结缘《史记》

活动照1966年“文革”伊始,时任小学代课教师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史记》:学生砸了小学图书室,仅有的一部《史记》被当作“四旧”扔到院子里,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这本书偷偷捡回家。从此,这部无与伦比的伟大史书伴随了他40多年,成为他后来精研历史的精神动力。2008年,王立群成为“2008中国魅力50人”之一。

任青歌评委

从2013年4月1日开始,停办一年的青歌赛在央视拉开大幕,“明星讲师”王立群应邀作为综合素质评委的亮相,成为大赛的亮点。

颇受争议

自青歌赛一开始,王立群便成为争议的焦点。有人质疑他在点评过程中喧宾夺主,显示博学,点评啰嗦,有点像上历史课。有人吐槽他的点评不够幽默,“喊莫言来救场”。但更多人表示了对王立群点评风格的喜爱之情,他点评时说的不少妙语,正在被人们迅速转发。如“过错是暂时的遗憾,错过是永生的遗憾!”“命运就像掌纹,虽然曲折,但是却可以自己掌握。”还有网友在把他与同样当过青歌赛评委的余秋雨做比较,表示喜欢王立群的温文尔雅,谦虚谨慎,娓娓道来。被各种吐槽、批评、争议之时,王立群始终保持着温稳的姿态,未做任何回应,也未接受过其他报刊专访。

回应质疑

在记者的一再争取之下,2013年4月10日,王立群首次露面回应争议,接受了深圳晚报的独家专访。他坦诚并坚定地表示:“我没有什么压力。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做对了什么。当评委就是要说话的,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点评风格亦不会改变。必须说的绝对要说。”

深圳晚报在采访时候问道:您在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时,我看到很多评委也在认真听,徐沛东老师说“长知识了”。但您似乎说了一句:“有的观众感觉不耐烦了,但该说时还是要说。”这句话有些意味深长。

王立群教授回答道:沛东老师是一位可以深交的好朋友。我们俩每天下午4点钟左右到电视台,第一件事就是看试题,此前我们完全不知道今天有什么题。接下来是分任务。哪道题沛东老师讲,哪道题我讲。至于发言的先后顺序,都是现场随机而定。接着是仔细想想怎么点评,确定每一套题需要重点点评的题,一般都是文化含量重,或者是非常必要的题。选手的回答千变万化,你想都想不到,所以,还得有一些临场发挥的题目。“乐山乐水”这道题的文化含量较重,我说那句话是想提醒观众朋友,“乐山乐水”还是值得听一下的。有些观众只想听歌,有些观众只想听文化素质题,而且全家一块儿答。这是兴趣点不同,很正常。

任历史顾问

高希希拍摄电视剧《楚汉传奇》,王立群担任历史顾问。

王立群的《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一书出版以来,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取得了30万册的成绩,在众多图书销售榜上名列前茅。为庆祝王立群教授的新书《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的持续热销,该书策划方举行了庆功酒会,并与王立群举行了其最新历史大作《读史有学问:王立群讲史记》的签约仪式。当天,历史学家张大可、学者冷成金等众多文化界名人欢聚一堂,与王立群教授就历史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由王立群担任历史顾问的《楚汉传奇》。

在谈到自己怎么做历史顾问时,王立群教授说他主要负责三件事:第一,看剧本,把握基本的史实;第二,把握历史人物,向演员介绍历史上这些人物的性格、经历;第三,把关细节,避免穿帮闹笑话。王立群特别夸奖了刘邦的扮演者陈道明和范增的扮演者孙海英,说他们对角色研究深入,准备非常充分,尤其是陈道明,为了演好刘邦这个角色,已经整整准备了六年之久,可见其用心良苦。

担纲中国诗词大会嘉宾

王立群老师担纲第一第二两季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他的点评都有上佳的表现,

例如王老师在点评的杜甫的《望岳》时说,每当读到这首诗时就会想起两个成语“钟灵毓秀”和“登峰造极”,杜甫那么年轻就立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而泰山成就了杜甫“登峰造极”之梦,最终杜甫登上了中国诗歌的顶峰,这对青年人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又如在点评杜甫《赠花卿》中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时说学界对这两句的解释是有争议的,这是因为对历史背景缺乏了解。这两句表面上式赞美乐曲,实质是委婉地讽谏花卿,此曲只有天子才能听,你僭越了。事实上学校语文老师对这两句诗在解释上的争议很少注意,学生也不求甚解想当然地理解了。

再如在点评宋之问的《渡汉江》中的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时指出,宋之问所以近乡情怯是因为怕听到家人的消息,怕家人因自己(不光彩)的故事受到牵连。不是一般人赏析所解析的“越走近故乡,内心就越激动而恐慌。”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1:0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8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王立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