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超市热购现场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7月14日是进伏首日,各类水饺成了超市的主打品,销量比平日增加三四成。
华润万家超市在原有基础上又腾出两个冰柜销售水饺。据销售人员介绍,平日水饺的销售量并不大,购买者通常是学生和年轻人,而昨天来买水饺的市民比平日增加了四成左右。家乐福超市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预计水饺销量比平日增加三成以上。以饺子为特色的大大小小餐馆生意火爆。中午,在西四的老字号惠丰饺子楼里,上下两层坐满了顾客,还有不少市民正在排队领号。“知道今天是头伏,特地来吃饺子,我们都是等了1个多小时才吃上的。”顾客宋先生称。一位来京旅游的美国老头同样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吃上了虾仁馅的饺子,“味道很好”,这位老外称,他是“碰巧赶上头伏,能吃上饺子很幸运”。
店里张经理介绍,从10时开始,就陆续有客人来吃饺子了,中午时顾客越来越多,其他分店的人也派来帮忙加班加点包饺子,依然还是忙不过来。据最后的初步统计,昨天惠丰饺子楼已卖出了1900余盘饺子,销量是平时的4倍多。
同时,家乐福、物美、超市发等卖场里,袋装速冻水饺也受到“青睐”。市民石女士表示,包饺子费事,又不愿去餐馆排队,索性买了经济实惠的速冻饺子,讨个“头伏”的彩头。家乐福、物美方面均表示,昨天袋装水饺销量增长了30%-40%。家乐福超市里售卖的茴香、韭菜等适合做饺子馅的蔬菜也畅销,比平时多卖了1倍。
头伏饺子相传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回到家后,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头伏饺子俄罗斯饺子:俄罗斯人的饺子馅有牛肉、胡萝卜、鸡蛋、葱头、盐和味精等,但他们还在饺子馅中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个头大,他们煮饺子用的是牛骨头熬成的清汤。不过,喝煮饺子汤是第一道菜,吃饺子才是第二道菜
印度饺子:用料、作法与俄罗斯饺子近似,只是个头还要大,但不是煮着吃,而是烤着吃。
墨西哥饺子:他们用洋葱、牛肉、番茄、荷兰芹菜做馅,饺子皮不是擀的,而是用手压成长方形。包好的饺子不是用清水煮,而是放入用番茄、辣椒、洋葱煮好的调味汤里煮,吃罢饺子再喝汤。
朝鲜饺子:以牛肉为馅,并特别喜欢在牛肉馅里加上大量辣椒,包的饺子是半月形站着的。
越南饺子:以鱼肉为馅,在馅里加大量的橙皮、猪肉、鸡蛋,包的饺子却与朝鲜的饺子相反,一个个仰面朝天躺着。
意大利饺子:馅与中国的大异,干酪、洋葱、蛋黄是主料,有时也加一些菠菜、牛肉;另外还有一种以鸡肉、干酪作主料,主要调料有黄油、洋葱、柠檬皮、肉豆蔻等。他们包饺子是把面压成一长条,一勺勺放好馅,在面的边缘沾上水,再用同样的一条面片合在一起压好,然后用刀一一切开。煮饺子的方法与中国人一样。
匈牙利饺子:是用果酱做馅,连李子、杏、乌梅也腌制做馅。他们用来包饺子的面都要加两倍于面粉的土豆泥,还要加上许多猪油、鸡蛋、糖和盐,吃时还要裹上炸好的面包茸。
头伏饺子黄胄的饺子帖
中国有句俗话叫“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从前一句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岁月里,饺子这种今天看来普普通通的北方面食,过去竟是中国百姓最想往的美食。在20多年前的“文革”岁月里,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买什么都凭票,平时要想吃顿饺子,还真算奢侈。
1975年春节,付克夫妇拿着韭菜,前往北京羊坊店军博宿舍黄胄的家中。黄胄为这2斤韭菜还专门拿出了保存多年的一瓶茅台酒,算是美酒配美食吧。两家人吃着韭菜馅饺子,喝着饺子酒,过了一个在那个年代十分丰盛的大年初一。临别之际,黄胄感叹地说,什么时候,冬天能随便吃上韭菜馅的饺子啊。恰在此时,收音机里传来“今年春节市场供应格外丰富,各种蔬菜琳琅满目,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一个大画家、一个副部长,在冬天吃韭菜饺子尚且不易,何况一般的平民百姓。“饺子帖”真实地记录了这件事,堪称珍贵的历史文物。
一个饺子要了命?大军阀吴佩孚离奇死亡之谜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身体健壮的吴佩孚意外地被一块掺在饺子馅儿里的骨碴硌伤了牙,几天后,腮部红肿,疼痛难耐。于是,华北伪政权的军事首领齐燮元和一位担当特务机关长的少将带日本军医处长、护士急匆匆赶来,对他进行了治疗,是为1939年12月4日。从突患牙病到蹊跷辞世,只有短短的10天。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电影《三更2之饺子》
为了留住青春,回复艳丽,女人不惜代价,吃尽苦头。过气女星艾菁菁,千辛万苦找到了老妖一般的媚姨,吞下她神秘的婴胎饺子,为的不止是自己的容貌,而是要挽回一生最大事业--留住富豪丈夫的爱。历练世情的媚姨亲手炮制粉红饺子,有口皆碑……
ApplauPictures继《三更》系列大获好评后,再次集合亚洲三地的电影力量开拍《三更2》,香港部分《饺子》更集合了五位国际知名的出色香港制作人及创作人:陈可辛、陈果、杜可风、奚仲文、李碧华作幕后策动,再与日韩两部作品一较高下。陈果由独立电影再度回归主流大制作……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07:0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74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