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毛虫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舞毒蛾,俗名毒毛虫。为害苹果、梨、桃、李、杏、山楂、樱桃、柿、核桃等多种果树;亦为害桑、柳等林木。幼虫食害叶片,有时可咬食幼果,使树势衰弱,影响产量。
成虫:雌雄异色。雌蛾体长25-30毫米,翅展70-80毫米。触角栉齿状,黑褐色。体及翅淡黄白色。前翅有4条从前缘至后缘波状褐色横纹,翅中部近前缘处有一小形“u003e”状纹和一小黑点;后翅近外缘有一条不明显的条纹。前、后翅外缘各有7个深褐色小斑点。腹部肥大,尾端密生黄褐色绒毛。雄蛾体长约20毫米,翅展45毫米左右。体褐色。触角黑褐色,双栉齿状。前、后翅暗褐色,前翅前缘至后缘有较明显的4条浓褐色状纹,中室中央有1黑褐色圆形斑点,外缘部色较暗;后翅中部近前缘处有1横纹,外缘部色较浓。腹部较细,腹面黄白色。
卵:球形,直径0.9毫米,灰褐色,有光泽,坚硬。数百粒聚集成块。卵块形不规则,表面覆盖较厚的黄褐色绒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0毫米左右,头黄褐色,上有褐色斑纹,正面有灰黑色“八”字形纹。胴部灰褐色,背线和亚背线黄褐色,第一至十一节背线两侧均有半球形毛疣,共11对,第1-5对蓝灰色,第6-11对橙红色,毛疣上均生有棕黑色短毛,胴部两侧各体节气门线上各有一小红毛疣,其上生灰褐色毛。腹部第六、七节背中央各具一翻缩腺。
蛹:雌蛹体长30-35毫米,雄蛹20-25毫米。深褐色,纺锤形。各体节背面生有黄褐色短毛丛,头、胸背面较多。
秋千毛虫一年发生1代。以未孵化出壳的幼虫于卵块内在树干、大枝干的阴面、屋檐及石缝等避风场所越冬。翌年5月至6月上旬孵化。初龄幼虫有群集性,白日静栖在叶背,夜间取食,稍遇惊动则吐丝下垂,随风吹荡转移为害,故有“秋千毛虫”之称。幼虫2龄以后,白天匿居在树皮裂缝等处,傍晚成群上树取食。7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则在枝叶间、树干裂缝或石块下等处,作薄茧化蛹,蛹期10-14天,成虫于7月中、下旬至8月羽化。雄蛾白天活动,较活泼善飞,故有舞毒蛾之称。雌蛾体肥大,行动缓慢,常在化蛹处附近静候交尾,雌蛾科产卵1-2块,每块卵有卵200-300粒,卵在当年秋季即已发育成小幼虫,但不孵化而继续在乱壳内越冬。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02:1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6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