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更新时间:2022-11-08 23:32:53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2003年,是由一篇篇对中国乡村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记构成,是作者在进行农村调研时的所听、所 见、所想,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修订版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了“修订关键词”部分,增加了10年来农村的新变化以及作者对农村的新理解,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反映出10年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作者简介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验,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区农村调查。主张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实践“山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真白的文风”三原则。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

主要著作有:

《新乡土中国》(2003年版)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年版)

《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年版)

《乡村的前途》(2007年版)

《什么农场,什么问题》(2008年版)

《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2009年版)

《村治的逻辑》(2009年版)

《乡村社会关键词》(2010年版)

《地权的逻辑》(2010年版)

《组织起来》(2012年版)

《地权的逻辑II》(2013年版)

《小农立场》(2013年版)

书籍目录

修订版自序

第一篇 乡土本色

一 半熟人社会

二 村庄社会关联

三 村庄生活的面向

四 派性

五 大社员

六 红白喜事

七 村庄类型

八 村庄的含义

九 村庄共同体

十 人际关系理性化

附:巨变的图景

十一 农民福利的计算

十二 农民保守的原因

第二篇 村治格局

一 村治随想

二 好人治村与恶人治村

三 权力网络

四 村民代表

五 合作能力

六 村治的难题

七 村民小组会议

八 村民小组的治理

九 模化的权力结构

十 民事纠纷的调解

十一 治理、制度与资源

第三篇 制度下乡

一 抛荒

二 村务公开

三 税费改革

四 唱票评据

五 四荒拍卖

六 土地制度

七 农民收入

八 计划生育

九 合村并组

十 两票制与一肩挑

十一 积极村务与消极村务

十二 农村儿童为什么辍学

第四篇 村庄秩序

一 磨洋工

二 划片承包

三 乡村水利

四 老人协会

五 村民小组长

六 文化与性格

七 动员与分配

八 少数人决定

九 富裕村的麻烦

十 村庄精英的谱系

十一 村民上访的理由

十二 农民抗争的特点

第五篇 乡村治理

一 两委关系

二 党政关系

三 条块关系

四 干群关系

五 乡村债务

六 乡镇财政

七 招商引资

八 小城镇建设

九 村干部的报酬

十 农民负担的机理

十一 积极行政功与过

十二 乡镇体制改革的方式

第六篇 乡村研究方法

一 学术对话的理由

二 实证研究的层面

三 学术规范与学术共同体

附录:重建中国社会科学

主体性

四 返回常识——以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为例

附录:阅读农村,阅读中国

五 大理论与中观理论——评《黄河边的中国》的方法

附录: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条

结语

从乡村治理到乡村建设

代跋

我的农村研究之路

后记

修订版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23:3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55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乡土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