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说,“色”不是美色,而是佛教中对于有形质的能感触到的东西的统称为“色”,精神领域的东西称为“心”。“色即是空”即”物质“是虚空的,体现了佛教的唯心主义观点。
出自大乘空宗理论的经典鸠摩罗什译著的《心经》,全句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法无二乘,人有愚顿。万法一如,随人以为高下。上乘人不见有法,中乘人见中乘法,下乘人见下乘法。法非有无,法因人有,无人,法不生。
上乘人的意思是:空色不异,色即是空。空也无,无也无。入于清静,清静也无,得真清静,空色一如。
上乘人一切无住,无分别心,亦无无分别心,至于言语道断,清静光明。
中乘人的意思是:色是指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空,是指色、声、香、味、触、法的本质。
中乘人分别心重,遣色而趋空。去除一切有为,追求事物的本来。
下乘人的意思是:色是有,空是无。色空相反,色因空有,空因色成。相辅相成。
下乘人以相对为根本。自心中万事万物对立。水火不能交融。
浅释色即是空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以此可以知,上乘人无心,住于清静。下乘人有心,住于有无是非。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21:41: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5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