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拨郎鼓,肩挑货郎担;爬坡跨溪涧,走村又串乡。这是几十年前“徽州货郎”担给人们留下的世纪回忆。
“徽州货郎”是乡野一道遥远的风景。这风景在七十年代末是极常见的。一位位淳厚朴实带外地口音的中年汉子,宽厚有力的肩膀挑着一根竹扁担,两只特制的大竹筐里盛满各式各样的小百货,扁担两头用红绳线吊着妇女用的鲜艳夺目的发夹、上学孩子们用的本笔等。
以前,乡村不通公路,上一趟集镇,赶一次街市,都十分难得。家务缠身,农事繁忙的家庭妇女及姑娘们只得托进城的人捎带帮忙扯一尺鞋面布,买几枚鞋面针。货郎担的产生,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山乡人家简单的购物需求,填补了城乡交通闭塞的空白。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对这品牌有这特殊的亲切感,提起徽州货郎来,内心底里突然间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商品流通越来越迅速,货郎担已走下了历史的舞台。新时代的徽州货郎将保留这一文化遗产,新时代的徽州货郎使得消费者对徽州风格有了新的印象。
“徽州货郎”是要打造徽州特色企业,为徽州的文化特色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商品充足的社会,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商品来自何处,商品的质量有没有保障,这些都是问题。我们很珍惜徽州货郎这一信誉品牌,让他成为安徽人的形象,成为历史上光辉的一笔。徽州货郎主要经营安徽地区各类特产,实行系统化的徽州特色分类,让徽州货郎的品牌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元王晔 《桃花女》楔子:
“我待绣几朵花儿,可没针使,急切里等不得货郎担儿来买。”
《水浒传》第七四回:
“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 山东 《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又御用监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则名花杂果,或货郎担则百物毕陈。”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这边树底下也常歇下来一两副货郎担,或是卖西瓜的。”亦省作“货担”。
金平 《迷彩》:
“几副货担、一座曲尺柜,围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平凡 《支农路上带头人》:“顿时,货担边像星期天的圩场一样热闹。”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15:1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32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