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站,中国南极长城站

更新时间:2022-11-08 04:13:29 阅读: 评论:0

选址原因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因此,南极考察的一切需要,在国内都要精心准备,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进行准备中,对中国南极站的站址的初选,是当时的南极考察委员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尔后工作的进行。在对南极自然地理有了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南极委认为,东南极洲尽管离中国较近(相对于西南极洲而言),但在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的情况下,要登上东南极大陆显然要冒极大的风险,因此,暂把视线转向了西南极洲的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根据南极委副主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率团随阿根廷的抗冰船“天堂湾”号航行的体会,在南极半岛建站仍有很大困难。

于是,南极委选定南设得兰群岛作为中国第一个南极站的站址。站址的具体位置还要通过实地勘察,看是否具备较大的露岩地域、船只易接近、卸货方便、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和站区可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等条件再定,之后,预选出11 个站址,其中以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地区最为理想,这是一块台阶式鹅卵石地带,地域开阔,有3个宜饮用的淡水湖;海岸线长、滩涂平坦,便于小艇抢滩登陆;距智利马尔什基地机场仅2.3公里,交通方便;夏季露岩多,地衣、苔药等植物发育也比其他地点好,企鹅和其他鸟类在此栖息繁殖,适宜开展多学科考察。最后,中国南极长城站就座落在这里。

建立过程

筹备

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当年9月,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包括郭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人,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然而,“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和进入议程表决时,会议主席即宣布:缔约国请到会议厅外面喝咖啡。而且事后连表决的结果也不通告。”这在郭琨看来,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领导们从国家高度出发,反复斟酌了必要性,及相关的经费问题。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由此,中国首次南极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展开了。选址,是要面临的考验之一。要在终日为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短暂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中旬中间施工。如果夏天完不成任务,就要延误一年。

奠基

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连同之前四个多月筹备的500多吨共千余种各类建站物资,从上海起航,开始了远征南极的旅程。在近两万公里的横渡太平洋航程中,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队还进行了全航程的、连续性的海洋科学考察,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11个学科项目。 12月25日12时31分,“向阳红10”号船驶入南纬60度——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这便意味着我国的船只第一次驶入了南极,我国首次自己组织的南极考察队抵达了南极。 3天里,专家们顶着恶劣的天气,先后考察了爱特莱伊湾、纳尔逊岛,阿德雷岛(亦称企鹅岛)、菲尔德斯半岛等5个地方。最后来到的是菲尔德斯半岛南部,一片台阶式的鹅卵石地带。地质学博士刘小汉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里属卵石滩型,卵石带以上为第三纪玄武岩片状风化带,硬度适中,适合建站的特点有不少:平整开阔,海岸线长,滩涂平坦;有三个淡水湖,水质良好,适于饮用;适宜多学科考察;和其它站区距离远,较独立;距智利马尔什基地机场2.3公里,交通便利。经过队员们多次实地勘察研究,多方权衡后,确定了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南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1984年12月31日10时(北京时间1984年12月31日22时),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隆重举行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典礼。

完工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宣布落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

周边环境

气候环境

站址附近有长约2000 米,宽约 300 米的滩涂,为企鹅、鸟类、鲸、植物和化石的自然保护区。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全岛85%的面积为冰雪覆盖,所处位置为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四周环海,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特点,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年平均气温-2.8℃,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约1.5℃ ,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最冷月8月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年平均风速7.2米/秒,全年风速超过10米/秒的大风天数为205天。处在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间的多气旋地带,天气变化剧烈,加之这里天气较暖和,降水较多,冰雪的年积累量和消融量都较大,冰流速度较快,冰川进退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 规律的良好场所。

生态环境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分布国家

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西、乌拉圭等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计有各类建筑物35 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

科研考察

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

1984年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984年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

1984年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它面临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命名为长城湾。长城站背靠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十分丰富。这里地势开阔,滩涂约长2000米,宽约300余米,是企鹅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鲸鱼保护区、植物和化石保护区。这里,在夏季还能看到成片黄绿色的地衣和苔藓,是科学家进行考察的理想场所。

奠基典礼是在庄严的中国国歌声中开始的。全体考察队员穿着红色、蓝色的羽绒考察服,戴着印有“中国”字样的红色帽子,整齐地站立在五星红旗下,心情无比激动。当南极考察队总指挥陈德鸿等把从祖国带来的奠基石竖立在南极洲的土地上时,全场欢腾。

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5日上午10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

1985年2月20日上午(当地时间),南极长城站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一个新阶段。

南极乔治岛银装素裹,中国长城站的桔红色主体建筑物上彩旗飘扬,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考察船船员和参加长城站建设的其他人员分别乘着小艇和直升飞机来到了长城站。落成典礼开始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欢腾。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飘扬在南极洲上空。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首先宣读了国务院的贺电。他说,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将来对南极进行系统的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南极造福于全人类奠定了基础。他代表全国人民向为祖国争得荣誉的考察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通讯系统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09年1月10日宣布,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在2009年1月1日建成使用。中国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中山站和长城站接通互联网、电话通讯和科考数据的实时传输等问题。除已建成的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以外,还将在中山站建成卫星网络通讯系统。

该系统利用了国际通讯卫星组织的Intelsat卫星,将信号从南极传输到上海电信卫星地面站,通过专线联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进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网络系统,成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远程用户,组成了一个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广域网。该系统将实现上网、语音、传真及数据实时传输等非常多的功能。

简介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12月30日题写了站名。长城站的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设完工后,在长城站不仅可以接通手机,而且还可以自由地上网,有无线网络,还有接到宿舍的有线网络。

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有各种建筑25座,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信息

长城站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其地理座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与北京的方位每为170度38分27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全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国家的9个考察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介绍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的气温据1985年以来观测资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气温-8℃,最高为2.6℃,最低为-26.6℃。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为主。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米/秒。

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地址

甘肃省景泰县长城村,邮政编码730408。建于1958年。离包头站794公里,离兰州站185公里,隶属兰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不办理危险货物发到。

长城站入口处立着一个大大的足球,所有的队员一到长城站就好奇地问:“这个足球是什么?”长城站站长裴福余带队员进去参观后才明白,原来,足球里面包裹着一个“大锅”,长城站的通讯系统全靠它来接收。“大足球”作为一个罩子,起防大风大雪的作用。

包裹在“大足球”里的这个“大锅”接收来自法兰克福的信号。正是这个“大锅”,让长城站与上海,与中国联系在一起,既可以打电话,又可以联网聊天。

负责长城站通讯网络的汪大立,去年10月9日到长城站后,负责协调各通讯公司,安装长城站的通讯系统和网络系统,用时3个月,2009年1月1日正式开通。

在建设通讯网络过程,汪大立说,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对星”。赤道上空的卫星特别多,卫星密度大,长城站与法兰克福的卫星对上很不容易。“花了一个星期,从早到晚与法拉克福对星。”汪大立说,角度不对,伺服系统就会“哗”地滑过去,对上的是另外一颗星。

途经上海

长城站整个通讯网络图系统包括长城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考察基地、中山站、雪龙号等5个地方,长城站只是整个通讯网络系统中的一个节点。

长城站的通讯网络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卫星通讯系统和站区网络系统。其中网络系统是以设在科研办公楼的核心机房为中心,各个建筑物之间都通过光缆连接,外网是512k,内网达到千兆。

长城站卫星通讯系统是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国际路线,中转几个国家,抵达中国上海的。汪大立说,这个“大足球”先与大西洋赤道上空的卫星对接,落地到德国法兰克福,然后又经过伦敦国际光缆和地下光缆到达上海。卫星一上一下十几万公里,现在长城站打电话延时还比较厉害,大概800到900毫秒。

因为信号先要到上海的机房,然后,通过上海的机房呼叫,接通后,再由国内回拨到长城站的手机上。卫星租用的信道一年需要上百万元,整个通讯系统的建设花费达上千万元。

移动筹划

通讯网络建成前,曾有科考队员一年打电话花费好几万元。现在,长城站的科考队员用固定电话打到国内不会再像以前那么昂贵,只相当于从上海打到全国各地的价钱。“卫星的费用不用队员们支付,只需要支付在上海的本地通话费,中国电信收取这笔费用。”

用手机拨打的费用要比固定电话高许多,每分钟按国际漫游的价格收取,每条短信接收都要2元左右。在长城站,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智利通讯服务商的字样。“智利在乔治王岛上建有基站,现在长城站的手机信号是通过智利的基站中转。”

中国移动有在长城站建基站的意向,极地中心和移动公司谈过,中国移动设计院已经做过模拟测验,本来计划明年架基站,因为涉及运营疆域的问题,暂时还未实施。等中国移动的基站建成后,在长城站的手机屏幕上就会显示“中国移动”,用手机拨打国内任何地方的电话不再是国际漫游,也相当于上海打到国内任何地方的费用。

站上建筑

长城站自建站以来,经过三、五、十三次队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和科研栋等7座主体房屋,还有若干栋科学用房,如固体潮观测室、地震观测室、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卫星多普勒观测室、地磁探测室等,以及其他用房,如车库、工具库、木工间,冷藏室和蔬菜库等。

科考活动

长城站是座小小的科研城,科研人员不仅在这里可以从事气象观测、固体潮观测、卫星多普勒观测、地震观测、地磁绝对值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等,还可在生物实验室、无线电波传播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和微机房里进行综合研究、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长城站全年开展气象学、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学、地磁和地震等项目的常规观测。在每年的南极夏季期间,除常规观测外,还进行包括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冰川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人体医学和海洋科学的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南极揭牌

长城站1999年2月4日上午,前往南极进行慰问的我国国家代表团和中国南极长城站的10多名考察队员,为长城站站名举行了揭牌仪式。

由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任团长的国家代表团,1999年1月30日从北京出发,1999年2月2日抵达位于南极乔治王岛的长城站。

张登义在仪式上说,中国的南极考察活动,一直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要发扬求实创新的精神,探索南极,保护南极,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来自智利、俄罗斯、乌拉圭等国南极考察站的站长。整个揭牌仪式在简洁、热烈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世外桃源

在极地,最需要注意的是天气,而最不用担心的,估计就是个人物品的安全了。在长城站,没有一扇门是锁着的,但从不用担心丢东西。

长城站的食堂有个自选超市,一排排罐头、方便面、八宝粥摆在那里。一开始记者还以为拿了要给钱,没想到是按需自选,队员们戏称之为“共产主义”超市。当然了,队员们可不会浪费,产生垃圾污染环境———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就可作证,半数以上都是过期的;而大家吃的猪肉等,也都是在冷库里放了一年多的。因为这里离祖国遥远,补给大多两年一次。

新建的昆仑站也不上锁,推门就进,屋里的珍贵仪器都将无人看守过一冬。而运往昆仑站的燃油箱,也都是一路上扔下———并非污染环境,而是在返程时,这些燃油还在原地,压根没人会动,这样可以一路加油,减少负重。

参考资料

科技 tech.sina.com/d/2005-08-17/1810696416.shtml

中国新闻 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90203/15307569.html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04:1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04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长城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