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战争战役

更新时间:2022-11-08 02:56:09 阅读: 评论:0

介绍

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即“抗美援朝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第一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毙伤俘敌1.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本次战役,是该军在朝鲜战局极端严重的情况下,仓促入朝投入交战的;该军把疯狂进犯的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朝鲜人民军赢得了整顿时间,使该军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同美军及南军作战的初步经验,增强了胜利信心,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主要经验是,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根据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地修正作战计划,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以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捕捉战机,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战役的实践证明,夜战、近战和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人后路,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战胜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有效战法。此次战役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没有能够歼灭更多的敌人。

第二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此役,志愿军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志愿军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给美军第2、第7师和陆战第1师严重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并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南北地区,粉碎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北半部的企图,迫使其由进攻转入防御。作战中,志愿军共伤亡3万余人。

第二次战役是紧接着第一次战役进行的,战役准备仓促,时值寒冬而粮弹供应不足,困难重重,但该军将士不畏艰难,顽强对敌,取得了超出预料的胜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次战役由于正确地估量了敌我力量对比,适时调集兵力,增强了该军的优势。该军在此次战役中充分运用了第一次战役的经验,把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人退路作为战役部署的重点,注意将战役迂回同战术分割包抄相结合,并获得了成功。此次战役表明,后方供应保障的状况,不仅影响着战役规模及持续时间,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战役的决心和部队的机动。该军在严寒地带欠缺作战经验,且后勤保障匮乏,以致在战斗中出现了大批冻饿减员,严重影响了作战行动。

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迅速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粉碎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毙伤俘敌1.9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1.2万余人),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到37°线附近地区。作战中,志愿军伤亡5800余人。

第三次战役是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此役的胜利,将敌驱逐至三十七度线南北地区,粉碎了敌妄图据守三八线既设阵地以备再犯的企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敌人内部矛盾和失败情绪,扩大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国际政治影响,推动了祖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持续高涨。此次战役,该军采取了积极稳妥的作战指导方针;成功地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并在战术运用上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

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国军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中朝人民军队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也证明,依托一般野战工事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进攻,实行坚守防御作战是极其困难的,一般不宜采取。此役还充分证明,在艰苦而持久的防御作战中,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这次战役,历时87天,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中朝军队以空间换取时间,终于坚持到战略预备队到达,为下一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共投入了十五个军的兵力,取得了胜利。经50天奋战,毙伤俘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志愿军伤亡较大(7.5万余人),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在此次战役中,该军在作战指导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打得急了一些、打得大了一些、打得远了一些。此役证明,在敌我技术装备悬殊、特别是我缺乏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该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此役还突出地暴露出该军后勤供应不能适应大规模作战的要求。这次战役共歼敌8.2万人,粉碎了敌人企图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摆脱了中朝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同时,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迫使敌人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战争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吞并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该军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该军的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02:5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501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