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三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苏伊士运河是条无闸明渠,其全线基本为直,但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红海边的苏伊士城。
总长:190.25千米。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美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苏伊士运河水面宽度(北/南):345-280米;浮标之间的宽度(北/南):215-195米;运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许值:18.8976米;交叉区域:4800-4350平米;最大吨位:21万吨;满载油轮的限速:13千米/小时;货舱船限速:14千米/小时。
开凿历史可能远至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ret III,其名字即为“苏伊士”一词的来源)为了通过陆行平底船进行直接贸易,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连接红海与尼罗河。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公元前13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运河被荒废。
苏伊士运河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The Histories of Herodotus)记载,大约在公元前600年,Necho二世着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没有完成。
苏伊士运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获得。在随后的一千年中被连续改进、摧毁和重建,直到最终于公元8世纪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al-Mansur)废弃。
其后,苏伊士运河被断断续续挖掘和开放,分别在公元前117年罗马时期的图拉真国王和公元640年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时期两度长时期开放。
18世纪末拿破仑·波拿巴占领埃及时计划建立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不过由于法国人的错误勘定结果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无船闸的运河是不可能的,随后拿破仑放弃计划,并在和英国势力的对抗中离开埃及。
苏伊士运河法国在拿破仑失败之后,重建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因为在美洲的殖民地失于英国,所以法国重点向东方发 展,打通苏伊士运河对法国意义更为重大。
1854年和1856年,法国驻埃及领事斐迪南·德·雷赛布(Ferdinand Marie de Lesps,1805-1894)子爵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Said Pasha )特许。帕夏授权雷赛布成立公司,并按照澳大利亚工程师Alois Negrelli制定的计划建造向所有国家船只开放的海运运河。通过对有关土地的租赁,公司可从运河通航起主持营运99年。
1858年12月15日,苏伊士运河公司(Compagnie Univerlle du Canal Maritime de Suez)建立。强迫穷苦埃及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1860万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
运河于1869年11月17日通航,这一天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运河于1869年11月17日通航,这一天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1875年,外债迫使帕夏(Said帕夏的继任者)将运河的股份卖给了英国。
1882年,英国骑兵进驻运河。
1888年,君士坦丁堡大会公告运河为大不列颠帝国保护下的中立区,规定不论在和平还是在战争期间运河向所有国家的船只开放。此外公约还规定在运河水域里不得有任何敌对行动,并不得在其沿岸修建防御工事。
1936年,英国与埃及签订《英埃条约》,英国坚持保留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1941年2月,德国驻北非远征军司令隆美尔指挥发动了埃及的进攻,准备夺取苏伊士运河。并试图向苏伊士运河投掷炸弹。英国著名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克林作为特战人员成为英军的一名中尉,主持用探照灯和锡片反射器造成光幕干扰德军飞行员的夜间视野,辅以白天的防空炮火,使得轰炸精度大大下降,保护了苏伊士运河。
1951年,埃及推翻了1936年《英埃条约》,新政府要求英国撤军。
1954年英国同意放弃。
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Gamal Abdel Nasr)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为期一周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损伤和沉没船只的影响导致了运河被关闭,直至1957年四月在联合国援助下被清理完毕。
1967年,六日战争爆发,其后运河被迫再次关闭。其间,在1973年的犹太赎罪日战争中,运河成为埃及军队横越进入西奈半岛以色列控制区的场所,随后以色列军队跨越运河西渡。
1974年起,联合国维和部队入驻西奈半岛。
1975年6月5日,苏伊士运河向海运重开。
2021年5月11日,埃及总统塞西批准了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提交的苏伊士运河南段航道拓宽计划,预计在两年内完成。该计划主要涵盖苏伊士运河苏伊士市至大苦湖段的约30公里航道,将在此前基础上加宽40米,最大深度从约20米加深至约22米。该计划完成后将使苏伊士运河南段航道拥有双向通行能力,提高运河的通行效率。
苏伊士运河[海运航道]1834和1846年对运河再次作了研究。雷赛(Ferdinandde Lesps)接到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Said Pasha)的特许状来建造一条运河。工程于1859年动工,用了10年才得以完工。初步的计划是从三角洲沿着图梅拉(Tumelat)河凿一条小运河和一条南支线(今称赫勒沃苏伊士(As-Suwaysal-Hulwah)运河,两条运河合起来原先叫作甜水运河(Sweet Water Canal))通往苏伊士,一条北段(阿巴西耶运河(Al-Abbasiyah Canal))至塞得港。这条运河为其他干旱地区提供了饮水,于1863年竣工。
1859年运河公司以极低的工资雇用了成千上万埃及民工,强迫他们在苏伊士地峡热带沙漠地带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工地饮水十分缺乏,大批民工渴死。公司提供的伙食粗劣量少,一份饭甚至不够一个小孩充饥,多数民工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卫生条件十分恶劣,支气管炎、肝炎、肺病、赤痢等疾病极为普遍,特别是瘟疫流行,夺去了大批民工生命。
1863年,伤寒席卷工地,许多民工猝然死去。
1865年,工地爆发霍乱,大批民工死亡,以至连送病人去急救站的人都找不到,也无人去处置工地上死去的民工的尸体。为修建苏伊士运河,埃及12万民工为之献身,平均每千米就死亡738.5人。
1980年12月苏伊士运河完成第一期扩建工程后,运河全长195千米、宽365米、深16.16米、复线68千米,可以通航空载15万吨、满载37万吨的油轮,是世界上沟通海洋的重要运河之一。
运河于1870年开始使用。最初,双向通行时必须有一船进入通行湾停靠,但是1947年后采用了护航体制。起初通行时间平均40小时,到了1949年已减少到13小时,但1942年后运输量增加,至1967年又升到15小时,有护航也还是如此,这反映了当时油船的运输量增加了。护航队每天都出发,两队向南,一队向北。南行的护航队在塞得港、拜拉赫(Al-Ballah)、提姆萨赫湖和卡布里特(Al-Kabrit)停靠,北行这些地方都有旁道,护航队可在这里继续前进毋须停留。随着总的运输量减少和运河相应地扩大,自从1975年以来,通行时间大约为14小时。
自1945年创纪录地运输了984000名乘客后,由于来自飞机的竞争,客运已减少到微不足道的数字。飞机还运带小量的高价值货物。运河运输量进一步减少还源于澳大利亚的贸易从欧洲转移到日本和东亚。
不过,石油的运转,从俄罗斯、南欧和阿尔及利亚的炼油厂主要运往印度的运输任务还在继续;干货的运输包括谷物、矿石和金属也有所增加。
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国际使用运河的史实有下列几起:
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不准西班牙战舰通过;
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不准俄罗斯海军舰队通过;
1935-19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期间也准许其船只通过。
原则上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河向所有交战国开放,但是同盟国军事上的优势使德国及其盟友不能有效地使用运河。
1949年以色列及其阿拉伯国家停战后,埃及不准以色列使用运河,也不准所有与以色列有贸易往来的船只通过。
两次关闭运河的第一次发生在1956~1957年的苏伊士危机期间,在以色列攻击了埃及军队,法国和英国军队占领部分运河地区之后。
第二次关闭是1967年6月以阿战争后,在战争期间和战后,运河成为埃及和以色列许多战斗的战场,有好几年变成了这两国敌对军队的前线。随着1975年6月运河的重新开放和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的签署和平条约,所有船只(包括在以色列注册的)又重新得以进入这条水道。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本国经济发展上具有极大的价值。据统计,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在世界上适于海运的人工运河中,其使用国家之众,过往船只之多,货运量之大,苏伊士运河名列前茅。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过往船只通行费,多年来一直与侨汇、旅游、石油一道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当前运河每天为埃及政府收进200万美元的外汇。船过运河按吨位缴纳通行费,还要交付引水费和航标等费用。1993年运河收入达19亿美元,1994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
1981年10月1日起,苏伊士运河正式启用电子控制系统,从而标志着运河管理进入了现代新时期,它不仅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还使运河的通过能力增加近一倍。当前每天通过运河船只可达100艘以上。
为了适应国际航运日益发展的需要和赚取更多的外汇,苏伊士运河第二期扩建计划的第一阶段工程已于1994年开工,这期工程把运河的河面由265米拓宽到415米,吃水深度增深到23.8米,使25万吨级油轮得以顺利通过。这一工程得耗资10亿美元,费用的75%由埃及承担,25%由日本、比利时承担。可以预料,运河第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将会对国际航运和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便于运河两岸的交通以及向西奈半岛供水,埃及政府于1980年建成了长5912米的艾哈迈德·哈姆迪隧道,它是连接亚非两洲的一条重要纽带。隧道底部敷设了输水管道,每天把3.4万立方米的尼罗河水输往干旱缺水的西奈半岛,灌溉1.4万公顷土地,隧道内公路宽7.5米,每小时可通过2000辆汽车。
2021年5月15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表声明说,苏伊士运河南段航道已开始挖泥作业,以拓宽该段航道,使其拥有双向通航能力。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苏伊士运河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1771英里,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距离仅1698英里,节约86%的距离。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长161千米,连同伸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173千米。河面宽160-200米,河底宽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满载6.5万吨或空载15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15小时。
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运河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通过船舶数及其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货运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属及其制品最重要。第一期工程于1980年完成后,河面展宽至365米,使吃水16米、满载15万吨或空载35万吨海轮得以双向通行。第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
向北方运的主要货物有原油和石油产品、煤炭、矿石和金属、加工金属、木材、油籽和油籽饼以及谷物。南运的货物则有水泥、化肥、金属制材和谷物。
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35%的份额是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20%是印度和东南亚港口,39%是远东地区。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于1955年9月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
苏伊士运河[海运航道]为迫使埃及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 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英、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埃及进行威胁制裁。
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的基金。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双方军队在12小时内从运河区撤出,否则将派兵干涉,遭到拒绝。同年1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但在当地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军受阻。埃及宣布与英、法断交,埃军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卫运河区。
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同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英、法政府内外交困,终于在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
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苏伊士运河是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
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
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二次大战后,埃及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第一阶段工程1980年完成,运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扩大到3600米(即运河横切面适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万吨满载的货轮。第二阶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扩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将能使载重量25万吨的货轮通过。
苏伊士运河开凿始于埃及法老三世约公元前1874年。
苏伊士运河被废弃以至泥沙淤塞然后,分别于公元前1310年、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85 年、公元前117年、公元后640年、1859年重新开凿了若干次。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全长约190千米,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
埃及政府同意两艘伊朗军舰——“哈尔克”号补给支援舰和“阿勒万德”号巡逻护卫舰进入苏伊士运河并驶往地中海,从而再次引发了世人对这条地处中东,联系欧亚非三大洲的黄金水道的关注。对伊朗而言,这也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其船只首次穿越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全长190多千米。该运河处于欧亚非三大洲接壤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水道,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
苏伊士运河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50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国家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
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运航道,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总量的14%。在全世界所有的通海运河中,若论过往船只数量及货运量,苏伊士运河均名列前茅。
埃及是第一个开凿连通地中海和红海的人工运河的国家。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在尼罗河支流上开凿过一条运河,后人称之为“法老运河”。这条古老运河潜在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令各国垂涎,并因此刀兵不断。这条古运河先后被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侵占。公元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填塞了这条运河。
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后,为开辟一条直接夺取印度和远东财富的通道,亲自带领工程师去寻找古运河的遗迹,准备重新开通它。但是,由于测量出现错误,拿破仑认为红海的水位要比地中海高出10米,开凿运河是不可能的事。不久后,拿破仑因急于回国,开凿运河的事就此作罢。
19世纪,英法两国都把扩张的目标集中在富饶的东方。法国企图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直抵东方,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英国为维护其在东方,特别是在印度的利益,则反对开凿运河,主张沿开罗、苏伊士、叙利亚、幼发拉底河至波斯湾修筑一条铁路,以加强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1851年,英国获得埃及的许可,开始修筑铁路。法国也不甘落后,通过欺骗取得埃及的信任,于1854年与埃及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并于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
1859年春,苏伊士运河正式破土动工,动用了几十万埃及民工。在霍乱猖獗的苏伊士地区开凿运河,十多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国统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随后,英国政府采用各种手段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
接着,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于1882年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地区建立起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近10万军队。
由于苏伊士运河直接影响世界各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对英国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对。1888年西方数国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国却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这个公约,但仍继续在运河区驻扎大量军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指使土耳其军队进攻埃及以夺取运河,但没有成功。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后,仍保留着在运河区的驻兵权。
上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于1936年迫使埃及签订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国军港等。二战期间,英国再次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政府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宣布将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手以色列对埃及发起军事进攻,企图用武力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推翻纳赛尔政权。
以色列率先侵略埃及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英法两国空军于两天后对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并调集海军陆战队登陆塞得港,展开占领运河的地面攻击。
在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下,英法以三国的武装进攻最终失败。英法军队不得不于当年12月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随后也被迫撤军。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早已成为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当然,苏伊士运河开通至今也被关闭了5次。其中,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略埃及并占领埃及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重新开放。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苏伊士运河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北起地中海边的塞得港,南止红海旁的陶菲克港,全长190多千米。运河通过地中海和红海连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紧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这样的运河,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
埃及东北部是非洲和亚洲的接壤地带。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就认识到在那里修建运河的必要性。据历史学家考证,公元前1874年,埃及法老苏努塞尔特三世曾主持开凿运河,通过尼罗河及其支流把地中海与红海连接起来。这条“法老运河”开工仪式的画面,至今仍保留在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正面的墙壁上。这是埃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可是,运河四周都是广袤的沙漠,狂风卷黄沙,这条运河不久就被阻塞。后来的埃及法老,还有入侵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都曾设法疏通,但没有成功,到公元8世纪竟完全毁弃。
苏伊士运河,缘起于现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公元15世纪,葡萄牙人急于前往传说中“遍地是香料和黄金”的东方。他们发现了绕过南非好望角直达那里的新航道。但是,这条航道毕竟绕路太多,耗时费力。因此,后来的法国人和英国人都想寻找一条捷径。1798年,拿破仑进占埃及,指示部属对可能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地峡进行测量。1832年,法国外交官兼工程师费迪南·德莱塞普正式提出在这个地峡开凿运河。1833年至1837年,他在开罗任领事,极力接近并讨好埃及统治者,以“打通关节,成就大事”。1854年11月,他如愿以偿,从新任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那里获得开凿与经营运河的“特许权”。四年后,他发起成立主要由法国和埃及私人出资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1859年4月25日,运河的修建在现今的塞得港破土动工。河道的走向没有选取贯通地峡的最短直线距离,而是利用天然的湖沼洼地,将沿途的曼扎莱湖、提姆萨湖、大苦湖和小苦湖串连在一起。虽然河道出现多处弯曲,但却大大缩减了施工量。
我参观过塞得港和伊斯梅利亚城的运河博物馆。那里保存的资料说,为开凿运河,公司从埃及各地雇佣了大量奴隶劳工。他们掘地全凭双手抡镐执锹,运土则全靠头顶与肩扛。他们终日劳作,忍受着政治胁迫、炎炎烈日、霍乱病痛“三重折磨与煎熬”。当时,埃及全国有人口500万,先后有220万人参加运河修建。运河原计划六年完成,但因气候条件恶劣,劳动工具简陋,历时十年才完工。为开凿这条水道,挖掘土石方7500万方,有12.5万埃及人因劳累而死。因此,博物馆人员说,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用双手抠出来的,用肩膀扛出来的,用尸骨垒砌起来的,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运河的开凿,使欧亚两大洲绕过好望角的航程缩短近万千米,是埃及继其古老文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又一历史性贡献。
1869年11月17日,运河正式宣告通航。可是,通航不久,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因财政困难就不得不将埃及拥有的运河股份出售。1875年,英国购买了埃及的运河股份,随后出兵占领运河区和整个埃及。这样,英国同法国一起就取得运河的长期控制权。在埃及土地上主要依靠埃及人民修建的这条运河,竟成为欧洲殖民主义者谋取私利的工具。
从来不甘逆来顺受的埃及人民,决心把运河夺回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此,他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悲壮的斗争。
1952年7月,阿卜杜勒·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推翻法鲁克封建王朝,维护民族独立和收复运河控制权的斗争空前高涨。1956年6月,驻扎在运河区的8万英国军队被迫撤离。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顺应民意,在亚历山大城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当晚,那里有25万群众走上街头表示支持和欢庆。同时,塞得港有几万人涌向运河口,将竖立在那里的德莱塞普的雕像推倒。这样,由法、英两国霸占长达87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手里。当时,许多埃及人从遥远的南方和西部赶来,站在河岸上欢呼,将一把把热泪抛洒到滚滚的水流中。
2014年8月5日,埃及政府高调宣布,将在苏伊士运河东侧开凿一条72千米长的新运河,以扩大通航能力,拉动国家经济复苏。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表示,新运河项目将单独开凿35千米的新河道,其余37千米将通过拓宽旧运河,并与新河道连接来实现。这个庞大的工程项目预计将耗资40亿美元。马米什还表示,为了保证埃及对新运河的绝对控制权,这一项目将不会引入外资。
作为其上台后启动的首个大型工程项目,总统塞西对新运河的建设信心十足,宣称35千米新河道的开凿在2015年年中就能完成,比之前埃及政府宣布的三年工期大为缩短。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是连接地中海与红海,贯通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国际海运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于1859年由法国人投资开凿,1869年11月17日正式开通,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2015年8月,埃及完成了新苏伊士运河项目,包括35公里新开凿河道以及37公里原有河道的拓宽和加深。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幅增加了运河通行能力。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穆哈卜·马米什(2015年7月)13日对外宣布,长达72公里的新苏伊士运河将于(2015年)8月6日正式开通。
他表示,新运河的挖掘和清淤工作目前已完成85%,并将于(2015年)7月15日前全部完成。待新运河开通后,船只通过运河的时间有望从22小时减少到11小时。
据介绍,埃及新苏伊士运河于去年(2014年)8月开工修建,包括35公里新开凿河道和37公里原有河道的拓宽和加深。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最重要的海运通道之一,也是埃及主要外汇来源之一,平均每年为埃及创造50多亿美元收入。新运河开通后,埃及运河年收入有望在2023年达到150亿美元左右。
此外,埃及政府还计划未来沿苏伊士运河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包括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多个高科技工程项目,预计经济带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创造高达1000亿美元收入,约占该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当地时间2022年7月4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发表声明称,该运河2021/2022财政年度(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运营数据创历史纪录。数据显示,共有22032艘船只自南北双向通过苏伊士运河,同比增长15.7%;净吨位累计达13.2亿吨,同比增长10.9%;该财年营收达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1967年6月,以色列将战线推进到苏伊士运河东岸。埃及为了防止以色列军队渡过和使用运河,炸毁了运河上的桥梁,在航道上凿沉船只、铺设水雷。即便如此,埃及还是没有能够抵挡住以色列的攻势,但却让正在运河里正常航行的15条商船被迫抛锚停靠。这些货轮运载着各种货物,包括小麦、鸡蛋、水果,甚至还有澳大利亚的生猪。船员们只能聚在一起等待战争的结束,不过在战后,苏伊士运河两边依然紧张对峙。到了1975年,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关闭8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终于疏通完毕,再度开放。这15艘货轮终于可以再度起航,不过此时,大多数货轮已经失去动力,只能依靠拖船拖离运河。
2020年11月26日,航运公司赫伯罗特旗下超大型集装箱船Al-Muraykh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阻拦其他南向行驶船舶超5小时。
2021年3月23日,台湾长荣海运的超大型货柜轮“长赐”号(Ever Given)在从中国大陆深圳市盐田驶向荷兰鹿特丹的途中,卡在苏伊士运河,导致这条全球数一数二繁忙的运河双向交通大阻塞。
2021年3月23日,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的重型货船在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搁浅货船长约400米、宽约59米,当时正驶向荷兰鹿特丹港。
2021年3月24日,港口代理服务提供商GAC负责苏伊士运河事务的副总经理Ahmed Mekawy表示,早前在苏伊士运河南端搁浅的Ever Given货轮已被部分转移至岸边。
截至2021年3月25日17时,遭遇堵塞的船只数量已经增加至238艘。
2021年3月26日,“长赐号”搁浅堵死苏伊士运河第四天:206艘船被困,亚欧航线瘫痪或持续数周,全球贸易受阻。
在苏伊士运河中断航行的72小时内,中东到东亚的货轮租用价格已经飞涨了47%。由于租赁合约规定,本次苏伊士运河的瘫痪事故责任应由船东公司日本正荣汽船负责。截至2021年3月27日为止,各方粗估累积的可能索赔费用,已高达美金1亿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以上。
截至2021年3月27日,堵塞在运河的船只数量已经达到248艘。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7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局长乌萨姆·拉比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集装箱货轮“长赐号”搁浅苏伊士运河的原因不能排除人为因素,“事件当天的大风沙尘暴不是主要原因。”
2021年3月27日,苏伊士运河搁浅货轮“长赐号”开始移动,船只已经向北移动了17米,有积极的迹象表明,由于当天的涨潮,船只将很快重新漂浮。
2021年3月28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负责人称,埃及总统塞西下令准备减轻搁浅货轮的负荷。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8日晚苏伊士运河服务提供商莱斯机构在社交媒体发布通告称,原定于28日晚对搁浅货船进行的脱浅尝试将推迟进行,直至足够功率的拖船加入救援。专业拖船ALP Guard号已经到达现场,另一艘Carlo Magno号预计将在29日早晨到达,预计将于29日晚间进行拖浅尝试。
2021年3月29日,此前搁浅在苏伊士运河上的“长赐号”货轮于当地时间上午4:30成功上浮脱浅。
2021年3月29日,埃及总统塞西宣布苏伊士运河河道的疏通工作成功完成。
2021年3月29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表示,在“长赐号”重新上浮之后,运河还需三天半就可以恢复畅通。由于大风原因,此前已部分浮起的“长赐”号船身转变角度,再次封堵了苏伊士运河。
当地时间2021年3月30日,约有113艘船计划通过苏伊士运河。
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3月30日上午8点,已有113艘集装箱货轮通过苏伊士运河。目前还有超过300艘货轮拥堵在苏伊士运河内,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将努力解决拥堵问题,运河有望在3天内恢复正常通行。
2021年4月3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表示,所有422艘因苏伊士运河堵塞而滞留在运河两端的船只已经在3日当天全部通过苏伊士运河。
5月4日,对于此前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搁浅的大型集装箱货轮“长赐”号,埃及东北部伊斯梅利亚的法院4日做出裁定,认为要求该船留在运河内,直至赔偿谈妥的决定是恰当的,驳回了日本正荣汽船方面提出的要求重启航行的异议。
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贯通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国际海运航道。“长赐”号搁浅6天,对运河管理部门、等待通航的船只、等待货物的零售商等而言,都意味着将面临巨额损失:
苏伊士运河“大堵”,埃及政府每天的通行费损失就达到1200万至1400万美元。
对于停在苏伊士运河入口处等待通关的巨型油轮来说,每船每天需付3万至8万美元停泊费。
滞留在海面的船只当中至少有20艘装满牲畜,船上载有数千只牛羊。如果饲料耗尽,船又无法靠港,这些动物很可能面临饥饿、脱水和伤病等情况。
“长赐”号被成功施救后,事故责任方需要向负责救援的荷兰斯密特打捞公司支付救援费,预估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
苏伊士运河被堵期间,有数十艘船只选择了绕过非洲好望角的替代路线。相比通过苏伊士运河,替代路线将多耗费大约2周的时间,额外支付数十万美元的燃料和其他费用。
德国保险公司安联最新研究显示,搁浅导致的苏伊士运河封锁或使全球贸易每天损失60亿至100亿美元。
运输延误产生的大量保险赔付请求,让从事海运保险的金融机构承压,接下来或将引发再保险领域动荡。从救援费用到货物延误成本,苏伊士运河“堵船”导致的巨大损失由谁来买单?“长赐”号运营方中国台湾长荣海运:赔偿为船东责任;“长赐”号船东日本正荣汽船公司:承担部分责任;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等待调查结果,暂不索赔;
美国媒体称,一场推诿责任的大戏将上演:“长赐”号和其他船只上的货物的所有者将向各自的保险公司寻求赔偿,这些保险公司会向“长赐”号的船东日本正荣汽船公司索赔,而船东则会向它的保险公司寻求保护。
2021年4月6日,意大利油轮Rumford号从匈牙利航行至苏伊士运河水段时因“技术故障”停靠在运河133公里处。有消息指出,该船在苏伊士运河中部发生的故障“并未影响其导航”,将有拖船将其运至大苦湖进行故障排查。
2021年6月23日,负责“长赐”号货轮保赔保险的英国保赔协会发表声明称,“长赐”号货轮的船东已与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达成原则性协议,目前英国保赔协会正与船东以及其他保险公司一起,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展开合作,以尽快执行已签署的和解协议,并在完成相关手续后安排释放“长赐”号货轮。
本文发布于:2022-11-07 20:0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48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