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5年2月,安江农校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桂东县农科所工作。
2、1970年—1973年,跟随袁隆平院士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选育攻关,是湖南省从事该项研究的最早五个人之一。
3、1973年—1978年,任桂东县农科所副所长、所长、农艺师。
4、1975年12月22日,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的亲切接见。
5、1986年11月,调入安江农校,协助袁隆平院士主持水稻杂优室工作,副研究员。
6、1988年,赴泰国、巴基斯坦考察,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7、1990年,调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8、1997年,受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赴缅甸为该国科学家进行杂交水稻技术培训。
9、1987年—2005年,被湖南省资兴市人民政府、江西省赣州地区种子公司、湖南省隆回县人民政府、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农科所、浙江省武义县人民政府、四川禾嘉杂交水稻有限公司等聘为杂交水稻高级技术顾问。
1、1970年—1978年,在袁隆平院士的亲自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使桂东县成为全国第一个杂交水稻高产示范栽培推广样板县,栽培“南优2号”亩产首次过800公斤。
2、1975年12月22日,与陈洪新一道进京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汇报杂交水稻研究进展情况,得到华国锋的高度重视,此后杂交水稻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被杂交水稻界公认为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3、1980年,主持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获郴州地区一等奖、湖南省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4、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家特等发明奖,主要完成人(二等)。
5、主持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三系法红米不育系郴红A,获郴州地区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6、1981年—1986年,在栽培稻中首次发现并培育出具有珍贵研究价值的二倍体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双—3”、“双—13”。
7、1994年,主持选育出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获湖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8、1999年,籼型水稻温敏不育系安农S-1选育与应用研究,获湖南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发明奖,第四完成人。
9、2000年,水稻威优647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获湖南省农业厅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10、200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水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得成功,主持优质新资源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S选育与应用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郭国强为第二完成人。
1、1978年,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先进个人称号。
2、1979年,获郴州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
3、1987年,被评为湖南省中等农校先进教育工作者。
4、1988年,湖南省七五科技攻关优秀科技工作者。
5、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事迹分别在《湖南日报》、《文汇报》、《湖南科技小报》、《解放军画报》报道,人名被《桂东县农业志》、《高级人才初编》、《中华人物辞海》、《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名录》收录。
1、1977年,《遵照华主席的指示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农业科技通讯。
2、1988年,《郴红不育系的选育研究初报》,杂交水稻。
3、1990年,《水稻双胚苗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杂交水稻。
4、1996年,《安湘S配组和示范的最新进展》,湖南农业科学。
5、1997年,《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的选育及其应用》,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
6、1998年,《缅甸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7、1999年,《节水稻两用不育系选育初报》,湖南农业科学。
8、2005年,《优质新资源籼型旱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S及应用研究》,广西农业科学。
9、2005年,《优质香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琼香两优1号》,广西农业科学。
.9、2007年,《优质香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琼香两优2号》,杂交水稻。
郭名奇主持培育的“琼香两优1号”“GHS/296”米质可与高档泰国米媲美
本文发布于:2022-11-07 18:4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47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