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陵前的石翁仲,高314 厘米。
翁仲的来历得从秦始皇时所铸十二个铜人说起。《史记 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二十六年时“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正义》引《三辅旧事》、《水经注 河水(四)》都人为每个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俗称“翁仲”。
帝王陵前石刻群中设置翁仲的,唐以前还很少见。汉代皇陵前石刻群中不见记载有石人,考古似也末发现。魏晋时代由于废弃了陵寝制度,墓前不设石刻,当然更不可能有石翁仲了。北魏开始恢复陵寝制度,在墓前设置石刻,但数量不多。1979年在北魏孝庄静陵前出土有一件石人像和一个石人头,说明北魏陵前可能有石翁仲。南朝帝王陵墓葬于南京及郊区,从现在石刻看,有石辟邪、石麒麟等,但不见石人。至唐代,帝王陵园里设置石翁仲才成为定制。太守昭陵北门内祭坛有番像时有时无外,其它石刻形制和数量依乾陵而少变化;而北宋皇陵所列石人,一般为驯象人一对、控马二对、番使三对、文武臣四对、武士一对、宫人二对。自王侯至品级高的大臣,墓前所列石翁仲数各有差等,每朝有具体规定,而庶民墓前不许立翁仲。
本文发布于:2022-11-07 07:5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45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