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集:玄奘西游记,2014年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中文图书

更新时间:2022-11-07 07:08:32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钱文忠集:玄奘西游记》再现《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演讲盛况,钱文忠教授倾情讲述玄奘传奇而辉煌的一生。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代高僧的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学五年。1996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

图书目录

星云一步的慈悲

钱文忠玄奘与时代精神

前言

第一讲玄奘身世

第二讲皈依佛门

第三讲求学之路

第四讲潜往边关

第五讲偷渡国境

第六讲边关被擒

第七讲险象环生

第八讲身临绝境

第九讲被困高昌

第十讲异国传奇

第十一讲龟兹辩经

第十二讲一波三折

第十三讲化敌为友

第十四讲走进印度

第十五讲佛影谜踪

第十六讲巴印奇闻

第十七讲真假女国

第十八讲在劫难逃

第十九讲绝处逢生

第二十讲佛陀故乡

第二十一讲情怯圣境

第二十二讲求学奇缘

第二十三讲雁塔传奇

第二十四讲何去何从

第二十五讲宗派之争

第二十六讲论战因缘

第二十七讲双雄斗法

第二十八讲生死决战

第二十九讲危机重重

第三十讲东归轶事

第三十一讲游子还乡

第三十二讲会见太宗

第三十三讲魂系真经

第三十四讲弥勒真相

第三十五讲晚年风波

第三十六讲法师圆寂

附录一

旧唐书·玄奘传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

附录二

玄奘法师年表

附录三

“读书应该是天经地的”

“及门弟子”钱文忠揭秘季羡林

参考书目

序言

我谨将在《百家讲坛》上为大家讲述的三十六集《玄奘西游记》,以书的形式奉献给大家。我的心情是喜悦和惶恐交加。节目讲完了,书也出版了,那么,我所能做的就是恭候大家的批评和指教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和《百家讲坛》实在可以说是一场美丽的邂逅。2006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女士的电话。她语气优雅,问我是否可以到《百家讲坛》讲一次,题目是否可以和《西游记》有关。

我和王咏琴女士素不相识,接到这个电话确实有点意外。虽然我平时很少看电视读报纸,也基本不上网,但是,对《百家讲坛》的盛况,对主讲人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等先生的大名以及著作,却总还是知道的;他们的著作,有的还购藏拜读过。不过,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过,自己也会登上《百家讲坛》,成为又一名主讲人。我并没有问王咏琴女士,她是怎么会找到我的。

11月间,我略微做了一些准备,利用一次赴京探友的机会,来到国宏宾馆参加试讲拍摄。结束后就返回上海,并没有过多地在意结果。很快,我又接到王咏琴女士的电话,希望我再次赴京,具体商量拍摄事宜。这多少让我有点惊讶,但还是没有多问什么,遵嘱赶到北京,蒙《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先生、总策划解如光先生接谈,从此开始了我和《百家讲坛》的这一份因缘。

准备、拍摄、制作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百家讲坛》对主讲人的讲稿思路、环节设置、叙述风格都有独特而严格的要求。尽管不用等到事后就已经证明,《百家讲坛》的这些似乎很苛刻的要求,绝对是有的放矢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我想,没有哪一位主讲人会从一开始就感到习惯。感谢《百家讲坛》的主创人员,他们以高超的专业素养、高度的敬业精神,指点我、帮助我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终于,《玄奘西游记》循着上升的轨迹,画上了大致可以说是圆满的句号。我固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却更多地感受到了《百家讲坛》主创人员给我的教益和情谊的沉重。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如今,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认同《百家讲坛》的基本理念。根据我自己的感受,我将它总结为:为电视观众提供亲近文化精神的平台,为学院教师提供传播文化精神的讲台。《百家讲坛》的全体创作人员和主讲人共同努力,正在尝试并且成就着一项卓有成效的文化事业。或许,这还是一个美丽的梦想。然而,却绝不会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论语·雍也》里有一句话,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伯峻先生的权威译文是:“(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意思很清楚。倒过来看也同样清楚:“以它为乐”和“喜爱它”乃是“懂得它”的前提或必经之路。那么,虽说当下正在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恐怕谁都不能否认,电视仍然是解决“如何以它为乐”“如何使人喜欢它”这些问题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和媒介。学者是已经“懂得它”,更多的是正在努力“懂得它”的专业人员,如果有意或立志使非专业人员“喜爱它”“以它为乐”,迄今为止,电视终究还是最接近于理想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赞同易中天先生的意见,他认为,倘若春秋时代就有电视,那么,孔子也应该不会拒绝的。

使更多的人“以它为乐”“喜爱它”,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和普及的努力过程。传播且不论,普及又岂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深入浅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话了,“深入”正是对“浅出”的要求、希望,或许也可以说,“深入”正是“浅出”的门槛和资格。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要给人一碗水,自己最好有一桶水,无非也就是这个意思而已。正因为如此,在我看来,普及不仅绝不意味着轻松,相反,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在《百家讲坛》这个中央电视台的栏目上讲《玄奘西游记》的时候,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情。虽说这个题目处于我本人的专业领域之内,但是,我却没有把握说,自己对这个题目已经足够“深入”了。因此,在努力“浅出”的时候,我只能老老实实地恪守有来历、不妄语、不做无根游谈、不为悬想虚语。我努力了,可是,我究竟做到了多少呢?那只有恭候大家的评判了。

本书是在《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讲稿的基础上,加以增补而成的。增补的部分主要是由于时间和电视节目特点的限制而没有完全讲述出来的内容,此外书后所附“参考书目”,意在为有进一步兴趣的读者提供最初步的导引。

钱文忠

本文发布于:2022-11-07 07:0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44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