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弃宗弄赞)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西藏,成为赞普,建立了吐蕃王朝。
文成公主,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史书记载文成公主为宗女,不是皇帝的女儿。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去吐蕃。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没有同意。吐蕃特使返回吐蕃后,告诉松赞干布,因为吐谷浑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唐朝没有允许嫁公主。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唐太宗派侯君集为主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为辅佐,率唐军迎击吐蕃军。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还未出手,牛进达已经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大量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允许下嫁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进藏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到达唐朝下属的吐谷浑(公元635年唐朝击败吐谷浑之后,吐谷浑臣属于唐朝,唐朝册封吐谷浑首领为河源王)。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今青海玛多县)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见到唐朝服饰之美,松赞干布俯仰有愧沮之色。
亲自到柏海迎亲之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文成公主筑城,修建宫室让文成公主居住。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把脸涂成赤褐色的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自己也脱下毡裘,穿上纨绮,逐渐仰慕唐风。松赞干布还派出吐蕃贵族们的子弟,请求进入国学学习《诗》、《书》,又请唐朝文人典其表疏。
到长安学习的吐蕃人很多取得成就,如唐高宗时吐蕃使臣仲琮,唐中宗时使臣明悉猎。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约70年后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唐朝宗室女)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都具备,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通常所说的尼泊尔公主就是泥婆罗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这事,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只是后来被后世宗教密教人为篡改、捧高了。曾有泥婆罗(尼泊尔)国王。但,汉、藏、泥婆罗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松赞干布时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后世佛教密教兴起,编的一些吐蕃书里才出现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谬剧情),之后有些书抄这事。
文成公主进藏唐太宗征伐高句丽返回,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奉表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并送来一个用黄金铸成的七尺高的金鹅。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使者王玄策、蒋师仁出使天竺。还没到达,中天竺尸罗逸多死,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发兵攻打王玄策,这时王玄策只有随从三十人,战败,王玄策到吐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来了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来了七千馀骑。王玄策与蒋师仁率领两国之兵,进攻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三天攻破,斩首三千级,赴水溺死者达到万人。阿罗那顺逃走,集合剩余军队,与蒋师仁作战,蒋师仁再次打败他,生擒阿罗那顺,俘斩数以千计。余众辅佐其王的妻子与王子,据守乾陀卫江,蒋师仁前进打败他们,俘获其王的妻子与王子,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降服城邑五百八十多所。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进献珍奇宝物,同时献上地图,请求老子像。
唐太宗病逝后,葬在昭陵,玄阙之下陈列的石像里,有刻成阿罗那顺之形的石像。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唐高宗即位,册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松赞干布致书于长孙无忌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松赞干布派人献上金银珠宝十五种。唐高宗称赞之,册封他为賨王,赐杂彩三千段。松赞干布因而请求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唐高宗同意了。于是根据松赞干布的容貌雕刻石像,陈列在昭陵玄阙之下。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松赞干布的儿子早死,其孙成为赞普,年龄非常小,国事都由禄东赞管理。公元651年,吐蕃王朝祭祀松赞干布(“祭祀祖墀松赞赞普”)。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吐蕃王朝祭祀文成公主(“祭祀赞蒙文成公主”)。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房间的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文成公主来的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协助松赞干布设计建造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带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文成公主还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修筑了宫室。汉文献中所述“为公主别筑城敦宫室”,系指松赞干布特为文成公主修筑于西藏拉萨红山之巅的三座堡式宫楼“布达拉宫”,以及后来由文成公主亲自主持所修筑的吐蕃式殿宇“大昭寺”与汉式庙宇“小昭寺”。
文成公主进藏百年后布达拉宫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
藏王松赞干布是个英明有为的赞普,他仰慕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又听说皇帝唐太宗有一位贞淑美丽的女儿文成公主,便想求娶。于是派出聪明能干的大臣噶尔·东赞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国都长安请婚。不料同时还有波斯、霍尔、格萨和印度等处的使团也来求娶文成公主。
为了做得公平合理,就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于是,展开了一连串比巧斗智的场面,先给了使臣们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条丝带,叫他们把柔软的丝带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其他使臣抢先接去,想尽千方百计,可是怎么也穿不过去。这时,噶尔·东赞坐在一棵大树下想主意,偶然发现一只大蚂蚁,便灵机一动,将一根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腰上,另一头系紧丝带的一端。在九曲孔眼的一边抹上蜂蜜,把蚂蚁放进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便带着丝线,曲曲弯弯爬去。爬了一阵丝线忽然不动了,原来蚂蚁太累了,在半道休息呐。噶尔挺着急,忙顺着孔眼往里慢慢吹气。这时,蚂蚁也歇过来了,便借助吹气的力量,很顺利地从那边爬出来,由于拉着丝线爬弯弯曲曲的路,特别费劲,所以蚂蚁的腰部都给勒得细细的了。噶尔·东赞见蚂蚁爬出来,高兴极了,赶紧抓住丝线,慢慢拉扯,把丝带也拉过来,穿在明珠上了。
噶尔胜利了,又开始了第二场比赛。这时,皇帝叫人牵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来,让婚使们分辨出哪匹母马是哪匹马驹的母亲。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分,有的照老幼配。有的以高矮比。但是,都弄错了。最后,轮到噶尔·东赞了,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在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料吃,不给它们水喝。第二天,把马驹放到母马群中。马驹都急急忙忙地找到自己的妈妈去吃奶。于是,被噶尔分辨出 来了。
第三次比赛是认鸡。有一百只母鸡和几百只小鸡,请婚使们指出哪些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噶尔便把鸡群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酒糟,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地呼唤小鸡来吃,这时大多数小鸡都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但是还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母鸡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于是噶尔一边学着鹞鹰的叫声,一边大声喊道:“鹞鹰来了!抓小鸡了!”鸡娃听见,以为真的。便都急忙钻到自己妈妈张开的翅膀下藏起来。刹时,广场上一片寂静,只见老母鸡护卫着各自的小鸡,警戒的向四周巡视着,准备抵抗侵袭者。真是一幅奇妙的景象。大家见了,都很佩服噶尔的智慧。
后来,又经过识木、宰羊揉皮饮酒、赴宴找路回店等等比试。也都被噶尔·东赞以超人的智谋获得胜利。最后,在汉族老大娘的帮助下,从五百个穿着打扮一样的美女中指认出文成公主,终于完成了迎亲使命。文成公主带着汉族的文明前往西藏,成为历史上“汉藏联姻”的佳话。
这则传说受到藏族人民广泛的喜爱,后来还被编成藏戏搬上舞台。有的情节还被画成壁画,历史学家也把其中的主要情节写进自己的历史著作中。它之所以受到藏族社会各阶层的一致喜爱和重视,首先是因为传说表现了藏族人民十分珍视汉藏兄弟民族团结友爱的感情,并赞扬了对两族团结的加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人物。因为,汉藏两族的团结,有益于祖国的统一,有益于两族的交流,特别是有益于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是由于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几次智慧比赛,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比赛的内容虽都是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但解决的方法却是那么新颖奇特,出入意料而又合乎生活逻辑,充满生活气息。在这方面,噶尔·东赞这个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代表。
关于文成公主的事迹,还有不少民歌长期而广泛地流传在藏族人民中,它们产生的年代,目前尚难以考定。
本文发布于:2022-11-07 04:0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440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