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重庆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2-11-07 02:46:33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梁平区西周、春秋,县地属庸国。战国时属巴国、巴郡。秦、西汉,属巴郡月忍县(治今云阳)。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县地属巴郡临江县(治今忠县)。东汉初,属益州巴郡。兴平元年194),刘璋三分巴郡,县地属固陵郡(治鱼复今奉节)。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为巴东郡,县地属巴东郡直至晋代。西魏元钦二年(553),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治黄土坎。

隋开皇三年(583),全国撤郡改州,以州统县,梁山县隶南州(治今万州区)。大业三年(607),废州设郡,以郡统县,梁山县隶巴东郡(治民复县今奉节)。

唐武德元年(618),改巴东郡复置信州,梁山县隶信州。武德二年,析信州的3个县置南浦州,梁山县隶南浦州。武德八年,隶夔州。武德九年,隶浦州。贞观八年(634),浦州改名万州,天宝元年(742)改名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复名万州,梁山县均隶之,直至宋初。

宋开宝三年(970),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梁山军,亦名高粱郡,同于下州,隶夔州路,领梁山县(中下县),军治今梁山镇,县治自黄土坎亦徙此。元右元年(1086),还隶万州,寻复故。

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梁山军为梁山州,领梁山县,隶夔州路。

明洪武四年(1371),新宁县(今开江)划入梁山县,洪武六年十二月,裁梁山州,仍置梁山县,隶下川东道夔州府。洪武九年四月甲午,夔州府降为散州,其原领巫山县、大宁县(现巫溪县)、云阳县、万县、开县、建始县、梁山县(现梁平县)、达县八县并属重庆府。洪武十年五月,改隶忠州,后还隶夔州府。洪武十四年,新宁县划出。

清康熙七年(1668),裁新宁县入梁山县。雍正七年(1729),新宁县划出复置。雍正十二年,改隶忠州直隶州。

民国2年2月,以道统县,梁山县隶川东道。民国5年,全川军阀混战,形成防区制,梁山县成为川军一、二军、国民政府军二十、二十一军的防区。民国18年,直隶四川省政府。民国24年3月1日,川政统一,全省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梁山县隶第十行政督察区,列为一等县。民国29年,列为二等县。

解放初,梁山县隶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1952年12月3日,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1953年3月10日,撤销大竹专区,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地区)管辖至1997年6月,1997年6月由重庆直辖至今。

2016年9月6日,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梁平县撤县设区的建议方案。

2017年1月10日,梁平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2020年11月29日,加入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梁平区梁平区位于信封盆地东部平行峡谷区,介于东经107º24´—108º05´、北纬30º25´—30º53´之间,东西横跨52.1千米,南北纵贯60.35千米。东邻万州区,南接忠县、垫江县,西连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北倚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幅员面积18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梁平地貌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响,呈现“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形成山、丘、坝兼有而以山区为主的特殊地貌。境内有东山、西山和中山,均呈北东走向,平行排列,互不衔接。山区海拔500—1221米,面积60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东山(黄泥塘背斜)和西山(明月峡背斜)因山顶出露的嘉陵江组灰岩被水溶蚀成为狭长的槽谷(在东山为城南槽、在西山为百里槽),两翼须家河组沙岩相对成为陵峡的山岭,故为“一山两岭一槽”型。中山(南门场背斜)顶部未出露嘉陵江灰岩,无溶蚀现象,仍保持“一山一岭”型。在“三山”之间分布着许多起伏不平的丘陵,东南和东北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为浅丘。面积118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2.9%。在县境中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地势平坦而开阔,面积100.73平方公里,在全县总面积的5.4%,它被称为川东第一大坝,即梁平坝子。县境内的地势高出邻县,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黄金河等六条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坝浅丘之间,河床狭窄,分别流入万州、忠县、垫江、开江和达县。

水文特征

梁平处于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支流渠河的分水岭上,地势高于四周,为邻县溪河发源地,过本县境客水量极少。县内主要河流有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共6条,支流384条,全长809公里。平均河网密度0.43公里/平方公里,高滩河发源于西山文家沟,汇合小沙河、七间河等大小支流158条,流经明达、礼让、仁贤、和林、云龙、荫平等镇乡,在荫平镇陈家沟出县境流入垫江县。主流长60公里,平均宽度35~40米,水深3.5米,流速0.3米/秒;支流长299公里。主要支流有:小沙河,发源于高梁山菩萨顶下山沟(梁山镇),经梁山,在仁贤镇沙河村周家清湾汇入主流,长24公里;汇集二级支流29条,长19公里。七间河,发源于竹山镇猎神庙村桐子园,经屏锦、聚奎、荫平等乡,在荫平镇两汇滩注入主流,长52公里;汇集二级支流45条,长31公里。年径流总量44408万立方米,年均流最14.08立方米/秒。

波漩河发源于西山狐狸嘴,经大竹县境又流入梁平县,汇合袁驿河、平滩河等61条支流,向北流入达县。主流长17公里,平均宽度40米,水深2米,流速0.3米/秒;支流长103公里。主要支流有:袁驿河,发源于七星乡双河村大星槽,经袁驿、碧山等镇,在楚家河坝汇入波漩河,长26公里;汇集二级支流50条,长29公里。平滩河,发源于大竹观音区白坝乡前锋村;流经七星镇平滩村、高洞岩及碧山镇,在黄家桥注入波漩河,长17公里;汇集二级支流7条,长7公里。施家河,发源于竹山镇新民村,在虎城镇柳平村注入波漩河,长36公里。年径流总量1576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5立方米/秒。

新盛河(明月江支流)发源于西山河源村,汇合文化河等17条支流,向北流入开江县。主流长16公里,支流长35公里。主要支流有文化河,发源于合兴镇大梨树,流经合兴、城北、文化、新盛等镇乡,在新盛镇联盟村注入新盛河,长19公里.年径流总量9811万立方米,年均流量3.11立方米/秒。

普里河发源于东山响鼓岭,汇合白洋河等12条支流,向东北流入万州。主流长27公里,支流长29公里。年径流总量8695万立方米,年均流量2.76立方米/秒.

汝溪河发源于东山南麓万州孙家槽,在分水流入梁平曲水乡桐坪村,经福禄、石安等镇在双河口出县境流入忠县,长35公里,平均宽度15米,水深0.4米,流速0.3米/秒。汇集蟠龙河等支流81条,长69公里。年径流总量15568万立方米,年均流量4.94立方米/秒。

黄金河中支发源于东山蟠龙镇,由槽内暗河流出,到同心场成为明流;东支主流发源于柏家镇九股村,流经紫照乡,在油桥村出县境流入忠县,长20公里。汇集双新河等支流55条,长82公里。年径流总量11385万立方米,年均流量3.61立方米/秒。

梁平处于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支流渠河的分水岭上,地势高于四周,为邻县溪河发源地,过境内客水量极少。主要河流有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共6条,支流384条,全长809千米。

气候特征

梁平属于四川盆地东部暖湿亚热带气候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偏少.主要特点是: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早,秋多绵雨,冬季暖和,无霜期较长,湿度大,云雾多。梁平县以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春季(10~22℃)自3月5日~5月27日止,计84天;夏季(>22℃)自5月28日~9月15日止,共111天;秋季(22~10℃)自9月16日~11月28日止,计74天;冬季(u003c10℃)自11月29日~3月4日止,计96天。四季的特点是夏长秋短.但由于县境内的海拔高度的不同,各地四季的长短亦不一样,随着海拔的增高,春季的开始期推迟,夏季缩短,秋季的开始期提前,冬季增长。

地温1958~1965年,月平均地表温度最高值是7月为31℃,最低值是1月为6℃;年平均值为18.3℃。地表极端最高温度(1962年7月19日)为63.5℃;3~10月在40℃以上,4~9月在50℃以上,7~8月在60℃以上;地表极端最低温度为-7.2℃。地内5公分、10公分、15公分、20公分深的各层地温值仍为冬季低,夏季高。

空气湿度1952~1981年,年均相对湿度为81%。以10、11、12月为最大,均达到85%;8月最小为76%;2、5、6、9月均达到80%;4、7月均为79%;3月为78%;1月为83%。

蒸发量100平方米蒸发面的蒸发量,全年为661.3毫米。8月为最大,蒸发量114.8毫米,占全年16.5%;1月为最小,蒸发量16.5毫米,占全年2.5%。

降水民国26~28年,年均降水量1420毫米。1952~1981年,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262毫米。降水量最多年(1952年)1990毫米。最少年(1961年)869毫米。年降水量,1953~1962年偏少,1963~1970年正常;1971~1974年偏多。30年中,仅3年在1000毫米以下。全年降水量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半年(5~10月)占全年降水量78%。夏季(6~8月)为517毫米,占全年41%;秋季(9~11月),为344毫米,占全年27.2%,春季((3~5月)为341毫米,占全年27%;冬季(12~次年2月)为61毫米,仅占全年4.8%。

风各月平均风速小于2米/秒,年均1.4米/秒。累年各风向频率中,静风为39.7%。全县平均风速小,但各地几乎每年有1~2次大风出现,雷暴大风占大风的94%,大多出现在7、8月。

日照梁平属日照低值区。常年平均日照为1336小时(重庆为1256小时,汉口为2154小时)。

梁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1262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平均日照1336小时,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风速1.3米/秒。

土壤特征

全区土壤共划为4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属、60个土种、84个变种、以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五个土属为最多,约占86.12%.耕地有机质为1.55%,全氮0.096%,全磷0.078%,全钾2.14%,碱解氮86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84PPM,PH值平均数是6.9o,林地和草地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略高于农耕地。丘陵占44.28%,河谷平坝仅占55.7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4.411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67.46%;海拔500~800米的1.75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87%;海拔800~1200米的0.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67%;海拔1200米以上的无耕地面积。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2年,梁平土地189213.33公顷,毛耕地92133.33公顷,园地2486.66公顷,林地30400公顷,疏林草地8666.66公顷,草山草坡13533.33公顷,水域7160公顷,其它土地34833.33公顷.在毛耕地中,净耕地7714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0.77%.在净耕地面积中,水田42616.21公顷,占耕总面积的65.17%。

矿产资源

据2016年12月政府官网信息显示,梁平共发现的矿种有煤、石灰岩、石膏矿、天然气、铁、泥炭、绿豆岩、砖瓦用页岩、陶瓷土、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矿泉水、地热等1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0种,即煤、天然气、矿泉水、陶瓷土、砖瓦用页岩、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石膏矿、水泥用灰岩和电石用灰岩。天然气、煤、石膏矿为优势矿种,天然气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煤的基础储量达5000多万吨;石膏矿的基础储量达2.76亿吨,是重庆市石膏矿的主要产地。全区固体矿产资源赋存特点总体上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矿产少;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少。

水能资源

梁平区平均河网密度0.43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05627万立方米,年均流量33.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28255千瓦,可开发量7410千瓦。

生物资源

梁平区森林植被有3类、135科、363属、560余种,经济林木有油桐、茶叶、桑树、柑桔、梁平柚等。

梁平区动物资源达600余种,有金丝猴、华南虎、蜂猴、黑鹳等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7年5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

一、同意撤销安胜乡,设立安胜镇。安胜镇行政区域为原安胜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梁安村梁安街1号(原安胜乡人民政府驻地)。

二、同意撤销复平乡,设立复平镇。复平镇行政区域为原复平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小山村复兴街83号(原复平乡人民政府驻地)。

三、同意撤销紫照乡,设立紫照镇。紫照镇行政区域为原紫照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青锋村新大街2号(原紫照乡人民政府驻地)。

调整后,梁平区辖2个街道、29个镇、2个乡。

2020年6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

一、撤销合兴镇,设立合兴街道。撤镇设街道后,合兴街道管辖原合兴镇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银恒村合兴街268号(原合兴镇人民政府驻地)。

二、撤销仁贤镇,设立仁贤街道。撤镇设街道后,仁贤街道管辖原仁贤镇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沙河铺社区上街1号(原仁贤镇人民政府驻地)。

三、撤销金带镇,设立金带街道。撤镇设街道后,金带街道管辖原金带镇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金桂社区银桂路3号(原金带镇人民政府驻地)。

调整后,梁平区辖5个街道、26个镇、2个乡。

区划现况

截至2020年6月18日,梁平区辖5个街道、26个镇、2个乡。区政府驻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桂西路6号。

粱平区行政区划一览表
名称简介
梁山街道辖7个社区,面积106平方千米。2009年11月撤销梁山镇建立梁山街道;2011年10月因区划调整,撤销原城东乡后整体并入梁山街道管辖。
双桂街道辖11个行政村、4个社区,面积58平方千米。双桂街道于2009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
合兴街道位于梁平区东北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54平方千米。云复公路、达万铁路贯穿全境。
仁贤街道位于梁平区中部。辖6个行政村,面积41平方千米。地处平坝浅丘地区,南北地势稍高,东西略平缓,海拔高度最低处420米,最高处558米。
金带街道位于梁平区中部。辖7个行政村、1个街道,面积31.45平方千米。
蟠龙镇位于梁平区东南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96.27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为1221米,最低点为350米。
星桥镇位于梁平区北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53.1平方千米。地形起伏,以山丘地带为主,西南面为平坝。
复平镇位于梁平区东北部。辖4个行政村,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最低处小河口315米,最高处白岩山顶1118米。
安胜镇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5个行政村,面积28平方千米。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以平坝丘陵为主,海拔443-638米。
聚奎镇位于梁平区中西部。辖12个行政村、1个街道,面积57平方千米。境内地势平坦,最高点猫儿石海拔843米,最低点黄土坎海拔438米。
礼让镇位于梁平区中部。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45平方千米。
明达镇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58.9平方千米。
龙门镇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11个行政村,面积53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52~952米。
新盛镇位于梁平区北部。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68平方千米。
文化镇位于梁平区北部边陲。辖8个行政村,面积30平方千米。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为青砂石,地质储量300万立方米。
屏锦镇位于梁平区西南部。辖19个行政村、2个社区,面积102.11平方千米。地处国道318线和省道渝巫路交汇处,西北邻四川省达州市,南靠重庆市垫江县。
回龙镇位于梁平区西南。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90平方千米。东西两边高,中间稍微低。海拔432米~1064米。
荫平镇位于梁平区城西南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54平方千米。
云龙镇位于梁平区南部。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78.4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坪坝、浅丘为主,海拔410-1125米。
和林镇位于梁平区西南部。辖9个行政村,面积58平方千米。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丘陵,西部为丘陵、平坝。
铁门乡位于梁平区东南边陲。辖3个行政村,面积31平方千米。
袁驿镇位于梁平区西部。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42.6平方千米。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有小溪河2条,属小清河水系,自东向西流,在临碧山镇界处出境。
碧山镇位于梁平区西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39平方千米。以浅丘、平坝为主,海拔390—501米。
虎城镇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78平方千米。东北部有施家河,南部有白阳河,西部有波漩河。
龙胜乡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4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36平方千米。
竹山镇位于梁平区西部。辖7个行政村,面积48平方千米。
七星镇位于梁平区西北边陲。辖5个行政村,面积33.1平方千米。
福禄镇位于梁平区东部。辖14村、1个居委会,面积87.5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汝溪河及其支流由北向南穿境而过。
曲水镇位于梁平区东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47.43平方千米。境内白杨河是汝溪河上游。
石安镇位于梁平区东南边陲。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60.5平方千米。
紫照镇位于梁平区东南部。辖4个行政村,面积36平方千米。海拔高度为308—695米,地处深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年均气温17℃,年降雨量1100毫米。
柏家镇位于梁平区城西北部。辖5个行政村,面积28平方千米。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以平坝丘陵为主,海拔443-638米。
大观镇位于梁平区东南部。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53.3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梁平总人口925463人,净减3426人,下降0.37%,男女性别比为109.38(女性为100),年内出生9587人(含往年未上户口人数),出生率为10.3‰,下降0.1个千分点,年内死亡7458人,死亡率为8.0‰,上升0.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下降1.0个千分点。

2014年人口年报显示,梁平14岁及其以下少年儿童130447人,占总人口14.11%,15—49岁青壮年503842人,占总人口54.51%;65岁以上老人107247人,占总人口11.6%;全区最高龄老人104岁。

2014年人口年报显示,梁平的性别比例(即每100名女性的男子数)为109.5%,男性占52.27%,女性占47.7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梁平区常住人口65.53万人。

民族

2014年人口年报显示,梁平有34个民族,汉族922672人,占总人口99.8%,少数民族33个、1568人,其中1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554人、苗族255人、壮族227人、侗族98人、布依族82人、彝族62人、蒙古族48人、瑶族42人、仡佬族34人、黎族30人、满族24人、回族14人、羌族10人等。

经济

综述

2013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13.9%。

2014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8亿元,同比增长11.7%。

2015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3亿元,同比增长11.9%。

2016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0亿元,同比增长10.6%。

2017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1亿元,同比增长8.9%。

2018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3亿元,同比增长(下同)9.6%,比全国增速高3个百分点,比全市增速高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3.6亿元、170.2亿元、117.5亿元,分别增长5.1%、9.1%、11.8%;三次产业结构为13.1:51.4:35.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48.1%、45.0%。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23.1亿元,增长6.9%,工业对GDP贡献率达27.4%,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95.9亿元,增长9.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18亿元,同比增长37.74%,高新技术企业19家。

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15亿元,增长8.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6亿元,增长10.5%。其中,500万以上项目投资118.3亿元,增长7.8%;房地产投资31.3亿元,增长22.3%;商品房销售面积60.4万平方米,下降21.2%;按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8亿元,下降7.9%;第二产业投资40.0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投资105.8亿元,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亿元,增长14.2%。

全区实现地方公共预算收入20.9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12.8亿元,增长10.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6亿元,增长9.6%。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5元,增长10.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17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3元,增长9.6%。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24亿元,增长3.1%。

2020年,梁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24亿元,增长3.1%。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75元,增长8.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45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0元,增长9.1%。

2021年,梁平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9.44亿元,同比增长10.1%。

第一产业

梁平区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已建立粮油、梁平柚、蚕桑、水禽、生猪、水产品、林竹、蔬菜等八大骨干商品基地。

2015年,梁平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64806万元,增长5.5%。全区粮食总产量38.6万吨,增长0.83%;油料产量1.63万吨,增长4.9%;蚕茧产量760吨,增长1.6%;蔬菜产量48.2万吨,增长6.4%;水果产量9.6万吨,增长10.9%。肥猪出栏头数74.79万头,下降1.6%,牛出栏头数2.5万头,增长46.2%,羊出栏只数2.6万只,增长9.2%,家禽出栏只数1269.9万只,增长3.1%,肉类总产量7.8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10647吨,增长9.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1万千瓦,增长8.8%,农田水利设施36789处(含机电井),与上年持平,有效灌溉面积23860公顷,增长5.8%,自来水受益村达282个,增长2.5%。农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为40.3%,下降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梁平区是中国西部塑料生态产业基地,培育以生态塑料、集成电路、不锈钢制品、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为主的“一支柱四集群”特色工业体系。

2015年,梁平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40250万元(含境内天然气、啤酒、电力供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858107万元,增长20.1%,增加值598647万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重啤九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8488万元,增长21.7%、利税总额(不含企业所得税)311751万元,增长24.7%,综合经济效益指数311.0%,下降1.1个百分点。24个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986742.4万元,增长15.5%;建筑业增加值277133万元,增长19.8%。房屋施工面积429.56万平方米,增长51.0%,房屋竣工面积337.36万平方米,增长32.2%。

第三产业

2015年,梁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729.3万元,增长13.5%。其中城镇的零售额734466.4万元,增长13.4%;乡村的零售额54262.9万元,增长14.6%。在各种行业类型的消费品零售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0002.2万元,增长13.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8727.1万元,增长13.3%。

2015年,梁平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62634万元,增长12.7%,贷款余额1004003万元,增长15.3%,存贷差为2058631万元,金融存贷差较大。年末住户存款余额2369954万元,增长13.8%,全年货币净回笼109539万元,下降5.4%。2015年实现保费收入46060万元,增长12.4%,其中人寿保险30268.4万元,增长5.0%,财产保险15791.6万元,增长30.0%。全年保险赔付12398万元,下降43.7%,其中人寿保险赔付3982.7万元,下降73.3%,财产保险赔付8415.3万元,增长18.2%。

文化

截至到2013年,梁平区的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等五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另外,梁平还有市级保护名录15个,县级保护名录87个。

梁山灯戏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兴于汉代,盛于唐朝,系流传于梁平区境内的一种地方小戏,梁平县过去叫梁山县,故名;2006年梁山灯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起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属木刻水印年画,是梁平区为庆贺年节而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大体可分为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三大类。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癞子锣鼓系梁平区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据清代梁平区文人蓝逸清的《竹枝词》所记,梁平癞子锣鼓在明清时期已广为盛传;2006年,梁平癞子锣鼓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竹帘梁平竹帘系梁平区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并画上精美图画的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2008年梁平竹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抬儿调梁平抬儿调是梁平区域内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音乐形式。一般为四句或八句,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哼唱的调子分上下两句,前杠哼唱上句,后杠跟着重复哼唱上句,前杠再哼唱下句,后杠也跟着哼唱下句。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交通

综述

梁平区西面、北面均和四川省接壤,距重庆主城区190千米,距万州60多千米,是四川省通向中国东部地区的必经之地。境内基本形成“十字交叉”的高速公路、铁路骨架网络和“井字型”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国省道覆盖90%以上的乡镇。

截至2014年2月,梁平区“两高(速)两铁(路)”快速通道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国省道大修工程30千米,新增82千米国道大中修计划全面启动,路沿浇筑完成量超过90%。完成348个撤并村公路规划1141千米,完成35千米撤并村村通达项目;硬化农村公路172千米,新增通畅村30个,率先在渝东北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的目标。

公路

2015年末,梁平汽车拥有量39286辆,增长20.2%。公路通车里程2665千米,增长15.6%。全区公路客运周转量86316万人千米,增长0.5%,公路货运周转量230772万吨千米,增长6.8%。

截至2015年,梁平公路总里程达4086.3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7.2千米,国省道387.899千米,农村公路3648.591千米,路网密度达214千米/百平方千米。

国道:梁平区境内318国道从东向西穿越,渝巫公路(243国道)从南到北跨越;全境国道183.09千米,增幅68.6%。

省道:有省道S102梁开线、梁垫线、梁忠线等;2013年,省道新增94.77千米达到6条省道211.9千米,增幅80.9%。

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从南向北贯通,南大梁高速公路在碧山镇由四川大竹县接入,黔梁高速公路(在建)在铁门乡进入忠县。

铁路

梁平有达万铁路、渝万城际铁路等铁路干线;2010年达万铁路整体电气化改造完成设有梁平站;渝万城际铁路设有梁平南站,建成通车后,重庆主城到梁平的时间将缩短到40分钟。

社会

城市建设

2013年,梁平区改造升级老城区人民东路、核桃湾、东池巷道路。实施梁山路改造,新增停车位438个。整治13条背街小巷,硬化路面5218平方米。建成政府行政综合楼、“四中心一馆”、地下商场、公共人防主体工程。建成双桂新民居14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万平方米。建成双桂雅苑主体工程4万平方米。建成正龙寺公园,中央公园土建工程完成80%。

2015年末,全区城市道路里程112.71千米,增长14.7%,道路面积259.33万平方米,增长17.9%,人行道面积80.63万平方米,增长19.3%,排水管道210.36千米,增长21.9%。年末出租车174辆。城市日供水生产能力4.8万立方米,供水管道220千米。

2020年4月14日,梁平区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教育事业

截至2010年末,梁平区有学校156所,其中:中职学校8所,普通中学34所,小学61所(村级教学点107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2所。

2015年末,全区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39574人,下降5.8%。小学73所(含独立小学),在校学生57033人,增长2.5%。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5218人,下降17.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与2014年持平;初中入学率99.8%,提高0.1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区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3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管所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少儿业余体校1个。33个镇乡(街道)开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用户10.2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07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6%。直播卫星用户91200户。

医疗卫生

2015年末,梁平区有医疗机构143个(包括个体办诊所),增加4.4%,拥有床位3733张,增长6.6%,有专业技术人员3888人,增长5.5%,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76人,增长1.6%,注册护士1200人,增长10.5%。

科学技术

2015年,全区申请专利377项,增长38.1%;其中发明专利71项,增长108.8%。授权专利296项,增长55.8%;其中发明专利21项,增长16.7%。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3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增长100%;创造、登记科研成果33项,下降13.2%。

人民生活

2015年末,全区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7元,增长12.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27元,增长9.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152元,增长10.7%;人均经营净收入3682元,增长12.3%;人均财产净收入2313元,增长14.6%;人均转移净收入6280元,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8元,增长12.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343元,增长13.7%;人均经营净收入3565元,增长15.1%;人均财产净收入448元,增长7.7%;人均转移净收入2912元,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383元,增长5.8%。

2015年,全区为3922人城镇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1375.6万元;给予了1264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1873.8万元。全区建有29个敬老院,1个社会福利院,1个福利中心,拥有床位1326个,增长9.8%,集中供养472人,增长3.3%,社区活动服务中心37个,服务网络37个社区服务站。

旅游

旅游资源

梁平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汇集了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中国最大高山竹海——百里竹海、全国第一高笔峰石塔——文峰塔、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冰川遗迹、阴沉木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

双桂旅游区

位于渝万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处的双桂旅游区占地30平方公里,有双桂堂、金城寨、滑石寨、双桂湖、金带古镇等几个景点。景区核心梁平双桂堂是由被誉为“小释迦”的破山海明禅师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创建,迄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寺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之美誉。双桂堂占地160亩,寺内殿堂林立,布局严谨,组合别致,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各重大殿排列均匀而对称;客堂僧寮分布两旁,天井海坝点缀其间,主次分明,虚实相生,自成体系;回廊曲巷,长亭短榭,廊巷紧连,婉转幽深,引人入胜。该庙历史地位显赫、文化底蕴深厚,其建筑艺术、造像艺术、绘画艺术、诗文艺术等独具风格,是佛学和民间艺术精美之融合,俨然是一个积淀丰富的文化宝库。金带古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地方风韵浓郁。滑石寨(约500亩)与双桂堂遥遥相望,相距不到3公里,登临寨顶,双桂堂巍峨佛殿尽收眼底。其上有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军事文化遗址,山水相映,水天一色,景观丰富。金城寨(约300亩)距双桂堂2公里,乃明军将领姚玉麟中军大营之地,破山禅师曾至此开讲说法。该寨山形奇特,植被茂密,果树品种繁多,山顶平坦,视野开阔。双桂湖距双桂堂5公里,湖光潋滟,碧波荡漾,自然风光旖旎,恬静幽雅,给人“碧水共蓝天一色,落霞与归鸟齐飞”的感觉,是人们追求回归自然及乡野情绪、放松愉悦之场所。

百里竹海景区

梁平西山有中国西部最大竹海——市级风景名胜区百里竹海景区。百里竹海有35万亩的成片天然竹林,竹类品种37个,负氧离子含量达5219个/立方厘米,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清新空气标准的5.2倍,2015年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和“避暑目的地最佳养生休闲奖”。景区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体,融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有明月湖、百竹园、观音洞、天星塘、白莲教古墓群、竹丰天池、小峨嵋山、猫儿寨、狐狸嘴等50余个景点构成。李光华、王维舟、旷继勋、蔡奎等带领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军、第三路游击队在百里竹海进行过游击战斗和党的地下活动,景区竹林茂密、奇峰罗列、山形奇瑰、绿竹倒影、野鸭飞舞、景象万千、风光迷人。自然景观与“竹文化”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密布于百里槽谷,形成天人合一,刚柔相齐的优化结构,是梁平绝配的自然景观。

其他

东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共有自然、人文景观74处,其中人文景观33处,自然景观41处,森林面积3780公倾。公园景色迷人,洞穴景观、山水一体化特色突出,具有“雄、奇、秀、幽、野”的森林特色。公园由菩萨顶、蟠龙洞、东明湖等三大景区组成。菩萨顶山峦起伏、高耸如云,古代寨堡、现代军事设施雄伟壮观;蟠龙洞溶洞密布,悬崖峭壁,怪石林立,灵木奇树,古驿道,摩岩石刻,古洞蟠龙、崖泉瀑布,历史名人荟萃咏佳篇,传奇而神秘;静谧的东明湖宛如一面明镜,倒映出蓝天白云,峭峦绿树,景象万千,秀美无比。良好的自然、人文背景的珠联璧合是梁平旅游的又一特色景观。

梁平境内还有我国石塔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全国第一高笔峰石塔、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民谣曰:梁平有座文峰塔,隔天只有一尺八,言其极高。秋高气爽时节,登塔纵目,沃野翻稻浪,平畴涌金波,景象蔚为壮观。

梁平古冰川遗迹及“阴沉木”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的自然旅游景观。阴沉木主要分布于我县仁贤镇,是古森林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地层至今仍未腐烂的神奇古木。阴沉木具有很高的旅游纪念收藏价值,是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融合较好的旅游商品。据专家推测,我县阴沉木储量第一,梁平地下古木对研究梁平坝子和整个四川盆地的地质形成是最有力的直接证据,对研究植物进化、气候水文、植被环境及生物演变都具有较高科学价值。不久前发现的古冰川遗迹这一独特地貌景观,其科学意义重大,具较高的观赏性。龙溪河七里滩冰臼群密度大,数量多,保存十分完好,堪称“天下第一臼”。仁贤镇广福村的巨大冰川漂砾和金带镇的冰川泥砾不仅很有特色,且在国内也属罕见。它们的发现对于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全球变暖和人类起源、人类肤色形成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古冰川遗迹这一地质奇观和“阴沉木”的大量发现系统地证明了古冰川运动存在的事实,它们为我县发展科普旅游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础。

梁平旅游商品特色突出。拥有国家级五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中国三大名柚之梁平柚、家喻户晓的梁平张鸭子、香甜可口的柚子蜜、回味无穷的袁驿豆干等美食和手工精细的竹帘、竹编、竹雕、阴沉木佛珠等工艺品,极大的突显了梁平旅游商品特色。

“四面青山下,渝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走进梁平,就如同走进了一幅山明水秀的锦绣画卷之中,山清、水秀、天蓝、景幽,美丽的田园风光、崭新的城市风貌、神秘的佛教氛围、厚重的地方文化、苍翠的竹海山色和独特的名优产品,使梁平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宜居都市后花园,外来投资者的一方热土和旅游观光的胜地。

双桂堂双桂堂又名“福国寺”、“万竹山”,由破山海明禅师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创建,因有两株桂花树而得名,座落在三峡腹地—重庆市梁平金带镇境内,是全国重点寺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之美誉。占地160余亩,有关圣殿、弥勒殿、大雄殿、文殊殿、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位置从前到后,地势由低到高,平行排列在中线上,均匀而对称;客堂僧寮分布两旁,天井海坝点缀其间,主次分明,虚实相生,自成体系;回廊曲巷,长亭短榭,廊巷紧连,巧妙地连接成一个结构恢宏的宫殿式建筑群。
双桂湖双桂湖景区位于双桂旅游区内,距双桂堂5千米,距城区3千米,与渝万高速及县城至双桂堂的旅游公路跨界而过。双桂湖总面积7365亩,其中水面面积1800亩,水位高程118.3-186.3公顷,长于东西而狭于南北。
东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梁平城区东南,共有自然、人文景观74处,森林面积3780公顷;是森林型、湖泊型兼具的自然风景区,古称高梁山,属大巴山脉的一部分,因在梁平大坝的东边而得名。2001年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建立的东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观有:高梁耸翠、菩萨顶寺庙遗址、碉楼、乌龟石、城南雾色、双包寨、花园寨、安宁寨、南华寨、罗斗寨、蟠龙洞(梁山八景之一)、白莲洞、老龙洞、崖泉瀑布(梁山八景之一)、宝珠山、百步梯(古驿道)、放翁峡、银杏古树、斗大黄荆、双桂湖、蟠龙湖、芬芳谷、伊甸园等。
百里竹海百里竹海为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梁平西北竹山镇和七贤镇境内,是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两山夹一槽的成片竹林天然长成,绵延百里,故名“百里竹海”。1995年经四川省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百里竹海有35万亩的成片竹林、竹类品种37个,为中国最大高山竹海,海拔海拔在600—1180米之间。被誉为“竹类博物馆”。景区内有明月湖、百竹园、观音洞、天星塘、竹丰天池、小峨眉山、猫儿寨革命老区、狐狸嘴等50余个景点。
文峰塔文峰塔,是中国第一高笔峰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城西的平原大坝上;初名“文风塔”,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距今180余年。清光绪年间,文峰塔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历时十年之久,竣工后更名为“文峰塔”。塔高35.68米,其高度为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建泉州石塔。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石塔所选青沙石质地坚硬,每块石横截面为31×40厘米的方形,其长度170厘米(亦即塔身的厚度),每层塔壁石料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而成。文峰塔为梁平坝子的风水塔。2002年,文峰塔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印山佛印山,位于梁平县福禄镇福山村,海拔1168米。因其山势形如佛爷的大印章,故名佛印山,亦因其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被称为佛云山。
蟠龙洞蟠龙洞是中国四大蟠龙古洞之一,位于重庆市梁平城南部蟠龙镇;是洞穴类景观,为“梁山八景”之一,史称“古洞蟠龙”。蟠龙洞分水洞和旱洞,水旱两洞上下错落,水洞碧波常流,深邃莫测;旱洞有二石首尾相蟠呈龙状,旁有喷雾崖。洞口垂着一条长10米左右酷似舌状的钟乳石。主要景点有:古洞蟠龙、“雌雄银杏”、郑家洞、崖泉瀑布、百步梯、斗大黄荆。

代表人物

竹禅

竹禅(1824~1901),清代著名书画大师、佛学大师、古琴大师。

颜伏

颜伏(1911~1995),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获得荣誉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11月,被评为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1月25日,入选2021年拟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地区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7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12月29日,梁平区入选2021年“中国天然氧吧”地区。

2022年6月,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2022年11月3日消息,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本文发布于:2022-11-07 02:4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43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梁平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