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龙应台彷佛五十多年前流亡南下的读书人,香港彷佛亮着风灯的客栈:一壁炉火,半盏冷酒,一顿粗饭,一床久违的温暖,静夜裏偶尔传来的几声咳嗽,撩起的也许是江南故人多病的惦挂;天亮後几个顽童喧闹的争吵,联想的也许是台北权力走廊上打碎酒杯的喟叹。终於,她决定写一个《沙湾径25号》的专栏,每星期先写一篇,写惯了会写两篇:思考中的独白,山道上的启示,蓝海边的顿悟,讲堂裏的叮咛。 ─ 董桥
根据龙应台在台湾、上海和新加坡的「纵火业绩」,若说她会在香港安静沈默地度过两年,谁都不会相信,但令香港读者大开眼界的是,龙应台采取了一种「实在」的态度来对待香港。她不只在抽象理念或宏观回顾上打转,几乎每篇文章都是针对香港独特而重要的公共议题提出批判或建言。龙应台敏锐地关注到香港人的许多关注,却没有忽略香港人的许多忽略,连珠炮发,不知道是贪玩抑或认真,她在香港的墙上铭写了大大的「到此一游」四字,字体之深刻,令谁都无法假装看不见。
龙应台向香港人示范了外来学者可以、应该、如何以「知识批判」介入本土社会。 ─ 马家辉
龙应台(1952年—),生於台湾高雄县大寮乡,是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著有《野火集》、《中国人你为什麼不生气》等评论集,散文《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孩子你慢慢来》等。她在台湾社会民主化历程中扮演一定角色,影响了解严後的思想与文化改造[来源请求]。近年来,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极力宣扬「台湾式的民主」,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争议。
龙应台祖籍中国湖南衡山,小时於高雄县茄萣乡成长。曾就读台南女中,1974年毕业於成功大学外文系,1983年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91年至1999年间,她旅居德国,并於海德堡大学研究。在旅德期间与德国籍夫婿育有2子(2003年离婚)。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03年秋,出任香港城市大学的客座教授,2004年八月出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2005年9月,返回台湾出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并创立清华思想沙龙与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1984年11月20日龙应台的第一篇投书《中国人,你为什麼不生气》刊登,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回应。1985年3月,「野火」成为固定专栏,社会文化评论《生了梅毒的母亲》、《幼稚园大学》、《不会闹事的一代》被广为影印散发、张贴。1985年12月,《野火集》集结出版,21天内重刷24版,创下出版界的纪录[来源请求]。从此,龙应台成为华文世界知名文化人与公共知识份子;「野火」成为台湾1980年代其中一个代名词。
1999年出版了《百年思索》之後,即应台北市长马英九的邀请,担任台北市第一任文化局长。担任文化局长期间,适逢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龙应台在政治上的举措与发言,常遭政治立场对立的人批评为「政治立场保守」、「缅怀威权时代」。
本文发布于:2022-11-06 18:3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41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