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巫毒教通常被认为是巫毒主要代表之一,主要流行于西非等国。
“巫毒”(Voodoo),原意是“精灵”的意思。它原来是流行于西非加纳等地的一种神秘宗教。16世纪时,海地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的白人殖民者把大量非洲黑奴贩卖到海地的同时,也把流行于非洲的原始宗教带到了海地,后来这些非洲黑奴将罗马天主教许多繁杂的宗教仪式与当地土教混合,便形成了神秘、诡异、令人恐怖的巫毒教。
“巫毒教”又译伏都教,是最为人熟悉的非洲信仰。Voodoo,或作Vadium,Vaudoux,Voudoun,Vodoun,Vodun,Vaudu,Vaudou,Vodu,Vudu,Woodoo等等,根源于非洲,现已经传播非洲以外地区和西方世界,同样地也发生了融合主义的现象。Voodoo一词来自达荷美共和国(Dahomey)的语言vodu,意指众神(gods)。
巫毒教起源于西非。创始人是被称为“巫毒教女皇”的拉维尤、她是路易斯安那州克里奥尔人土著居民,她的事迹在路易斯安那州富有神秘色彩,总是与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西非国家贝宁是巫毒教诞生的摇篮。在当地的语言中,伏都(Voodoo)是“神”、“精灵”的意思。作为一种崇神教,巫毒教可能是从古老的祖先崇拜和精灵崇拜的传统演变而来。
巫毒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海地是法国殖民地,被贩卖到海地岛的非洲黑奴把一些非洲原始宗教带到那里,主要是西非的贝宁原始宗教。贝宁是全世界巫毒教的原始发源地,过去的常规是掳人为奴,用活人献祭。贝宁每家都有祖灵崇拜的铁祭坛,是他们与祖灵交通的地方,实际上每天家人都可以在祭坛前,和他们的祖灵谈话。当地的天主教徒有时会在做弥撒仪式到一半时,冲回家祭祖。随着17—19世纪奴隶的买卖,贝宁巫毒教也输往其它国家,海地、巴西都深受影响。海地又吸收了法国人带来的天主教许多繁杂的宗教仪式,就渐渐形成了巫毒教,并在海地流传起来。在海地,巫毒信仰为两大官方信仰之一,因为被法国殖民过的关系,另一个官方信仰则是天主教,一个海地人可能会说,80%的海地人信仰天主教,而100%的海地人追随巫毒信仰。
巫毒教与天主教等正当宗教和一般原始宗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建立于恐惧的信仰。
其主要教义是:现存的天下万物,都不过是一种表象,其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灵魂力量在活动。这个灵魂世界的首领,是一个名叫力格巴的神。其它还有主管死亡,生育,爱情,妒忌和报复等神多人。巫师和术士则是人与神的媒介。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巫毒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巫毒教在海地得以发展。已故的海地总统杜瓦利埃生前曾利用巫毒教进行统治,自称拥有大祭司的权力,又封属下的秘密警察为“巡回巫术师”。这种统治方式,更助长了巫毒教的繁荣。
巫毒教存在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生与死之间,天与地之间。巫毒教也有它自己的智能、安详和热情。
伏都的中心主题是认为所有生命皆是互相联系,物质亦具有其精灵形式,人们能够在物质和灵性世界之间往返。伏都相信生命的自疗(healing)能力,宗教和医学的界限难分,在巫毐的信仰活动之中,疗愈的仪式常常占了一半以上。如同许多其它的宗教一样,除了是宗教本身以外,伏都也是一个复杂系统,触角伸及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但做为一种生命或生活的智能,亦被许多新时代份子所珍视,不限于种族、性别、国别、性取向,或是宗教信仰。
巫毒教崇拜鬼神和符咒,典型的伏都仪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入会仪式,以打鼓为主的巫毒仪式音乐,二是献祭仪式(manje-lwa),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各种生命体而与神圣力量沟通,并且由此可得帮助与神喻。
仪式内容及目的
1.白色的鸽子祭奉给伏都神,以祈求和平并驱逐暴力
2.无所不能的神支配着人们的言行。
3.召唤神灵的佑助。
4.信徒们踩着激烈的鼓点狂舞。
5.奉献给奥根(战争与钢铁之神)的祭品。
6.女祭司在圣殿前主持祭献。
7.信徒们在倾入祭品的泥潭中沐浴。
8.众多死神组成的群神,代表着死亡、性欲和滑稽,也是病痛者和儿童的保护神。
海地的巫毒传说更是骇人,巫毒法师 (Papa Nebo死亡之父)会用萃取自河豚的毒素令活人呈现假死状态(河豚毒具有麻痹运动神经的效果),随后再唤醒这些丧失意识的活人,驱使他们服侍法师。
海地巫毒教既属宗教又具深入影响人民生活之文化力量,常藉狂热之舞蹈、音乐及仪式缅怀非洲远祖。海地政府遇有国家大典时,也会延请天主教及巫毒教教士轮流祈祷。
在巫毒教的仪式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制造“还魂尸”。据说一些巫师能向活人施以毒咒使其死亡,再对其尸体施以还魂术,将他们变成无知觉,封锁意识却能干活的活死人,任由主人随意支配,永远役使。
1930年,法国人类学家德鲁基到海地考察时,曾看到四个男人在田间劳动,“他们穿着用麻袋片做成的破烂衣服,双手软绵绵地垂在两旁,脸孔和手都似乎没有肉,皮肤则像皱羊皮纸似的附在骨上。”后来他才知道,这些是还魂尸。
巫毒娃娃的传说迷信十分多,而其仪式则广受争议。多数仪式均与报复、伤害、仇恨有关,但也有爱情、成功、幸运、健康、保护、袪邪相关的法术。巫毒人偶的用法在过去是只有少数术师才知悉且受保护的秘密,但近几年来已有许多书籍出版,揭开了这些人偶的神秘面纱,以及该如何使用它们来行魔法的用途。
无论何种材质的人偶─纸、蜡、布、稻草─功效都是相等同的。各种颜色的人偶对相信颜色具有力量的人来说,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功用,例如红色用于爱情,黑色用于仇恨,绿色用于金钱,黄色用于保护或袪除危险及邪恶,粉红带来朋友、或获取力量来达成一特殊目的等等(补充:另一种说法是黑色用于诅咒,绿色用于金钱、幸运、赌运,粉红用于爱和性,红色用于成功、魅力、快乐,白色用于健康和治疗,黄色用于袪邪和友谊)人偶通常是象征,是魔法师灌注了意志力量在法术里,为其意向带来了驱力。当施法者买下人偶时,他会将一些与施法对象有关的物品加进人偶中,增加其魔性。例如贴上对方的相片,用对方衣物的布片裹住人偶,或在布制人偶上割缝塞入对方的头发或指甲,等等。
一般而言,施法者要用红绳紧勒缠绕人偶,一边重复喊出咒语,然后用针或钉刺入人偶(的肝脏部位)。如此则施法完毕。
吸引金钱或类似物的咒语
金来吧,银来吧
带来烫手或冰冷的钱币给我,
我需要钱,此时就要
让它快快来,别问我怎么得到
吸引爱情的咒语
我看见爱,我希望爱
我握着爱在右手心,
渡海越过大地而来,
我握着爱在左手心
诅咒敌人的咒语
(人名),(人名)
我愿你跌入冒烟的炖锅,
我愿黑蛇咬住你的后脚跟,
跪地时又被黄蜂螫到,
夜晚则被臭虫饱食,
全盘皆错,无事对劲
保护的咒语,已有数百年历史
护我整夜平安,
当电光滚滚雷声大作,
让我平静,佑我勇气,
当电光大作雷声滚滚,
来自晚祷之光令我安心
感觉受黑暗力量笼罩时的咒语
走开,邪恶,与汝一同离去
别再污染我的屋所
来吧,基督(补充:不信基督教的还是以别的代替),我们欢迎您
快快进来,把门关闭
海地在每一年都会为了庆祝巫毒节而放假一天,在海地圣水镇举行的年度庆典上,数以百计的巫毒教徒聚集在瀑布下沐浴。信徒们全身几乎一丝不挂,手舞足蹈地站在瀑布下净身,相信这可以洗去他们的罪恶,同时带给未来好运和健康。有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巫毒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
伏都相信有一个全能的神(BonDie)和死后生命,不过,亦同时认为所有的有情或无情众生皆为神圣。除了BonDie之外,还有其它三类的精灵存有:Loa,TheTwins和死者。此三类精灵并非纯善或纯恶,但如果人们待之以善,精灵们就会显之以善。许多信仰巫毒的人相信,人主要包含两个部分:ti-bon-angel和gro-bon-angel。前者指善的小天使,后者指善的大天使,有时被各模拟为意识和灵魂,两者皆具有某种程度的死后生命,但善的大天使或灵魂死后才有可能成为Loa精灵。
1982年,美国《国民询问报》上,曾刊登了一位名叫纳西斯的海地黑人被变成“还魂尸”的遭遇。据称,1962年,纳西斯因财产纠纷被哥哥串通巫师所害。
198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植物学家韦德·戴维斯及生理系专家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还花钱买来当地巫师的“还魂药粉”,通过对其进行药理分析之后认为,海地的巫师大都利用河豚素或蟾蜍毒素来制成所谓的“还魂药粉”,这些药粉能影响人的心脏或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受害人误食或接触这些药粉会出现假死状态,还魂尸。
他先是莫名其妙地病倒,然后又觉得自己全身冰凉,并迷迷偶偶地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已死亡,还感到自己被埋进坟墓,后来又被缚住双手带到一个农场,和100多个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一起干活。终于有一天,工头忘了给他服药,他才恢复神智逃离魔窟。直到1980年,当他得知哥哥已经去世,才怀着复杂的心情返回了故乡。后来,海地太子港精神病中心的有关专家对纳西斯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最后的医检报告是:“他确实是被施行过还魂术。”
2001年,美国联邦官员偶然截获了一个由日本寄往美国一家私人住宅的可疑包裹,里面藏有几只装有白色晶体粉末的玻璃瓶。起初,联邦官员极为兴奋,他们以为查获了一批海洛因。但现场的初步鉴定表明,这并不是毒品。为谨慎起见,联邦官员将样品送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沃莫尔国家实验室,请那里的专家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令人震惊,这种粉末原来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河豚毒素,英文缩写为TTX,而1克河豚毒素的毒性是1克氰化物的1250多倍。
巫毒是一个很原始没有组织和文字教义的宗教。巫毒教的发展结合了非洲、西印度群岛印地安原始宗教特点,还加上天主教的仪式和圣礼。巫毒教教义认为:现存的天下万物,都不过是一种表象,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灵魂力量在活动。这个灵魂世界的首领是个名叫力格巴的神,他是人与幽灵的媒介,其他还有蛇神等。巫师和术士则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在巫毒教的繁杂仪式中,拜祭时要向这些神抵祷告,求神帮助。巫毒教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午夜祭礼仪式,一般都是在丛林深处的庙宇里举行。仪式首先是大祭司祷告、念咒和奠酒,然后在地上画些灵符祭神,最后是进行唱歌、击鼓和跳舞等其他活动。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巫毒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这种恐惧心理和周围群体的无形压力,使巫毒教在海地变得神秘莫测。已故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就曾利用巫毒教迷惑和愚弄百姓。他自称有大祭司的权利,又封他手下那些残忍好杀的秘密警察为“回巫术师”。这种恐怖统治,更助长了巫毒教的猖獗。
除了历史政治的破坏,巫毒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威胁就是西方媒体所塑造出来的极为负面的刻板印象,例如使用咀咒用的小人形、招揽“恶灵”、可怖的夜间仪式,或是丑化的活体献际仪式。召唤邪灵,以人偶当咒诅道具,在夜晚进行血腥仪式。
很少有宗教像海地的巫毒教一样被如此严重地误解。世界上有很多人看到一张伏都仪式的照片可以自信地说:“对,这是巫毒教。”但当进一步询问时,很少有人可以条理清晰地谈出这一信仰的核心教义。对于Anthony Karen,一个曾周游海地多年的摄影师来说,巫毒教是一个迷人的题材,而且——在某种现实意义上——是他获得假期的途径。“大约13年前,”他告诉LIFE.com,“我正处于我人生中一个困难的过渡期。不知怎么的,我就觉得海地在召唤我。我去了那里,然后亲眼看见了巫毒教的仪式。同在这一次旅行,我发现了我对于摄影新闻工作的热情。”
本文发布于:2022-11-05 17:2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35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