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颗钻石,大徐小学、倪黎霞创作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2-11-05 16:19:44 阅读: 评论:0

文章内容

经过严格的考试,我在一家出售珠宝的商店当上了临时售货员。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两星期下来,我听到部门经理对老板说:“她是个好孩子,我建议留用她……”

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老是在柜台边溜达。从他苍白忧郁的脸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失业者。

这时,部门经理吩咐我取个珠宝盒。盒子放在高处,要爬上一架小小的扶梯才够得着。我在下来时,一不小心,衣袖带翻了一个盛着钻石的托盘,我赶紧伸手抓住盘子,但还是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

部门经理走了过来。“赶快捡起来,”他说,“放回去。”

我迅速从地上拾起五颗钻石,却怎么也找不到第六颗了。我找遍了墙角和柜底,就是找不到!“怎么办?”我焦躁不安,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蓦地,我想起了那个人:“准是他拿了钻石。”因为钻石最有可能滚到他刚才站着的地方。这时,他正向外走。

当他就要推门出去时,我喊道:“对不起,先生!请等一下!”

他转过身来,“你有事吗?”他脸上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大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于是,我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请多多关照。”

他也看了看我,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是的,工作的确是很难找。”他回答,“我能肯定,你在这里干得不错,祝你好运!”他伸出手握住了我的手。略一停顿,他松开了手,推门离开了珠宝店。

我伸开手,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学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能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懂得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颗钻石》。

理解钻石:经过琢磨的金刚石,是一种贵重首饰。

(二)学生自学文章

1.学生自学。

①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②自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③一边读,一边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三)反馈

1.明确: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故事。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一个失业的、贫穷的人捡了一颗,在售货员理解和尊重的感召下,那人把钻石还给了她。

2.指名读一读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临时:暂时,短期。

来之不易:得来的不容易。

忧郁:忧伤,愁闷。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急躁不安:着急而烦躁,不安宁。

关照:关心照顾。

3.把两个人的对话多读几遍。体会当时他们是怎么想的。

钻石准是那个人拿的,“我”要追回。当看到“他脸上的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更证实了这一点。”“我”想到了母亲的那句话,“大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真诚的话语和善良的心换取他对我的信任,同时又不伤他的自尊,又传递了对他的信任。那个人会想:售货员已经猜到是自己拿的了,很心虚,当售货员看着他的眼睛说的那番话,他很有同感,现在工作很难找,而且售货员很尊重他。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我不能给她添麻烦。

4.谈一谈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五)总结

学了本课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教案点评:

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边读边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通过对两个人对话多读几遍体会当时他们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从而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加深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做个心地善良的人,同时相信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5.你认为售货员善良吗?失业者善良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勾出两人对话的句子,练读。

(一)、抽读。(纠正字音)

(二)、同桌分角色读。调动情感体会思想感情。抓住“急忙”“焦燥不安”“不自然”“友善”等词语进行体会。

(三)、同桌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我”与失业者的思想感情。

6.两人对话之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躺在手心)

语言与动作应协调,师作指导。

拓展题(可以询问教师)

(一)此事给“我”什么启示?

(二)“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请多多关照。”这一句的弦外之意是什么?

文章赏析

作者:大徐小学 倪黎霞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冗长的故事情节,没有浪漫的情感抒发,有的只是淡得不能再淡的质朴情怀——善良!所以,在指导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让学生体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善良之美。这一点是比较成功的。

本课的故事内容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故事。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捡起五颗,一颗被一个失业的,贫穷的人捡了,在售货员理解和尊重的感召下,那人把钻石还给了她。

在钻石失而复得的过程中,没有争吵,没有责备,更没有大打出手,只有人物之间的简单对话及说话时的神情。所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及其神情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尤为重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我是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的。

学生提出:“他脸上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为什么?我顺势引导让学生体会失业者说这句话前,转过身来那短短一霎那间的内心活动和售货员也就是“我”看到失业者表情时的内心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懂得失业者捡起钻石时被生活所迫,和“我”对失业者的尊重与理解,致使这些小人物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后面安排的失业者还钻石时的动作表演,为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个动作的印象,从而更深切的体会小人物之间的这种钻石般闪闪发亮的高贵品质——善良、尊重、理解,从而得到精感的升华。事实证明,学生的感悟能力一点也不逊色,只要给足他们读的时间和适时的点拨,就会给你带来惊喜。最后部分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想象,也为了检测一下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是否到位,而事实证明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母亲的那句“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话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这才有学生在小练笔当中表现出来的同情“这么善良的人怎么会失业呢?”“真希望他能快点找到新工作”等。

从感情基调和人物的内心感悟上,我这节课应该是成功的,但也有些地方存在不足。比如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质疑导入,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我没有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加以引用,虽然在对学生质疑的反馈部分我问过“读了课文你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在见学生都解决的基础上我就没有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梳理,之间进入下一环节检查就了,这样感觉与下面脱节。其实,本课的导入,我可以用猜测阅读,激发兴趣的方法。同样的先由课题进行猜想,课文会写什么,再与学完之后进行对照。这样我就可以梳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过来,那有些对本课没用的问题如“第六颗钻石长什么样?”等就不用浪费时间解决了,因为学完以后与自己猜想的一对照就明白了。

上完本课,胡老师告诉我:读,既是手段又是方法。思考来,觉得确实如此,你有指向,有目标的读,才能层层递进读出语文味,读出内在的东西。这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读时我应该明确让学生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再有感情的读,明确每一个环节的目的。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应该明确每一环的设计意图,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上完本课,我收获很多,使我懂得了预设问题和没有预设问题之间怎样联系和运用,还让我懂得了学生的收获与发展才是我们所要的。

本文发布于:2022-11-05 16:1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34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第六颗钻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