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小说,黄晖所著纪实性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05 06:46:03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恰同学少年》小说小说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很好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现行教育理念的完善、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品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1913~1918)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作品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我叫毛泽东
第二章 免费招生
第三章 论小学教育
第四章 经世致用
第五章 欲栽大木柱长
第六章 嘤其鸣矣
第七章
第八章 俭朴为修身之本
第九章 袁门立雨
第十章 世间大才少通才
第十一章 过年
第十二章 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第十三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十四章 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
第十五章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第十六章 感国家之多难誓九死以不移
第十七章 新任校长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驱张事件
第二十章 君子有所不为亦必有所为
第二十一章 逆书大案
第二十二章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第二十三章 到中流击水
第二十四章 书生练兵
第二十五章 学生人物互选
第二十六章 汗漫九垓
第二十七章 工人夜学
第二十八章 梦醒时分
第二十九章 男儿蔚为万夫雄

作品鉴赏

《恰同学少年》小说热情昂扬的青春气息,胸怀祖国的坦荡气魄,艺术创新与革命传统相结合的典范,唱响大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

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作品影响

《恰同学少年》小说《恰同学少年》一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方维夏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和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看了电视剧,也从当当网上买了书。今年儿子刚上大学,我送《恰同学少年》让他认真读读,意在引导他明白:今天的青年学子应该怎样读书?

今天的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用他们的言语、思想和行动,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读书先要立志,要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读书。“立志为修身之本”。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必须先回答“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说“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即立志的问题。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当时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应该被培养成合格的小学教师。但是,在当时时局动荡、军阀混战、社会不稳定、人心不安宁的境况下,接受新教育的师范学子,怎能只满足于学做个合格的小学先生?毛、蔡等青年学子面对民国初年这个多事之秋的社会现状,在求学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修学储能”“为革新社会的准备”的宏伟志向。而剧中人刘俊卿读书只为考取法政学校当官、只为让自己小家生活富足,缺乏为众人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的志向,结果是处处碰壁、走上歪门邪道。今天,青少年学子们似乎不再以志当存高远为荣了,读书为稻梁谋、为官位计、为黄金屋、为颜如玉的实用心态何其浓重。重新倡导和加强崇高理想教育,引导年轻一代树立远大志向,应该成为当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之主旋律。青少年学生当今应该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样,确立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其次,读书要坚忍,要有忍受清贫、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和精神。就读一师的学生,大多是贫寒子弟。杨昌济先生鼓励毛等弟子要以“坚忍”二字为读书与为人之精神,终生为之不懈。读书,不是享福,需要克服生计之苦,需要下苦功夫去读。毛泽东衣着朴素、勤奋好学,一双鞋子穿得露脚趾,杨昌济老师给两元钱让他买双新鞋,而毛泽东上街走到书店看到一本好书,就顾不上买鞋了;蔡和森不以家贫而自羞自卑,反而自尊自强自力,边读书边上街擦鞋挣钱。对照先辈青年时期自强不弃的艰难求学经历,现在我们的一些青少年学生却在物质生活上相互攀比,相互吃请,穿着要名牌,甚至奢侈浪费,而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有许多贫家子弟在父母不惜倾家荡产而送他们读书时,却不领父母深情、不珍惜大好时光去认真读书,而是贪图安逸、混张文凭;而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学生,日常生活浪费严重,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面对此种情形,我们的学校应该加强“俭朴为修身之要”“穷且益坚不坠落青云之志”的教育,不要把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浪荡公子和安逸小姐。

再次,读书要讲方法。具体要做到“八要”:

一要确立读书路径为“先博后渊”。广泛涉猎,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奠定知识基础,在各科合格基础上然后再学有专攻,求深求精。毛泽东没有门门课程优秀,但却在努力做到各科合格的前提下对文、史、教、政、法等有专门深入的探究,常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意。现在的学生只为考试和升学而读,读书面狭窄,又不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要好读书,苦读书,但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要“如饥如渴”,“贪婪地读,拼命地读”,刻苦读书但不死板僵化,联系当时实际为究时局问题之理和为改造社会储能而活学活用地读书,这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态度和方法之一。

三要“学问思辨行”结合。毛泽东经常强调“读书求知,主要靠自己”,靠“自学,自己学”,拟定自修计划,自觉研读、多写、多想、多问、研讨、辩论、辨析、力行,是坚持自主读书、自主研修、独立思考、质疑发问、共同讨论、身体力行相结合学习方式的典范。

四要“文明其精神”与“野蛮其体魄”相结合。读书的目的在于修学储能、文明精神、强健体魄,而在读书过程中,读书方式也要脑力与体力结合,要劳逸结合,静坐读书与体育锻炼结合,书本学习与活动学习结合,只有体质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学习时全神贯注;而且这也是读书之求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宗旨使然。毛泽东曾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与周世钊等其他骨干一道,以体育锻炼为中心,掀起了全校性的课外活动热潮。

五要交友切磋、共同讨论、共同提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毛泽东深会其意,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起草了一篇充满激情的而又是破天荒的“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的征友启事,寄到长沙各个学校,自此,毛、蔡等陆续组织成立读书会、学友会、新民学会等青年学生团体,一群热血青年在一起读书讨论、争议激辩、交流读书心得、探讨时局问题、研究学术问题、从事社会活动、锻炼身体、远足郊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各种群体交往和活动中增进友谊、增长学问、锻炼能力。

六要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相结合。毛泽东主张多读、活读有字之书,也提倡和力行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学习。读无字之书就是不读死书,强调关注社会和民众、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一师,毛与学友就利用暑假,到周边10多个县、村去做社会调查。组织各种社群活动,带领同学在各种活动中“饱读无字之书”,受益非浅,既增强了社会认识、人生阅历,也锻炼了实践活动能力。

七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毛泽东提倡读无字之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一师,毛组织同学成立各种团体,率领学友参与反对“二十一条”、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专制教育、勇敢智巧降伏北洋溃军保卫长沙古城等社会活动;毛与萧二人游学途经安化,巧妙地惩治了当地恶霸丁举人;组织工人夜学教工人学习文化,等等,都是毛泽东与同学学以致用的典型例子。毛泽东后来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为用而学,在使用中学习,最重要,也最有效。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为考而教,学生主要为考试为分数而学,说得直白些现在的基础教育某种意义上还是封建科举教育的翻版,学生学习的多是应考的书本知识,缺乏向实践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为立身处世和经事济世而学。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经世致用、经国济民,强调为“大我”、社会、国家和民族读书,是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大力倡导的学生求学方向。

八要“自教育”。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曾猛烈抨击旧教育“戕贼人性”、“蔑视人格”,批判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使其成为驯民和奴才的旧教育目的观,提倡“适合人性”的新教育——“自教育”。毛和同学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体验和实践“自教育”,他们自发成立读书会、学友会、新民学会等组织,自主读书,自力研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自教育”过程中,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迅速成长,后来大多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主持者和参与者,成为中华民族命运航船的驾驭者和自我人生命运的自主者。“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70年代对未来教育的预测和要求。

作者简介

黄晖,第26届电视“飞天奖”优秀编剧获得者,现居长沙。2007年凭借《恰同学少年》荣获中国电视剧艺术成就最高奖——飞天奖优秀编剧,年末编剧创作的“传奇大戏”《血色湘西》在湖南卫视引起收视狂潮。

2007年,作品《恰同学少年》红遍大江南北,不仅得到普通观众的追捧,同时也受到了国家领导高层的高度关注,黄晖凭此剧一举拿下电视“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年末,湖南卫视推出他编剧的“传奇大片”《血色湘西》,收视率节节升高。

本文发布于:2022-11-05 06:4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326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