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中山生平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写作背景】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中山时,正值孙中山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倥偬之际。就其内容来看,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土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泛滥的现象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继述…‘光大’先烈遗志,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清朝末年,(我们)革命党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危险,凭着坚毅不屈的精神,同残害民众的敌人相搏斗,遭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然而)牺牲状况的惨重,要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总督衙门这场战役最大(厉害了)。我们党的精英,(几乎)全部牺牲,它的损失可以说太大了。然而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大地,(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因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因此而变了颜色,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人民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气势浩大,)不可阻挡,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此而成功了。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为后人纪念)。
但是从民国开始建立(以来),事变战乱连续不断,(致使)黄花冈上(烈士)的坟墓,还埋没在迷乱的烟雾和杂乱的草丛之中。(一直)拖延到七年(之后),才有墓碑的建立;(到了)十年,才有(烈士)事略的编纂。可是(这)七十二(位)烈士,有的有记载却说的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没有事迹,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无法考证了,(正)像史书上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司马迁善于传写游侠〔的手笔),也不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这就)越发能(使人)悲痛啊。
邹海滨先生,把他所编辑的黄花冈烈士事略(拿来),向我索求序言。那时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环顾国内的情况,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严重,可是我(在)三十年前所主张、倡导的,被诸位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去争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它们照旧没有得到实行。(正因如此,)那么我这次行动所担负的责任,比三十年前更重大了。假如全国人民都(能)本着诸位先烈的牺牲精神去为国家奋斗,协助我完成这一重大责任,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真正的中华民国,那么这一部开创国家的流血斗争史,就可以流传到世间永不磨灭。否则(我们)就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将它发扬光大,而只是对他们的遗事徒发感慨,这实在是我们(这些)后来人的耻辱啊。
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勉励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
一词多义
·顾
①顾自民国肇造 但是
②赢得仓皇北顾 回头看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④大行不顾细谨 顾及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
·倍
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加倍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加
③焉用亡郑以倍邻 增加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叛
·乘
①变乱纷乘 追逐,这里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②乘犊车 驾车,坐车,骑马
③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
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机
·或
①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 有的,有的人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的人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词类活用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使……悲泣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光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发扬光大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传:名词作动词,替……作传
通假字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菁】通“精”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者。 【纪】通“记”;记载
滋可痛【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唱】通“倡”;提倡,倡导
古今异义
满清末【造】造:古义:时代 今义:制作
【丐】序于予 丐:古义:索求 今义:乞求
【视】清季有加 视:古义:比较 今义:看
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徒:古义:只,仅仅 今义:步行,徒弟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以为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
【状语后置句】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定语后置句】
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省略句】
风云因(之)而变色。
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之)成。
(是)滋可痛矣。
时余方以讨贼督师(于)桂林。
并以(之)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被动句】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本文发布于:2022-11-04 18:2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9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