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此后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州守鲍龙重建毁于大火的望海楼,称“望阳楼”。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望海楼复又倒塌,惟存遗址。清康熙年间再次重建,称“靖海楼”、“鸣凤楼”,当地老百姓都喜欢把其称做“望海楼”,被誉为“江淮第一楼”。抗日战争期间拆除城墙时,这座古人看作是“文运命脉”的名楼被拆毁。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作为人文泰州重现历史文化古迹的重要举措,2006年6月,望海楼重建工程拉开序幕,2007年7月正式开放。望海楼前,姹紫嫣红的花坛中,矗立着一座重2.8吨,高3米的世纪宝鼎,这是新世纪的象征,也是新望海楼的点缀。被誉为“江淮第一楼”的名楼高32米,取宋代建筑风格,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栗壳、青灰色,古朴典雅,登顶层可远眺城区。
本文发布于:2022-11-04 13:1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8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