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八景
◇刘发厚
清朝康熙年间的《蒙阴县志》所载之蒙阴八景:
1.南山仙洞在城南五里蒙阴山巅,即汉承宫隐处。(出自汉代)。
2.蒙山叠翠在城南三十里,山绵亘三百余里,历费、蒙、沂诸境。邑(指蒙阴)居山之阴,远眺岩峦,苍翠欲滴。
3.汶水拖蓝在城东三十五里苏家堠之西与桃曲河汇流处,其中独有方广数丈,严冬不冰,其下必泉脉之所出也(出自元代)。
4.堂阜遗址在城西北三十里西高都庄,世传管子脱鲁囚处。旧有夷吾亭,今久废(出自春秋)。
中山晚照5.龙泉漱玉在城西四十里汶南村,水势喷薄,淙淙作碎玉声。夏月临之,冷然忘暑。
蒙阴八景之六:中山晚照6.中山晚照在城东北六十里坦埠集之西北,有中山古刹,昔年金碧辉煌,今就倾颓也(出自汉、唐、金)。
7.张子书堂在城东北三十里莫庄之西北,即北麓书院也,久废,傍有洗砚泉(出自明代)。
8.敖峰卓笔在城西北四十里,跨新泰县界,一峰插云,望之如削。
以上是清康熙二十四(1685)年版《蒙阴县志》所载当时的蒙阴八景之全部资料。
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人为的缘故,自然的作用,其中一部分已经无法成其为一景了!
诚然,蒙山叠翠之景观,一直是蒙阴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在不断升级的开发下,逐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它在所有旧八景中,可谓独占鳌头,依然焕发着青春。
敖峰卓笔,由于不在蒙阴境内,《蒙阴县地名志》不曾收录,所以很多人尚不熟悉。其实,它是从蒙阴西部向西观看新泰东部之青云山的景象。
敖山,现名青云山,又叫锥子山,东南部山势陡峭。在蒙阴西部远眺,奇峰突兀,形似尖锥,如巨笔卓立耸入云霄,很是壮观。因山在新泰,看在蒙阴,故有:“新泰岭,蒙阴景”之说。现在仍然不失为一景。
南山仙洞,在蒙阴山(城南边2.5公里,海拔417米)之阳悬崖上,因古时有齐鲁名士隐居,故又称仙人洞,为一天生石洞,深19米,宽15米,高4.5米,四壁奇丽,顶部穹窿。西壁雕有人物图画,还有诸多残碑,洞顶常年滴水,洞内冬暖夏凉。仙人洞尚未被人们完全遗忘,不时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前来观赏。
汶水拖蓝,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在蒙阴县界牌镇苏家堠村西,距离我的出生地仅有几公里,就是位于当年东汶河与桃曲河汇流处,有数丈水面,严冬不冰,雾气腾腾,天晴时,水平如镜,水色湛蓝,映上天空,群山倒影其中,天水浑然一色,十分美丽。据老人们讲河上还有一座月牙桥,更添色彩。但是1959年,岸堤水库(今云蒙湖)建成蓄水后,早已不复存在了。
堂阜遗址,谁也说不清究竟位于何处了。八年前,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到西高都村自西向东的小河旁,寻觅所谓的堂阜遗址,没有访到一个知情人!实在大失所望!什么夷吾亭、八愣碑更是不知在多少年代前就早已毫无影踪了。只剩下春秋时代管仲在此由鲁国的囚犯一耀变为齐国上卿的故事,还在少数文人之间流传着。可以说,已经无景可言了。
龙泉漱玉,由于所在地汶南,早已划归新泰市,且世事变迁,已经无从查找--实为名存实亡。
中山晚照,出处就是中山寺林场,远近闻名的蒙阴八景之一“中山晚照”,古时吸引的历代文人墨客趋之若鹜。但是,如此之奇特景观,只有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下午寺周山林存在大量云雾,而西方晴朗,太阳就要落山之时,云雾经夕阳照射、折射的作用,出现奇异的光学现象,使得整个青山之上霞光满天。照亮山谷,非常壮观。这种奇观实际就像海边的海市蜃楼一样,只有在多种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才能偶然看到,且时间短暂,故很少有人看到。由于极为罕见,所以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啊!中山晚照,只是虚无的想象罢了。
不过这里的中山古刹,和对面“文革”时期的地下掩体工程,还是吸引人的地方。
张子书堂,在旧寨西北10公里的司马寨山前,莫庄河北的书堂村有北麓书院遗址。是元朝张垫变卖家产,教书育人的地方,由于张子教学认真,学生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他官府授官不就。晚年贫病交加、步履维艰,仍是循循善诱,教导学生。过去尚且有些文人墨客前来缅怀他,但是如今已是门可罗雀啦。
这些就是蒙阴旧八景目前的现状,其中除蒙山叠翠、敖峰卓笔外、南山仙洞,不失为景以外,其他的景观与现在的完庄地下银河、孟良崮、云蒙湖、岱崮地貌等比较,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了。因此,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所谓的旧八景,应该重新审定了,新八景,应该推陈出新了!
(注)是:中山晚照;张子书堂;南山仙洞;堂阜遗址;汶水拖蓝。
本文发布于:2022-11-04 10:1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7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