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流

更新时间:2022-11-04 09:20:30 阅读: 评论:0

内容介绍

本书由山西省水利厅组织近百名技术人员历时两年多调查、整编、测绘大量资料后编写而成。全书以主要河流水系为脉络,对全省5条大河、48条中等河流、397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小河的水系特征、流域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系列资料及开发利用情况逐条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供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自然地理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河流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孔子曰“智者乐水”。河流两岸曾是人类最早的栖息繁衍之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依傍大河而生。中华文明发祥于黄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孕育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开端于恒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渊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即使在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以后,多数人口和多数大都市仍然选择依托河流栖息、发展。

山西地处万里黄河的中游,也是海河水系的源头,这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华夏儿女的祖先曾在这里疏导水流,引水灌溉,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山西四周都为山河所环绕,有“表里山河”之称。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的地形条件,使得山西拥有众多的河流,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 000km2的大河有5条,流域面积小于10 000km2、大于1000km2的中等河流有48条,此外还有流域面积小于1000km2、大于100km2的小河流397条。从远古大禹治水的传说,到战国时期智伯渠、隋朝姚暹渠的开凿,直至一大批近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山西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洪涝灾害的防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水的问题作为关系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又一次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依存、开发、掠夺、和谐四个时期。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后,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类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招致了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当人类认识到这种掠夺式开发的严重危害后,便开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境界。

当前,水利工作者面临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四大水问题的艰巨任务。这些问题表面上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例如,对河川径流的过度开发,在河道治理中不考虑给洪水以出路,开荒、采矿破坏地表植被和径流的形成条件,大量向河道排放工业及城市生活污废水等行为均属此类。因此,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解决山西当前面临的四大水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包括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

要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为了全面掌握、反映山西省河流的基本情况,为河流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6月,山西省水利厅领导做出了组织编写大型工具书《山西河流》的决定,并对编写内容、体例、进度、分工提出了明确要求。编写工作由水利厅领导亲自挂帅,水利厅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组织,全省各市、地水利(水务)局都建立了写作班子,并邀请水利专家担当几条大河综述部分的写作。各承担单位按照水利厅召开的《山西河流》编写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分工开展了工作,即使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这项工作也没有停止。经过两年多

的艰苦努力,这项凝结着全省近百位水利科技人员心血的著作终于面世了。

根据山西河流的特点,本书在编排中分为山西河流综述、上篇——黄河流域、下篇——海河流域三个部分,各部分以较大的河流水系为章,章以下按照河流的干支流从属关系分节、分段,逐河进行描述,收录的范围是流域面积在lOOkm2以上的河流。

全书分10章进行阐述:上篇——黄河流域分为黄河干流、汾河、河口一龙门区间入黄支流、龙门一沁河区间入黄支流、涑水河、沁河,计6章;下篇——海河流域分为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漳卫河,计4章。

本书所采用的行政区划和经济、社会统计资料为2000年年底的数据。

山西省流域面积大于lOOkm2的河流有450条,面对如此众多的河流,要系统、准确的调查、整理、分析、描述其自然地理、气候、水文、泥沙、旱涝灾害、水土流失、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流域社会经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由于河川径流具有很大的时空变异性,一些中小河流缺乏系统的观测资料,还有很多河流是第一次以水系、流域为单位进行与河流有关的各类数据的收集、统计、调查,不能采用统一的水文系列,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本书几经修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切期望读者谅解和批评指正。

编写《山西河流》,加深了我们对山西河流的了解和热爱。给河流以健康和生命,再现山西秀美山川,是我们毕生的追求。阅读《山西河流》,也将加深您——亲爱的读者对山西河流的了解和热爱,这是我们衷心的期望。

作品目录

前言

山西河流综述

上篇黄河流域

第1章 黄河干流山西段

1.1 河流基本情况

1.2 黄河大北干流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

1.3 黄河小北干流的治理与开发

1.4 潼关以下河段的开发利用

第2章 汾河水系

2.1 汾河综述

2.2 大庙河

2.3 中马坊河

2.4 西马坊河

2.5 新堡河

2.6 鸣水河

2.7 五村河

2.8 东碾河

2.9 岚河

2.10 涧河

2.11 狮子河

2.12 天池河

2.13 屯兰川

2.14 原平川

2.15 大川河

2.16 柳林河

2.17 杨兴河

2.18 潇河

2.19 乌马河

2.20 昌源河

2.21 惠济河

2.22 柳根河

2.23 龙凤河

2.24 侯堡河

2.25 磁窑河

2.26 文峪河

2.27 静升河

2.28 仁义河

2.29 交口河

2.30 段纯河

2.31 北涧河

2.32 南涧河

2.33 对竹河

2.34 团柏河

2.35 轰轰涧河

2.36 午阳涧河

2.37 三交河

2.38 大洪峪涧河

2.39 霍泉河

2.40 洪安涧河

2.41 曲亭河

2.42 仙洞沟河

2.43 龙祠河

2.44 涝河

2.45 邓庄河

2.46 豁都峪河

2.47 三官峪河

2.48 南贾沟河

2.49 滏河

2.50 浍河

2.51 三泉河

2.52 三交河

2.53 马壁峪

2.54 黄华峪河

2.55 瓜峪河

第3章 黄河河口-龙门段各支流

3.1 黄河河口-龙门段各支流综述

3.2 苍头河

3.3 偏关河

3.4 大石沟河

3.5 县川河

3.6 朱家川河

3.7 小河沟河

3.8 岚漪河

3.9 杨家坡沟

3.10 蔚汾河

3.11 孟家坪河

3.12 赵家坪沟

3.13 张家坪河

3.14 芦山沟河

3.15 八堡水河

3.16 兔坂河

3.17 曲峪河

3.18 青凉寺河

3.19 月镜河

3.20 湫水河

3.21 三川河

3.22 留誉河

3.23 屈产河

3.24 小蒜河

3.25 义牒河

3.26 和合河

3.27 芝河

3.28 昕水河

3.29 清水河

3.30 鄂河

第4章 黄河龙门-沁河段支流

4.1 黄河龙门-沁河段各支流综述

4.2 遮马峪河

4.3 葡萄涧河

4.4 洪阳河

4.5 八政河

4.6 曹家川河

4.7 泗交河

4.8 五福涧河

4.9 板涧河

4.10 毫清河

4.11 西阳河

4.12 横河

第5章 涑水河水系

5.1 涑水河综述

5.2 沙渠河

5.3 姚暹渠

第6章 沁河水系

6.1 沁河综述

6.2 赤石桥河

6.3 紫红河

6.4 白狐窑河

6.5 狼尾河

6.6 青龙河

6.7 龙头河

6.8 蔺河

6.9 李元河

6.10 王村河

6.11 泗河

6.12 兰河

6.13 石槽河

6.14 马壁河

6.15 苏庄河

6.16 龙渠河

6.17 沁水县河

6.18 山泽河

6.19 端氏河

6.20 侯村河

6.21 芦苇河

6.22 获泽河

6.23 西冶河

6.24 长河

6.25 丹河

下篇海河流域

第7章 永定河水系

7.1 永定河综述

7.2 洋河

7.3 桑干河

第8章 大清河水系

8.1 大清河综述

8.2 唐河

8.3 沙河

第9章 滹沱河水系

9.1 滹沱河综述

9.2 孤山河

9.3 虎山河

9.4 龙山河

9.5 羊眼河

9.6 双井河

9.7 峨河

9.8 峪口河

9.9 中解河

9.10 苏龙口河

9.11 阳武河

9.12 北云中河

9.13 南云中河

9.14 牧马河

9.15 同河

9.16 小银河

9.17 清水河

9.18 乌河

9.19 龙华河

9.20 黑砚水河

9.21 绵河

9.22 松溪河

第10章 漳卫河水系

10.1 漳卫河综述

10.2 清漳河

10.3 浊漳河

10.4 卫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2-11-04 09:2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7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山西河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