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曾经有过两条烧酒胡同,一条在王府井大街,已于民国时期改名为韶九胡同;另一条位于朝阳门内大街北小街,清朝乾隆年间名为西烧酒胡同,宣统年间更名为烧酒胡同.2001年拆迁前,烧酒胡同全长三百余米,南起朝阳门内大街,南北走向不足百米向西转弯,变为东西走向,一直通向朝阳门内北小街。
在这条并不起眼儿的小胡同里,竟先后有清代的十几位皇族子孙在此居住过。
第一位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三个儿子赖慕布,因战功卓著被封为“辅国公”。第二位是恒亲王允祺,康熙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于康熙四十八年在烧酒胡同建府,府址就是后来的烧酒胡同三号院所在地。允祺之后,其后人先后五代六个人居住于此,直到嘉庆皇帝当政时,允祺后人的爵位递降为镇国公,无权再在王府居住,只得迁往他处。恒王府改为惇王府,成为嘉庆皇帝第三个儿子——绵恺的府邸。在此期间,还有一位贝勒在烧酒胡同安家,他就是怡亲王允祥的长子——贝勒弘昌,这位贝勒爷性情直率,因对他的叔叔——雍正皇帝继位有看法,一直被怡亲王拘禁在家中,直到怡亲王死后,才得以恢复自由。
在烧酒胡同居住过的清代皇族子孙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数第二代惇亲王——奕谅。奕谅原本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据说如果他能早六天出生的话,他在历史上的身份恐怕就不是王爷,而是皇帝了。原来道光皇帝的大儿子奕讳因不好好读书并时常威胁老师,23岁时被道光皇帝一脚踢死,二儿子、三儿子均死于幼年。就在道光帝着急皇位无人继承之时,全嫔、祥妃、静妃三个嫔妃先后怀了身孕,于是道光帝决定把最先出生的阿哥立为皇太子。按生产日期推算,第一个出生的应该就是奕谅,但全嫔偷偷吃了催产药,最终全嫔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先于奕谅六天出生了。本应该是四爷的奕谅成了老五,又因惇亲王绵恺无子,奕谅在9岁时被道光帝过继给了绵恺,遂住进了烧酒胡同里的惇王府,成为了第二代惇亲王。
奕谅之后,奕谅的孙子、曾被慈禧定为光绪皇位接班人的“大阿哥”溥儁因义和团事件被驱逐出皇宫后,于光绪二十八年回到烧酒胡同惇王府居住。此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和皇族家道的没落,惇王府也逐渐被王府的后人变卖、典当,烧酒胡同中的这座王府渐渐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烧酒胡同2001年12月拆迁,原来东西走向的一段成为了今天朝阳门北小街12号院的一部分,南北走向的一段虽然仍称之为烧酒胡同3号院,但已没有了一丝胡同的味道。
本文发布于:2022-11-04 06:1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6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