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广义的哀伤是指因为任何的丧失而引发得哀伤情绪体验。
狭义的哀伤是指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附的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这境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哀伤辅导:是协助人们在合理时间内,引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地完成悲伤任务,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
哀伤辅导在学校系统中的应用
丧失事件发生后,学生肯定会出现害怕、悲伤等情绪;好多学校的老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处理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一样,说一些有道理而没有效果的话,所以哀伤辅导理念和技术有必要普及,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处理情绪,并帮助学生接受自己的这些情绪。只有让教师接受哀伤辅导培训,才能更系统地做好学生的辅导。可见教师学习哀伤辅导对学生的重要性。
哀伤辅导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
国内大多数医疗系统没有死亡教育、哀伤辅导。患者、家属甚至一些医护人员都无法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家属则将其归咎于医生、医术、医德,而医生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在病患去世时,无法提供及时、专业的哀伤辅导,帮助病患家属度过悲痛期。而一些看惯了生老病死的医护人员也很少与患者真诚沟通。
伤医者的认知系统大多不够健全,性格暴躁或自卑,遇事习惯诉诸暴力,敏感多疑,戒备心强。他们一方面偏执地认为医生都是骗子,把医生的善意解读成恶意,另一方面,由于医学素养的不足,不自觉地又把医生神化,认为医生无所不能。在这种矛盾的认知中,当治疗结果与期望不符,暴力不期而至。
哀伤辅导在政府机关中的应用
所谓政府机关是指军队、警察、监狱和劳改以及社区等系统。
很多民警自己都没有想到,在接受了一次心理哀伤辅导之后,他们会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一面:几名“老”民警嚎啕大哭,一位女警得以正视藏于内心许久的伤痛……
2009年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云南省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超过58%的民警出现了各种心理症状,近24%的民警在至少一种心理症状上已达到中等甚至严重程度。
其实,很多心理创伤会在长时间后被遗忘,但是,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下,一些民警得以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逐渐走出了潜藏在内心的阴影。
哀伤辅导及其在殡葬服务中的应用
某丧亲者永远难忘的是2006年5月某天在太平间中等待殡仪馆工作人员来接运她丈夫遗体的40分钟里她的丈夫孤零零地躺在破旧、灰暗、冰冷的小房间里那张已锈迹斑斑的钢丝床上后脑伤口处的血水慢慢地渗透湿透了包裹遗体的布单湿透了垫单和草席渐渐地在地上演变成大大的一滩血水令丧亲者更加心碎。
丧事一个月后该丧亲者还无法正常上班。丧事七个月后该丧亲者一提及丈夫就想起这一幕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很显然丈夫的突然离世及不到位的殡葬服务留给她的心理创伤有多大。
所以研究者和殡葬服务工作者们在努力探索中国式的悲伤辅导方法现将其研究成果概括如下:一殡葬服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悲伤辅导是帮助丧亲者割断依附关系的渐进过程。
哀伤辅导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知识更新和岗位竞争的紧迫感增加。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企业改制、主辅分离、机构重组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过程中,必然会精简冗员或淘汰落后的技术,这就使员工在掌握岗位新知识、新技能等问题上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员工为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岗位竞争的紧迫感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这时候做员工的心理辅导工作那便是必不可少的。
哀伤辅导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因失落引发的哀伤、希望通过学习改善情绪困扰、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的人,学习哀伤辅导能有效的改变现状。通过学习心理学更好地影响和帮助家人、朋友。
1、成长性丧失的人——源于生命规律和人在生活中做出的选择取舍。
因出生而失去在母腹中那份舒适与安全的感觉;
因弟妹的诞生而失去过去那份无需与别人分享的父爱与母爱;
入学象征着孩子与父母进一步的分离;
青春期的种种身体变化提醒着人们儿时不再;
失恋、单恋或暗恋都意味着付出的感情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毕业、就业和失业、下岗都意味着告别了曾给自己提供保护与哺育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成长性的损失还包括:结婚;儿女的出生;工作的升迁;搬家;子女长大离家;父母离世;自己身体机能的退化、空巢、年老、患病、退休、老朋友与配偶陆续辞世……
2、创伤性丧失的人——源于生命中一些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的事件。
例如:
天灾人祸、战争、矿难、工业及交通事故、股灾、被虐待、被遗弃、出卖、非礼、强奸、性侵犯、乱伦、夫妇分居、离婚、不育、生下有先天残疾的婴儿、堕胎、小产、婴儿夭折、“白发人送黑发人”……
创伤性损失所带来的压力与创伤,源于它的突发和不可预测性。
3、预测性丧失的人——源于人的预期,并没有真正发生,也不一定真正出现。
例如:
被诊断患上长期疾病或不治之症的病人及其家属,因预想病者随着病情恶化而失去正常、独立、自主的生活;
预想病者会失去选择饮食、活动的自由;
预想病者的恋爱、婚姻、就业前途等亦将受到限制;
病者将不久人世,年幼子女因预想可能失去父爱或母爱;
病者将不久人世,配偶因预想可能失去妻子或丈夫;
……
原则一:协助生者体认失落,鼓励生者谈论失落
原则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
原则三:协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中活下去
运用问题解决方法:了解生者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及如何解决。
针对重要角色即性伙伴的失落,讨论被触摸和被拥抱的需要。
不要鼓励新近失落的生者做任何重大改变生活的决定。
原则四: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注意新的关系的建立,必须生者真正欣赏对方,且没有阻碍悲伤的完成。
原则五:允许时间去悲伤
原则六:阐明正常的悲伤行为
原则七:允许个别差异
原则八:提供持续的支持
原则九:检查防御及调适形态
原则十: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1倾诉宣泄式空椅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扮演一个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失败者,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空椅子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来访者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来访者充分地体验冲突,而由于来访者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
此技术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当事人面前,假定丧失客体(亲人、朋友或希望等)坐在/放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内心里想对他/它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这个过程帮助当事人完成了与丧失客体没有来得及的告别,宣泄了当事人的思念与哀伤,处理其内心的自责与歉疚。
2角色扮演。
让当事人扮演丧失客体的角色,通过扮演,换位思考,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深深理解所扮演角色的想法,体会到丧失客体对自己能够好好生活的期望,以此作为调节消极情绪、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之一。
3仪式活动。
仪式活动通常代表结束一个活动,同时开始新的活动。哀伤辅导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让当事人正视丧失现实,而且在心理上接受与丧失客体的分离。仪式活动,如追悼、写信、鞠躬、写回忆录等利于当事人完成健康的分离,引导新的出发。
4保险箱技术。
保险箱技术是一种很容易学会的负面情绪处理技术,是靠想象方法来完成的。辅导者指导当事人将丧失导致的负面情绪放入想象中的容器里,即将创伤性材料“打包封存”,以实现个体正常心理功能的恢复。另一种做法是辅导者指导当事人将已失去的美好部分锁入一想象的保险箱里,钥匙由他自己掌管,并且可以让他自己决定是否愿意以及何时打开保险箱的门,来重新触及那些记忆以及探讨相关事件。此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当事人的负面情绪。上述哀伤辅导技术只能处理丧失当事人的一部分问题,即情绪困扰。而社会支持,即一些亲友或支持性团体主动的帮助对当事人是很重要且有效的。分享相关体验,提供实际的建议及讨论应对方式能够帮助当事人更快的从丧失事件中走出来,开始新生活。
初阶学习课程内容
哀伤辅导初阶主要讲的内容主题是从浅到深的。首先先了解失落:失落的性质与类别;其次是了解哀伤:现代人哀伤谘商的需求、了解一般性哀伤的反应、认识哀伤的历程与阶段论、理解哀伤的自体心理学基础、认识角色转化谘商原理。第三部是了解哀伤辅导的使用技术与原则:哀伤谘商常用技术(一)、哀伤谘商常用技术(二)、哀伤谘商的实施原则、助人者的自我准备;最后用活动的形式结束:哀伤谘商团体的方案、结束与告别哀伤。
讲到主题必然离不开课程中穿插的操作或体验性活动,这其中包括:1.相互认识;2.助人者的死亡观;3.绘画在展开哀伤会谈的运用;4.叙说失落的故事;5.增进现实感的技术;6.体验与学习表达失落事件的情绪;7.体验与学习表达失落事件的情绪;8.书写技术的运用;9.改写个人生命剧本;10.自我统整失落经验与谘商工作;11.方案设计、12.告别哀伤与结束会谈的技术
进阶学习课程内容
进阶学习的内容主题大致包括这些能够处理各种现象的哀伤处理的应用:死亡概念发展与哀伤、儿童与青少年的哀伤反应、儿童与青少年的哀伤处理;复杂性哀伤的定义与类别、复杂性哀伤的防卫机转、临终病患的防卫机转;自杀遗族的哀伤、他杀遗族的哀伤;哀伤者的梦、空椅技术与演梦技术在哀伤谘商的运用;创伤性哀伤诊断、创伤性哀伤的处理;宗教、灵性与疗伤、结束与告别哀伤
进阶培训内容中的操作或体验性活动包括:1.早年失落经验回忆;2.绘画与儿童会谈的运用;3.故事与绘本在儿童哀伤会谈的运用;4.个人的未完了哀伤叙说;5.检视个人的哀伤性质;6.失落的梦境分享;7.哀伤梦境演出体验与空椅技术的体验;8.小组讨论与分享;9.创作与疗伤;10.小组讨论与分享;11.告别哀伤与结束会谈的技术。
四川芦山地震,牵动着国内外所有社工人的心。包括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给幸存者带来的头号情绪影响就是因丧失而导致的哀伤。未被合理应对的哀伤会给人带来很多负面后果。而人们对哀伤的处理恰恰存在很多误区,常见的有:认为时间会治愈一切;哀伤者应该独自应对哀伤;让哀伤者为了别的人要坚强;让哀伤者“别只想着坏的方面”;建议哀伤者用新事物替代丧失的人或事物;保持忙碌,等等。
研究人员曾对哀伤者进行调查,发现能对哀伤者产生帮助作用的表达、反应或理解有:
(1)“我难以想象这带给对方的心碎(或痛苦、绝望、沮丧等)”。每一段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哀伤者都是独特的,旁人永远不知道他们的感觉到底怎样。这种表达方式既真实,又不会冒犯哀伤者。
(2)“我不能想象对方现在的感觉,但我记得当我外婆去世的时候,我感到……”旁人虽然不知道哀伤者的感觉,但却知道自己在经历类似事情时的感觉。分享能够表达同情、产生共鸣。
(3)可以向哀伤者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和想法,但应避免评价、批判或分析等语言。
(4)可以问“发生了什么?”大多数哀伤者的家人和朋友因担心令哀伤者感到伤心难过,都会尽量回避这个问题,但这样反而会使哀伤者感到被隔离、被孤立。
(5)允许移情作用的产生。比如,当听到哀伤者讲述经历时自己也想哭,那就让眼泪自然地流下来,而不必刻意强忍着。这样,实际上也为与哀伤者的沟通交流定下了一个健康友好的基调,即分享彼此伤心难过的情感是安全的。
哀伤恢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通过哀伤者一系列微小但正确的选择而逐步实现的。那些能帮助哀伤者走上恢复之路的行动,要求当事人和有心帮助他们的人具有高度的专注、开明的思想、强烈的意愿和足够的勇气。
吴秀碧教授:
美国被科罗拉多大学谘商心理研所博士
亚洲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TaiwanCounlingu0026GuidanceAssociation)理事,以及专业伦理委员会委员
台湾谘商心理学会监事,以及谘商师教育和督导委员会委员
吴秀碧教授吴秀碧教授
美国JournalforSpecialistsofGroupWork(JSGW)期刊编辑与审查委员会委员(编委会唯一的亚洲成员)
美国田纳西州立奥斯汀彼大学谘商心理学研究所客座教授马来西亚华人教育总董特聘讲席
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中心讲师
新加坡CornerStoneCounlingCenter特聘讲席
吴秀碧老师在哀伤辅导领域拥有近3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经常到欧美国家及亚洲地区的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地提供相关专业培训,其相关哀伤辅导著作都已成为专业人员培训的教学材料。无论理论理念或实务技术,吴老师都处于心理咨询国际领先前沿,可以英语、中文双语授课。
本文发布于:2022-11-04 01:5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5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