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行楷论书并书杜甫诗卷

更新时间:2022-11-03 19:34:38 阅读: 评论:0

作品信息

【名称】明董其昌行楷论书并书杜甫诗卷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明代

【作者】董其昌

作品简介

纸本,行楷,纵10.3厘米,横119.5厘米。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少年时即负盛名,后以书法名垂海内。他在明神宗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精鉴赏、富收藏、喜著述,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书论、画论行世。董其昌才华横溢、思睿言敏,曾竭力推崇和提倡“文人画”以及书画作品的“士气”。他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就是对古人书法的广临博取并融会变通,尤其行、楷两种书体,均精妙绝伦。早年,他从颜真卿人手学习书法,后改学虞世南,深入魏晋钟、王,又回过头来吸收李邕、徐浩、杨凝式、米芾等各家书法之长,晚年仍归入颜真卿书法。董其昌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体。其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在章法上,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董其昌的学书之路是十分具有戏剧性的。起因是他在一次秀才考试中,因书法不好,被考官羞辱,差点儿丧失了考试资格,遂发愤用功,终成一代名家。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有所记述。他的书法成就一方面得力于自己的刻苦勤奋,善于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其与大收藏家项元汴的交往。

董其昌一生极为勤勉,又享高寿,创作了许多书画作品,很多都流传至今,其中已定为真迹的,大量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等处。我们这里欣赏到的是故宫博物院所藏董其昌《论书并书杜甫诗》卷,此卷钤“乾隆御览之宝”、“几暇鉴赏之玺”、“养心殿鉴藏宝”等鉴藏印。

董其昌的书法作品大都是行中带草,而这件却是楷中带行。此卷作品用笔有颜书的率真之意,体势有米书的欹侧之态,布局得杨凝式书法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则似赵孟頫书法,整体上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董其昌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相当自负。由此卷作品可见其功力之一斑。据款署,此卷书于明崇祯九年(1637),为董其昌82岁时所作。书分两段,前半部分论及晋、唐人笔法风格与宋人的不同,字体稍小,用笔古拙,取势奇险;后半部分录唐杜甫七绝诗一首于余纸处(原诗见《全唐诗》卷二二七),字体稍大,用笔苍劲,转折方硬。此卷作品为其随手所书,姿容清丽,风神蕴藉,一派潇洒、从容之气跃然纸上,是董其昌集古人及时人书法之大成的代表作。观之,令人心怡神逸。

在明代,董其昌的书法已颇负盛名,并“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到了清代,董其昌的书法得到康熙的推崇、偏爱。清代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曾赞曰:“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对于董其昌的书风,后来的评论者持否定态度的也有很多,其中以包世臣、康南海二者为最甚。康南海《广艺舟双楫》云:“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军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本文发布于:2022-11-03 19:3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3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