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部族在重要会议时,为了避暑,常利用大树的树阴。在这种场合,部族的长老背对著树斡而坐,释尊说法时也继承这种习俗,在诸经典中皆有当时情景的记述。后来,此种习俗变化为伞盖,而后又变成王者的象征、或者法王释尊的象征。
天盖不但是代表佛及菩萨伟德的庄严具之一。后来更用来装饰寺院天花板,及密教入门的灌顶仪式中使用。
在古印度的艺术中,常以菩提树或伞盖作为佛陀的象征。此外,象征佛陀的塔顶上亦悬有伞盖。自从佛像出现后,这种形式依然继续留传下来,将莲花天盖悬挂于佛及菩萨像的头上,以示庄严。同时,它的地位与佛像平行,用塔作为礼拜的对象,在将塔纳入窟院内礼拜的礼拜仪式中,以窟院的天花板来代替屋外的伞盖,或者在天花板上刻仰莲华。
像这种在佛及菩萨像上加上天盖,表示庄严的形式,也见于敦煌及中国本土,代表性的作品是云冈第六洞南壁上层的立佛像。
经典中,为了赞叹佛陀的尊贵,在《大宝积经》卷十一经》卷六中对佛陀说法的情景记述著:“尔时,世尊入忉利宫,由眉间之白毫相放光。其光化为七宝大盖,覆于摩耶之上。……东方之善德佛持妙宝华,散于释迦牟尼及摩耶之上,化成花盖。此花盖中有百亿之化佛,起立合掌向佛母间讯。”这是描述当十万之佛散“妙宝花”表供养敬意时,这些花变成了花盖,覆于佛及佛母摩耶对上,而有百亿化佛前来表示敬意及问候。
在禅门中,也有所谓的“法盖”。
在《禅林象器笺》中说:“法盖者,葫芦顶,绣罗三檐大伞。新住持入院,行者执而覆之。”这是说新住持入寺时,行者执法盖为其覆顶迎接,表尊贵意。
《增壹阿含经》中:“世尊受须摩提女请,至满富城。广说乃至是时梵天王在如来右,释提桓因在如来左,手执拂,密迹金刚力士在如来后,手执金刚杵,毗沙门天王手执七宝之盖处虚空中,在如来上,恐有尘土坌如来身。”可见盖除了防晒的功效之外,也用来防尘。
佛陀在世时,由于有比丘持大盖行于道上,惹人讥嫌,佛陀遂制戒:除非天雨,否则比丘不得持大盖。在《释氏要览》中说:“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在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谓是官人,皆避道。及近,元是比丘,乃讥嫌之。佛乃制戒,不应持大盖,若天雨即听。”
关于天盖的种类,在堂内诸尊头上悬挂,以示庄严的天盖称为“佛天盖”;而悬挂于礼盘上导师头上的天盖,或密教阿阇梨行道或葬仪等导师头上的大伞,则称为“人天盖”。
此外,在密教入门式举行灌顶时,要在三昧耶戒坛上悬挂“三昧耶天盖”;而在金刚界及胎藏界的大坛上悬挂天盖,简称为“金天盖”和“胎天盖”。三昧耶天盖为八角或四角,四方四隅的蕨手吊小幡,分为四区,各区中描绘金刚界三十二尊(不含五佛)的三昧耶形。金天盖盖的内侧、中央有金刚佛顶,四方绘有白伞盖、火聚、发生及胜佛顶等四佛顶的种子字,四中间方向以飞云装饰;至于胎天盖,同样在内侧、中央有毗卢遮那佛,而在四方四隅描绘光聚、广生、白伞盖、胜、尊生、发生、寂胜、无边声等八大佛顶的梵字。
本文发布于:2022-11-03 09:3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2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