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 中国,自兹乂民。”
其次,在《诗经》中,也有较早的记载。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但《诗经》里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河南、山西、山东、河北一带。
1.京师,首都。
《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毛传:“中国,京师也。”
《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骃《史记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2.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蛮夷)。后泛指中原地区。黄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中夏或中华,与中国含义相同。
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韩非子·孤愤》:“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3.中央之国。其含有正统一类的意思,一般指中原王朝(详见下文分解)。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4.指中原人。
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
脱脱、阿鲁图《宋史·岳飞传》:“金人所以立刘豫於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
5.犹国家,朝廷。
《礼记·檀弓》:“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以为中国全盛,而当思维持保守。”
6.我国的专称。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7.指恒河中流一带的中印度,佛教徒译称中国。
法显《佛国记》:“中天竺所谓中国。”
本文发布于:2022-11-03 03:0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210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