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不仅让人联想到许多善行,而且它还能帮助人们互相学习,使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一个孤立的人是难以达到目标的,正是爱心把人与人联系起来,才有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于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从古至今,爱心都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是以爱为核心的。爱心的产生,是基于个体的社会性情感需要,它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习惯性心理倾向,必须在童年时悉心培养。
孩子的童心是很柔软的,稍不注意就会被岁月磨得粗糙而坚硬,父母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小事上不失时机地培养和保护孩子善良的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当孩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内心里体会到别人的痛苦与快乐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们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人们的爱。”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使他从小就能对助人帮困行为产生愉快自豪并向往的情绪体验。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
本月,我们将和孩子一起用心体验--关爱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本月我们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唤醒我们的爱心;目标:了解、约定。
本阶段,通过测评题,了解自己和孩子觉察感受他人需求的同理心状况,了解自己和孩子通过适当的言行关爱他人的现状。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孩子懂得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第二阶段:关爱知多少;目标:学习、准备。
本阶段,通过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阅读故事、分析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爱的需要。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只有当父母的爱适度时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说明父母对孩子溺爱或无爱的危害:溺爱使孩子不知道关心父母和他人;对孩子关爱过少,忽视孩子心理层面的关爱,会让孩子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关爱他人)。父母同样需要孩子的关爱。我们都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别人的关爱(要用恰当的语言和恰当的行动来表达)。
第三阶段:体验关爱的滋润;目标:培养、体验。
本阶段,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中外故事,看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收集一些不平凡的善之行者们的榜样行为,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关爱的内涵,给孩子以心灵上爱的滋养。同时通过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践行关爱,让孩子充分体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乐趣。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培养内容。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目标:总结、激励。
本阶段,我们和孩子一起总结这一个月来的培养成果,一起整理陪伴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录音、录像、卡片,一起从头阅读“成长记录本”,肯定自己和孩子在关爱他人的知识、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并进行适当的奖励(包括家长对自己的奖励),为共同的坚持,为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第1天 主题的重要性及培养计划
第一阶段唤醒我们的爱心
第2天 了解孩子爱之现状
第3天 爱心启动
第二阶段关爱知多少
第4天 关注孩子爱的需要
第5天 爱之尺度
第6天 家长表达爱的需要
第7天 爱之尊严
第8天 同理心
第9天 角色互换
第10天 爱之榜样
第11天 爱之表达
第12天 真爱无价
第13天 保护孩子的爱心
第14天 爱之分享
第15天 爱之宣言
第16天 爱之宽容
第17天 爱之感恩
第18天 爱之分担
第19天 爱之微笑
第20天爱之陪伴
第三阶段 体验关爱的滋润
第21天 爱之倾听
第22天 爱之合集
第23天 关爱在行动
第24天 爱心义卖
第25天 关爱行动
第26天 爱心电视剧
第27天 体验关爱的滋润
第28天 爱心机构
第29天 爱之体验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
第30天 爱的欢聚
本文发布于:2022-11-02 17:4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9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