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

更新时间:2022-11-02 09:49:34 阅读: 评论:0

名词含义

诚信文化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3、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

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

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表现形态

诚信行政文化

诚信文化政府诚信是建立良好社会诚信的关键。政府的诚信文化体现在政策的连续性、践诺的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有错必纠。政府的诚信文化直接表现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在政府诚信文化的环境中,政府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将真实完整可靠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公众,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公开度。同时,还要做到依法行政,体现公平。政府诚信文化的最终体现是服务型政府的普遍出现。政府诚信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公务员队伍中的诚信文化。公务员以诚信待民,严于律己,能凝聚民心,增强民众的认同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公众从公务员真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自觉效法,从而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诚信企业文化

企业诚信文化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无论是投资者保护、董事会的谨慎与忠诚,还是准确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等都需要诚信原则,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企业诚信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是企业声誉。企业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诚信声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企业的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品牌中蕴涵着企业文化,蕴涵着企业的价值,更是企业诚信的最好标志。品牌也就成为企业诚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实现利润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赢得社会美誉和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良性互动。

诚信居民文化

诚信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良好品质,更是建立在现代公民意识之上的一种“公德”。公民诚信文化表现为四种意识:

(1)诚信是立人之本,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诚信是齐家之要,即诚实无欺、信守诺言,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互相爱护、互相关心;

(3)诚信是处世之道,即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4)诚信是兴业之宝,即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诚信居民文化是形成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础。

建设措施

诚信文化1、正确地理解诚信理念的核心,尤其是诚信的义利观。

诚信理念的核心是正确的义利观,只有认识到诚信在“利他”的同时实现了“利己”,才能将道德的利他性与经济的利己性构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讲诚信才能从一种外在的要求变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诚信理念才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从而形成诚信文化。

2、构筑诚信制度体系,促进诚信文化建设。

实现诚信文化的重塑和发展必须创新体制,要通过相应的体制变革和制度安排来支持诚信文化建设。首先要深化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行为边界,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诚信方面做出表率;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抑制失信行为,有助于形成人们对社会其他成员讲求诚信行为的理性预期,从而形成人人恪守诚信的文化氛围;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使其公正合理并具有可实施性,切实发挥法律规章对失信行为的有效惩罚和约束功能;在此基础上加强诚信教育,营造一种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使行为主体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重塑诚信文化的紧迫性,形成社会共识和社会内聚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共同建设诚信文化。

3、弘扬诚信文化,遏制反诚信文化的泛起和盛行。

与诚信文化建设的滞后和薄弱相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里某些地区或组织内反诚信文化的泛起和盛行。这些反诚信的文化观念长期留存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不时地会在行动上显现出来,在不正常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成为地区或组织内居主导性的行为,成为全社会范围内诚信文化建设的障碍。因此,要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坚决遏制反诚信文化的泛起和盛行。

4、建立开放的经济文化环境。

经济开放能促进竞争,增大经济自由,而竞争程度的提高和自由选择权的加大有利于提高诚信水平,进而有利于生成诚信文化。建立开放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互动,在地域文化建设中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因素,尤其是外来的诚信文化,为诚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通过这些途径和措施,加快诚信文化的重塑和发展进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诚信文化,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

建设目标

2016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6:服务业现代化研究》。报告建议在中国启动诚信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建设先进服务文化和诚信社会。

报告中提出诚信文化建设的目标:力争用15年时间(2015~2030),全面确立诚信意识,健全完善诚信法规,诚实守信成为自觉行为;违背诚信引发的社会冲突和法律案件的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服务部门的诚信水平和服务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建成高质量的诚信社会。

该报告在诚信文化建设的举措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发布《诚信宣言》:“诚信社会,从我做起。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增强诚信的激励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资产负债表”预警机制;建设一批非营利的诚信服务中心和诚信服务平台等。

报告认为,启动诚信文化建设工程可以极大降低中国社会的运行成本和服务经济的交易成本。建设诚信文化,将是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一个战略举措。

本文发布于:2022-11-02 09:4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8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诚信消费
下一篇:诚信营销
标签:诚信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