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写了一只松鼠跑进作者家里,把方糖、面包皮等食物叼到大柜顶上作为冬粮;忙活了一个早晨把作者一家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都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举了三个松鼠的例子,从而表现出全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赞扬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跑进家来的松鼠作者是通过写松鼠在‘我家’的几件有趣的事来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了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本文已被选入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跑进家来的松鼠》。
(1—11):松鼠叼走方糖等食物,贮藏在妈妈的帽子下。(贮存冬粮)
(12—15):松鼠晾干蘑菇,挂在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和油画上面。 (晾晒蘑菇)
(16—20):松鼠在烟囱里为自己垫窝,用了手套和奶奶的头巾。(垫窝过冬)
主要内容
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的发生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方糖、面包皮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有趣,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樱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的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勤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是那建筑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松鼠跟我们一样,一个星期没有吃到糖。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一块。
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在餐柜门上装了个小钩子,免得松鼠钻进去。但是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zhù)存冬粮。一见面包皮、榛子、核桃、小骨头什么的,马上叼走藏起来。
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那儿比较凉快,放一夜不会坏。
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奇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都到哪儿去了?
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来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它想晾留着给自己过冬。
秋天,当阳光还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森林里的松鼠总是把蘑菇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晾干。我们家的松鼠也这样做了。
过了些日子,天气真的冷了起来。松鼠尽量钻到暖和一些的地方躲起来。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天太冷,我们得生炉子了。我们关上通风口,放上柴,点着了火。忽然听到炉子里有什么东西沙沙直响。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cuān)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炉子里的烟直往屋子里冒,而烟囱(cong)口却不见一丝烟。这是怎么回事?哥哥用粗铁丝做了个大钩子,从通风口伸进烟囱里去。
结果,哥哥从烟囱里掏出一只手套,还有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头巾。
原来,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在我们家里,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显然,松鼠已成为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作者已了然于心,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爸爸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写出作者一家与松鼠的感情很深,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词语理解
蹭:轻轻摩擦。
储备:把物资等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用。课文指松鼠为了准备过冬而把要吃的东西储藏起来。
橱柜:放置餐具的柜子。
天性:先天具有的品质、性情。
不甘落后:不甘心、不情愿落在后面。甘,甘心,情愿。课文中指作者家中的松鼠和自然界的松鼠一样要储备冬粮。
千方百计:为达到目的而想尽或用尽种种办法。
贮存:储存,储备。贮,储存,积存。
榛子:榛树的果实,是坚果的一种。
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忙活:紧张忙碌地做。
干脆:1.爽快,直截了当。2.索性。课文中取第二种意思。
失踪:下落不明。课文中指松鼠找不到了。
蹿:向上或向前跳。
课文小结
松鼠十分聪明、可爱、机灵、活泼。
整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斯克列比茨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列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斯克列比茨基就是高尔基。斯克列比茨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
译者简介
韦苇,原名韦光洪,男,193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浙江东阳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翻译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昆明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和国内访问学者导师。1981年调至浙江师范大学,历任研究生课教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授,国内外访问学者指导师,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享受者。1979年曾赴汉城进行学术交流,1994年曾获台湾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特殊贡献奖。
本文发布于:2022-11-02 06:5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83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