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西医本科院校

更新时间:2022-11-02 03:03:55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新乡医学院学校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属加拿大人、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

1896年,英国人劳海德在卫辉开办西医诊所。1903年,在该诊所基础上建成博济医院。1920年,医院扩建后更名为惠民医院。

1922年,加拿大人维特立夫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史的开端。

1947年9月,冀鲁豫行署在山东省阳谷县大布乡李堂村成立卫生学校。

新中国成立初期

校园环境1949年,冀鲁豫行署卫生学校和哈利逊医院从山东迁入卫辉,与惠民医院及护士学校合并,并接收解放军第三机动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和干部,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学校由华北行政委员会接管,更名为华北第二医士学校。

1953年5月,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迁往河北省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

1953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郑州第一医士学校、南阳第二医士学校、安阳卫校、濮阳护士学校及华北第二医士学校的附属医院等单位合并,在华北第二医士学校老校址,成立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

1956年7月,省卫生厅决定,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更名为汲县卫生学校。

1958年3月,河南省汲县卫生学校更名为新乡专区医学院,隶属新乡专区领导;8月,学校升格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开始招收专科生。

1959年9月,新乡专区医学院更名为河南省汲县医学专科学校。

1962年,学校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

改革开放

1982年11月,学校升格为本科,定名为新乡医学院。

1991年,学校办学主体由卫辉搬迁到新乡市新校区。

1998年6月,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2010年10月,经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成为首批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

2011年5月,学校药学院为建站单位的“河南省天然药物研究院士工作站”获批2011年第一批院士工作站。

2012年1月,学校药学院为建站单位的“河南省神经精神药理研究院士工作站”获批2011年河南省第二批院士工作站。11月,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批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

2015年6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学校获批为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

新乡医学院2018年1月,学校获批成立河南省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免疫与模式动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审批立项;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通过2019年底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

2020年,学校“免疫与模式动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国家“111计划”。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审核结果名单。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1年10月26日,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

2022年1月28日上午,由新乡市红旗区和新乡医学院联合共建的社区健康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在新乡医学院举行。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4月,现有教职工数12860人(含5所临床学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41人(含5所临床学院),双聘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19人,以学校为依托申报获批国家A类外专千人1人。现有5个省级特聘教授,1个省级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

全国优秀教师白素平、闫福林、朱彩霞、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尚学芳、张红星、赵营、蔡新华、张朝辉、杨世昌、
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雒保军、田中伟、金保哲
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
精神病学教学团队2013年吕路线
医学检验教学团队2012年王辉
药学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闫福林
病理学教学团队2015年杨万才

院系概况

•专业设置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选国家双一流专业;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等3个专业入选省双一流专业;拥有河南省特色学科群(A类)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29个;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和药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0个、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批为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建有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1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新乡医学院体育教学部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新乡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新乡医学院法医学院新乡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新乡医学院外语学院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新乡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院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新乡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新乡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院系专业学制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
麻醉学
第一临床学儿科学
第二临床学院精神医学
第三临床学院康复治疗学
口腔医学
法医学法医学法
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免费医学定向)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医学检验学院医学检验技术
护理学院护理学
药学院药学
临床药学
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
医学影像技术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外语学院英语(医学科技)
翻译
国际教育学院(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医学影像学
护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康复治疗学

•附属医院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名称类别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三级甲等
三级
新乡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三级甲等
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学科体系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河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2个河南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河南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16门河南省级精品课程,4门河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河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个河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1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药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

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2010年)、生物技术(2010年)、生物医学工程(2011年)、法医学(2011年)、英语-医药科技(2012年)、护理学(2009年)、药学(2009年)、麻醉学(2013年)、医学检验(2008年)、临床医学(2007年)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公共事业管理、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

河南省级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大学英语、内科学、医学心理学、天然药物化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医用化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临床检验仪器学

河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人体生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细胞工程、医学细胞生物学

河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社会医学、神经生物学

名称学院获得年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院2007
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院2008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学院2009
医学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0
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1
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学院2012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院2013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学院2016

•教学成果

2016年,学校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河南省卫计委组织的“河南省医学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医学教育优质课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1个,第七批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0个,第八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第八批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个,第九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第九批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2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10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0个,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重点学科

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

第七批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应用心理学、儿科学、眼科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第八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医学技术

第八批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第九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医学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工程、护理学

第九批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应用心理学、口腔临床医学

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系)、神经外科学、小儿内科学、肿瘤学、生物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精神疾病与心理卫生

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眼科学、医学影像学、结核内科学、心血管病学、心血管外科学、内分泌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妇产科学、心血管内科

•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公共管理、药学、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评估

据2017年5月汤森路透公司《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公布的ESI学科排名,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教学合作

新乡医学院2011年,学校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开展了护理学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开展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专科教育项目。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韩国釜山大学、岭南大学等国外学府建立学生交流学习项目。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3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其中3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7个河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级实验室5个(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级大数据领域创新平台1个,河南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厅级实验室7个,新乡市级实验室20个,新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实验室7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免疫与靶向药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分子免疫学实验室、肿瘤逆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脑研究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实验室、遗传性疾病与分子靶向药物实验室

河南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合成生物学工程实验室

河南软科学研究基地:健康中原研究院

河南省级大数据领域创新平台:临床与生物医学大数据融合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医学技术中心、河南省华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报)

河南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机制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2014年,路平)、河南省神经损伤修复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2013年,新中)、河南省神经干细胞与脊髓发育及再生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2013年,冯志伟)、河南省精神疾病分子病理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2011年,吕路线)、河南省肿瘤发生和转移机制创新团队(2011年,杨万才)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空气污染与健康团队(2014年,吴卫东)、离子通道结构功能团队(2016年,江林华)、物质依赖团队(2017年,张瑞岭)、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与药物干预团队(2017年,王双喜)、精神疾病认知生理心理机制团队(2018年,张红星)、重组蛋白药物团队(2017年,王小引)、临床免疫学检验团队(2015年,王辉)

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空气污染健康效应与干预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精神神经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重组药物蛋白表达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德)、河南省免疫与模式动物国际联合实验室(中法)、中英脑功能损伤联合实验室(中英)

新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细胞与生物治疗研究中心

新乡市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新乡市
医用分子探针重点实验室新乡市公共健康信息重点实验室
大气污染健康效应与干预重点实验室新乡市生物医学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
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重构干预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法庭科学证据重点实验室新乡市疫苗及抗体药物研发实验室
新乡市精神疾病药靶基因筛选和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新乡市生物医用材料实验室
新乡市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新乡市精准职业病防控重点实验室
新乡市食品微量检测重点实验室新乡市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新乡市精神电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新乡市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乡市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新乡市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2016年,学校共有41项国家级项目获批准立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项,其中面上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项、联合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应急管理项目1项,获直接经费总额达1421万元,项目获批总数在全省高校排名第9位,获批经费总额在全省高校排名第8位。学校获批获批省部级项目70项,首次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资助1项,公开发表高水平文章20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2篇。

2017,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7项,包括面上项目1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项、河南联合基金项目6项,直接经费总计达1331.1万元。共有5项课题获准立项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负责人类别
基于语义关联的多源医学信息资源发现服务体系研究张军亮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认同研究朱培丽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张瑞岭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成果名称获奖类别获奖时间奖励等级
省科技进步奖2010.12二等奖
缺氧预处理抗脑缺氧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省科技进步奖2010.12二等奖
三脉紫菀变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省科技进步奖2010.12二等奖
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减少并发症临床研究省科技进步奖2010.12二等奖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省科技进步奖2010.12二等奖
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心肌胶原纤维的形态学构筑及其意义省科技进步奖2011.12二等奖
同时检测临床大样本、多基因多态性的PCR-SSP的方法省科技进步奖2011.12二等奖
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省科技进步奖2011.12二等奖
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在脂质代谢及脑老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省科技进步奖2012.12二等奖
L-精氨酸治疗人和鼠胎儿生长受限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省科技进步奖2012.12二等奖
皮肤鳞癌中Notch1基因和垂体瘤转化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及应用省科技进步奖2012.12二等奖
河南省乡村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创新性研究省社科成果奖2012.12二等奖
纳米微球省科技进步奖2014.01二等奖
中国人食管癌省科技进步奖2014.12一等奖
中国城乡统筹——城市增长管理视角省社科成果奖2014.12二等奖
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研究省发展研究奖2014.12二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1月,新乡医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3.53万册,电子图书84.97万册,纸质期刊1465种;电子期刊35997种(其中:外文电子期刊5733种,中文电子期刊30264种),电子期刊54.97万册(其中:外文电子期刊78450册,中文电子期刊471343册);可供使用的数据库38个(其中:订购27个数据库,自建6个数据库,共享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团购数据库5个)。

•学术期刊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等5种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

《新乡医学院学报》多次荣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学报奖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1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1年加入中国期刊网,连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公共卫生数据库》(GlobalHealth)、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中国国内外文摘期刊收录。

《眼科新进展》2000年和2001年先后入选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2002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1992年、2008年、2011年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刊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1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为脑科疾病与康复医学专业学术类科技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新乡医学院校徽由该校宣传部彭彤于2000年8月设计。

新乡医学院校徽释义:

1.图案以“新医人”命名。

2.主图案由新乡医学院简称“新医”汉语拼音两个字节的开头两个字母“X”、“Y”和汉字“人”字变形构成。

3.图案主色调为绿、白两色,外环线和内圆为绿色,新乡医学院中英文字符中间圆点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白色。白色纯洁、高雅,代表医学事业的圣洁,绿色代表生命,寓意新医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生命的辉煌。

4.图案中红色的圆象征太阳,寓意新医人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共创明日的辉煌。大跨度的“人”字间架稳定,具有动感,寓意学校敢于创新、勇于发展、与时俱进的坚定步伐。平行延伸的两条直线寓意学校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和教书育人、医疗服务并行的工作格局。直线寓意严谨的学风,曲线寓意创新与发展。

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博学、至爱致用

明德: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谓为学者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必须推崇高尚的品格和德行,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完备的人格。

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意谓为学者应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方能集成大家。

至爱:出自古语“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意谓成就“苍生大医”者必有至真至诚之爱心。

致用:出自《周易》“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学者贵崇实尚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则贡献愈大。

•校歌

《新乡医学院校歌》创作者:李严(词)、医学的殿堂,天使的摇篮,我们的旗帜飘扬在辽阔的中原历经沧桑铸风采,团结勤奋写诗篇,团结勤奋写诗篇,啊桃李遍四海,万家报平安,神圣的宗旨,赤诚的爱,融进黄河浪,播撒天地间,播撒天地间光辉的理想,伟大的实践,我们的歌声飞向那万水千山科教兴院展宏图,求实创新树典范,求实创新树典范,啊昂首望世界,敢为天下先,不懈的追求,火热的心,催开文明花,笑迎春满园,笑迎春满园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姓名职位任职时间姓名职位任职时间
李奕校长1950校长1980.3-1983.4
孔繁清校长1952刘凤池党委书记1982.4-1991.3
李昊誉校长1953-1956李笑云校长1983.11-1996.12
尹寿民校长1956.1-1957.12郑宗秀党委书记、校长1991.3-1998.11
魏文超校长1957.12-1973.10马建中党委书记、校长1998.11-2003.2
杜葆林党委书记、校长1966.2-1979.9李荣堂校长2002.7-2006.5
徐国通党委书记1979.9-1982.4周铁项党委书记2003.8-2011.12
邢莹党委书记、校长2006.6-2014.12别荣海校长2015.1-2017.1
段广才党委书记、校长2012.8-2017.09

知名校友

杨安钢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杨云雷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研究员
崔新伍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张剑宁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院首任院长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脑科医院院长、
吉宏龙美国
王小宁
侯世科中国国际救援队首席医疗官
高文军广东省
张太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外科手术学组副组长
阮祥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获得荣誉

学校排名

2020年5月,武书连202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新乡医学院在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255名。

2021年1月,新乡医学院在全国高校ESI排名第216位。

2021年2月19日,荣获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21年11月20日,荣获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本文发布于:2022-11-02 03:0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7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乡医学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