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标志着炎夏的开始,人们颇有点畏惧,苏州人有“苦夏”之说。夏至以后,苏州人非常讲究饮食,为的是有益于健康。《吴郡志》卷二记道:“夏至复作角黍以祭,以束粽之草系手足而况之,名健粽,云令人健壮。”至明代时,吴江犹存遗风,弘治《吴江志》记道:“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晚近以来,常熟、太仓人家这天吃夏至粥,光绪《常昭合志稿》记道:“夏至日,以新小麦和糖及苡仁、芡实、莲心、红枣煮粥食之,名曰夏至粥。”宣统《太仓州志》记道:“夏至日食夏至粥,以小麦、蚕豆、赤豆、红枣和米煮粥,互相馈遗。”由此可见,夏至粥意在清凉消暑,也就是炎夏的饮食要求
夏日炎炎,糖水是很好的解暑物品,因而在“夏至”节时,煮糖水吃,提醒人们在夏天多用糖,是避暑保健的良方。如光绪年间江苏的常(熟)昭(文)地区,有在五月“夏至日”,以新小麦和糖及苡仁、芡实、莲心、红枣煮“夏至粥”食的习俗。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变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吃夏至粥,对身体大有益处。
苏州人冬至讲养生,夏至亦讲养生。不同的是,冬至养生是进补,夏至养生讲清淡。夏至以后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苏州老祖宗传下习俗,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而清淡最简单办法,就是吃粥。炎炎夏日一碗粥下肚,往往沁人心脾,还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制作简便、适应面广,因此在鱼米之乡,粥是苏州人夏日餐桌上的常客。
吴地传有相关粥谚:“夏天吃粥,郎中要哭。”还有一句不太好听:“夏至勿吃粥,死了无人哭。”有强迫人家吃粥的意思。其实过去苏州人吃粥,那是出于无奈,定量供粮嘛,不少家庭只能早晚两顿吃粥。苏州有俗语说“面黄昏,粥半夜”,意思就是粥容易消化,到半夜就会肚皮饿哉。苏州人还有一句歇后语:“一粒米笃粥——米气也没有”。当然,苏州人决不会浪费时间来用一粒米笃粥,没时间就做“模拟粥”,就是剩下的米饭加开水泡泡,成为“泡粥”。因为泡粥里有焦饭粢,所以吃起来也很香。包天笑就形容过吴地的两种粥:“一为白米粥,腻若凝脂,一曰泡饭粥,有饭焦香味,我颇好之”。
苏州真正的代表“粥”,是直接用江南上白米“笃”米烧粥。这种粥,难得来苏的人不一定能吃到。最好能在姑苏人家住一晚,苏州阿婆就有辰光做这喷香的米烧粥给你吃。米烧粥脂膏稠厚,香滑爽口,可谓粥之上品。特别在夏晚,一碗碗盛出稍冷后,佐以酱瓜、乳腐或油氽豆瓣“搭粥”,那是夏日上最好的享受——有虾子鲞鱼搭粥那就更好。苏州人还特别钟情于清暑解热的绿豆粥,讲究一点的还有酸甜乌梅粥、血糯桂圆粥、冰糖雪梨粥、红枣莲心粥……就这些风情十足名称,就让人感到粥的清凉甜蜜。以前苏州小巷中,经常可看到一些摊贩挑着糖粥担叫卖“白糖莲心粥”的情景,“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这首人人皆知的旧时童谣,形象地反映出苏州人对粥的喜好。
本文发布于:2022-11-02 00:4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17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